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嚴打立竿見影,中國學者主動撤回1個月前剛剛見刊發表的論文

投出去的論文可以撤回嗎

學術嚴打立竿見影,中國學者主動撤回1個月前剛剛見刊發表的論文

提前預警的通知

隨著人工智慧大資料資訊時代的來臨,人們可以透過網路對比系統大資料做科學研究,然而在利用大資料系統做研究的同時,也可以發現其中錯誤的資料,例如2020年國際知名學術打假學者伊麗莎白博士,曝光了400多篇疑似相近的論文,而且大部分來自中國的各大醫院,因此懷疑這些論文來自同一論文工廠。曾經中國學者很難發表SCI論文,在各類政策的加持下,中國目前成為每年發表SCI論文最多的國家,因此政策開始有量變到質變,從鼓勵發表SCI論文到嚴查學術道德,對於違法科研學術道德的學者進行嚴查,介於歷史原因,大機率不會追查以前的論文造假,但是對於最近幾年發表的SCI論文將開始嚴查,科技部和國家基金委已經對某些學者開出發單。正是在當今的大環境下,很多科研機構和部門,為了保護自身的學術聲譽和科研人員,都採取了主動篩選去除風險較高SCI期刊,例如醫學論文大戶蘇州大學在2021年3月31日,就釋出了第一批預警的醫學期刊名單,其中不乏一些曾經的老牌SCI期刊。

學術嚴打立竿見影,中國學者主動撤回1個月前剛剛見刊發表的論文

學術嚴打立竿見影

其實不僅是蘇州大學,只要是國內擁有醫學院校的高校,翻閱資料查詢、吉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近期紛紛開出一些上“黑名單”的期刊,主要集中在學術造假重災區——生物醫學。生物醫學期刊之所以成為重災區,主要是由於生物醫學需要消耗的時間週期較長,而且科研裝置和耗材都非常高,因此不會有人主動去驗證重複相關實驗,然而生物醫學又非常的專業,可以透過大資料對比相關實驗發現存在的資料錯誤和主動造假的痕跡。特別是那些明顯心裡沒有底的科研學者,在學術嚴打期間,學術造假行為得不償失,也許小小的一篇問題期刊論文就會葬送自己的科研前途,與其被別人指出來,主動撤稿是最好的方式之一。近日南京大學醫學院的王堅就主動撤回了自己剛剛在一個月前發表的科研論文。

學術嚴打立竿見影,中國學者主動撤回1個月前剛剛見刊發表的論文

2月發表3月撤稿

2021年3月12日,影響因子5。31的SCI科技期刊《

EUROPEAN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撤回了南京大學邵加慶及泰康仙林鼓樓醫院王堅發表的科研論文,從撤稿意見中顯示,該篇論文由於發現論文中分析使用的資料存在嚴重的錯誤,屬於作者主動要求撤稿,而該篇題為《

EUROPEAN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的研究論文,在2021年2月剛剛見刊發表。雖然《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ripterygium glycosides for active moderate to severe Graves' ophthalmopathy a randomised, observer-masked, single-centre trial》

不在被預警的名單中,這份創辦於1994年的SCI期刊,由於審稿平均1個月,投稿命中率:37。5% 的資料,受到國內醫學科研工作者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