淺談二里頭考古與夏王朝, 它真的獨立存在嗎?

在《夏殷文化考古學研究》中,筆者曾認為二里頭型別第三、四期是商文化。1983年偃師商城發現後,透過勘探及發掘,發現了夯土城牆、宮殿夯土基址、水池、排水溝、墓葬以及青銅器、陶器、石器、骨角器等,多屬二里崗文化下層及二里崗文化上層的早商文化遺存。

偃師商城大體為長方形,“南北1700餘米”,“東西,最北部1215米,中部1120米,南部740米”;大城西南部還存在一個小城。被稱為“屍鄉溝”的低窪地帶沿東西方向穿大城中部而過。

《史記·殷本紀》載“湯始居亳”,《漢書·地理志》“偃師縣”下注“屍鄉,殷湯所都”,據此可知偃師商城即商湯之亳。如果將偃師商城作為二里崗文化下層一期的開始,並據上述文獻將其定為西亳的話,那麼二里頭型別第三、四期是商文化的觀點就無法成立。

淺談二里頭考古與夏王朝, 它真的獨立存在嗎?

點選載入圖片

由此,二里頭遺址可能正是早於二里崗文化250—500年的那段歷史空白的青銅文化遺址,即夏文化遺址。於是筆者逐漸放棄了二里頭遺址是商湯西亳的觀點,傾向於認為偃師商城是商代早期都城、二里頭遺址是夏文化遺址。由此可見,對於夏文化研究而言,偃師商城是具有轉折性意義的遺址。2000年以後,日本考古學者如岡村秀典、宮本一夫等,也承認夏王朝存在,但是多數研究中國古典文獻的日本學者仍對夏朝的實際存在存疑。

二里頭文化是黃河中下游最早的青銅文化。二里頭遺址東西長約2400米,南北寬約1900米,面積約300萬平方米。遺址的宮殿宗廟區內分佈有大型夯土建築基址、廊廡、門址、陶水管和石砌排水道、道路、宮城城牆等。遺址內還發現了生產作坊區等遺存。

淺談二里頭考古與夏王朝, 它真的獨立存在嗎?

點選載入圖片

二里頭型別的典型遺物為青銅器,具體包括鼎、爵、斝、盉等禮器;陶器也有爵、斝、盉、觚、鼎等禮器,其上還刻有各種符號。玉器有牙璋、玉刀、鉞、璧鉞、圭等禮樂器。從上述遺存、遺物來看,作為一種考古學解釋,二里頭文化二里頭型別很可能已經從原始的“文化”階段步入“文明”階段,也即古代國家階段。

然而,同處於河南西北部且早於二里頭文化的河南龍山文化王灣型別,較之周邊地區的諸文化,卻難稱先進。反倒是山西龍山文化陶寺型別,既有陶寺遺址等大墓和規模較大的環狀夯土城牆,也有紅銅鈴形器、玉器、漆器、蟠龍紋彩繪陶盤等,展現了先進文化的身姿。

王灣型別地區也發現了顯然來自周邊文化的物品。河南龍山文化周邊地區諸文化中發現的銅系金屬器,數量上多於王灣型別的銅系金屬器。在陶寺型別遺址M3296發現了鈴形銅器,在M11發現了青銅齒輪狀手鐲,而且山東龍山文化三里河遺址出土了黃銅錐形器。

淺談二里頭考古與夏王朝, 它真的獨立存在嗎?

點選載入圖片

雖然早於二里頭文化的王灣型別也被認為存在若干小型銅系遺物,但周邊地區銅系金屬器的發現更為顯著。再者,浙江良渚文化也在璧、琮、鉞等玉器器形方面,展現出特有的文化特徵。二里頭文化玉器的某些特徵,就受到了良渚文化和湖北石家河文化的影響。

二里頭文化出現之時,中原周邊諸文化的青銅器和玉器製造技術、大型建築建造技術、土木技術等不斷流入處於洛河、伊河、潁河流域的王灣型別分佈區。筆者推測,周邊諸文化的各種技術流入中原,積聚在洛陽盆地的諸文化的傳統和技術進一步融合發展,其結果就是促使原本相對落後的河南龍山文化王灣型別發生突進,步入文明階段,最終成長為統一的中原文明的二里頭文化二里頭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