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挑老闆,勞動市場怎麼了?

據國內媒體報道,廣州街頭有很多服裝製造廠的老闆招收工人,特殊之處在於,此前都是工人排著長隊等待應聘,而現在則是老闆們排著

3

公里的長隊等待工人面試自己,工人會根據工資、環境、工廠規模、信譽來選擇老闆,激烈的競爭令工資節節攀升,最早日薪

300

元,隨後日薪

500

元,最高炒到日薪

700

元。按照如此價格,製衣工人的月薪早就超過

10000

元,領先中國大多數的基層薪水。但新時代的工人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寧可做外賣員、快遞小哥、保安等工作,風裡來、雨裡去,也不願意呆坐在工廠裡,他們期望在高額的工資之外,能再增加一些體面。顯然,新時代的勞動市場已經發生巨大的改變,但小工廠的老闆們苦於規模和資本基礎,很難大刀闊斧地改革,他們最終只能改革自己,捧著自家的面料和工資等著工人臨幸。總之,老闆和工人的日子都不好過。

工人挑老闆,折射出中國就業市場的變化。廣州街頭的老闆之殤只是中國新工人時代的縮影,他們的工廠規模小,有小的苦惱。同樣地,大型的製造業則正面對著大麻煩:焦頭爛額的總經理們,不僅要向客戶交付訂單,向董事會上繳利潤,向政府保證稅收和產值,還要向員工們承諾好的待遇和好的工作環境。總之,誰操心日常運營,誰就更加疲憊。

物以稀為貴,工人為什麼能挑老闆?

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工人創造的價值,不僅要包括自己的工資,還要包括資本家的利潤,否則,僱傭關係就不存在。工人如果想要拿到日薪

700

元,勢必要創造出更大的價值。而創造價值無非是出賣體力或者智力,一些工人也坦言:高薪通常是來自於超長的工作時間以及高強度的工作

loading

,再兼具紮實過硬的工作技能。顯然,能勝任如此要求的工人數量並不多,更尷尬的是,很多新時代的工人已經放棄了“打磨技能、兢兢業業、刻苦努力”的價值觀,這種“物以稀為貴”的現象在小型的製衣廠更加突出。

首先,小型的製衣車間需要非常熟練的工人來操盤,類似平車工、燙工需要很複雜的技術,需要多年的積累才能掌握之。要幹好這些工作,工人需要日日升級技能,且能樂在其中。

這些工種的技術主要掌握在

70

後以上的人群,到

80

後漸漸失傳,而

90

後根本沒有熱情做這些工作。在新時代年輕人意識裡:當製衣工人是沒有前途的。所以,能挑老闆的工人自然也是年齡偏大、技術精湛的老工人;其次,小型製衣廠的訂單不穩定,而且需求非常急。老闆們為了搶到訂單,常常會接受客戶的“霸王條款”,雖然小型工廠的老闆們會和工人們同甘共苦,但壓力總會毫無保留地轉嫁到工人身上。相應地,工人挑老闆的底氣,也在於,他們能接受別人不願意做的工作,拼得就是個“不要命”的勁兒,這種情況在建築工地、外賣行業以及娛樂休閒行業都非常普遍。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新時代工人的思想早已脫胎換骨,他們有著更強烈的“向上流動”的願望,而且不希望在惡劣的環境中工作,他們要面試老闆,在很大程度上是面試工作環境以及工作的心情。

平心而論,小型的製衣廠或許能幫助工人磨練技術,給他們短暫的高薪,但絕對無法提供向上流動的通道。事實上,小型製衣廠的存在價值更在於滿足臨時的訂單,他們不會投資價格昂貴的裝置,更喜歡由手工完成。當訂單完成時,他們就通知工人不用來上班了;同時,他們也不會投資建設標準、安全、現代化的車間,有的工廠其實就是幾間簡易房,比之農村的院子體面不了多少;當然,小型工廠沒有行政費用、管理費用。中國法律一直寬容這些灰色的小工廠,正在於要平衡基層就業、產業鏈流動以及中小經濟的活力。

規範經營,如何讓企業和工人形成正迴圈?

其實,工人挑老闆這事兒雖然新鮮,但總歸不太正常,同時也代表著企業和工人之間沒有形成“正迴圈”,也即工廠非規範經營,導致工人沒有歸屬感,自然做不出好產品。沒有好產品,工廠無法盈利,就更不會改善工人環境,離“規範經營”又遠了一些。相比於小型製衣廠,大型的製造企業早已經看透這一切,而且在資本積累早期完成了“正迴圈”的構建,最終幫助企業做大、做強,成為國民經濟的頂樑柱。

拿豐田汽車舉例,他們最早是單兵作戰,就跟現在廣州的製衣廠一樣,需要非常熟練的工人,但這樣的工人數量非常少,產能非常低,而且生產出來的汽車也都是非標準的,品質無法保證。後來,豐田花大價錢建設了標準車間以及流水線,把複雜的工作分解成數千個簡單的標準步驟,對於工人的技術要求大幅降低;但為了保證收回車間、流水線投資,以及僱傭工人的鉅額成本,經營者不得不提前拉訂單,而工人要想保住飯碗,也需要製造出優質的產品,以確保經營者能拉到訂單

一個完美的正迴圈就這樣誕生了。

顯然,實現這樣的正迴圈並不容易,第一個要素就是強大的資本規模,這個要素幾乎篩掉了

99。9%

的廣州小老闆,而剩下來的

0。1%

就變成了富士康、立訊精密、藍思科技等巨型製造業,他們有規範的經營,能向工人提供向上流動的通道,在過去二十年充分享受到正迴圈的好處。積累起來的資本也讓其能更加從容地面對新時代勞動力市場的變化。

如前文所述,大企業在面對新時代勞動力市場時,有更大的麻煩,他們用工雖然對技能要求不高,但數量極大,加之,流水線的工作單調、枯燥,很難吸引新時代的年輕員工。於是,偉大的派遣制度出現了,員工因高額派遣費蠢蠢欲動。他們的青春就好像羊毛一樣,被派遣公司薅了一茬又一茬,偶爾地,員工也會依據派遣費的高低來選擇大廠,但底氣和熟練工人相比於並不足,他們必須要保有“吃飯”的底線。此外,隨著人口紅利消失,大型企業要想維持規範經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自動化,正如當初他們選擇流水線和標準車間一樣。所以,工人挑老闆雖然一時爽,但從未來的前途看,這真不是一個好現象。

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