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2A3核大炮只能打一發,美研製M65大炮,沙漠成功核爆

每回合發射一枚蘑菇的叫什麼大炮?

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射程最遠的火炮無疑是加拿大著名火炮設計師傑拉德·布林博士所設計的“巴貝多大炮”,儘管美蘇都沒有看上這門最大射程可達4000千米超級大炮,但是冷戰的主角,美蘇其實都研製過威力極其巨大且變態的“核大炮”,也就是拿原子彈當炮彈的超級大炮。而在核大炮的研製方面,蘇聯又以其特有的兇悍,把美國遠遠甩在身後,這就是空前絕後的406毫米2A3型核大炮,最讓人拍案叫絕的是,這居然還是一門自行火炮!

蘇2A3核大炮只能打一發,美研製M65大炮,沙漠成功核爆

1953年5月25日,隨著一聲巨響,美國內華達州的沙漠中騰起一股沖天的蘑菇雲。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門核大炮,美軍280毫米口徑的M65型核大炮的首次試射。在1953年時,美蘇雙方的彈道導彈都還處於研製階段,而且當時的戰鬥機已經全部改用噴氣機,但轟炸機依然是以傳統的B-29螺旋槳式飛機為主,為了實現對敵方的快速核打擊,美軍立項並研製了280毫米口徑的M65型核大炮,而美國軍方給M65起了一個綽號叫“原子安妮”。很快這門巨炮就被部署到駐西德的美國陸軍中,美軍的M65火炮編制以營為單位,每個營下轄3個連,每個連裝備2門M65型核大炮,並配備4輛牽引車和8輛卡車,其中牽引車用於牽引火炮,而卡車則用於運輸核炮彈和炮組的所有人員。

蘇2A3核大炮只能打一發,美研製M65大炮,沙漠成功核爆

美國核大炮的出現,深深地刺激了蘇聯。在整個歐洲的軍事對峙中,蘇聯因為坦克、自行火炮和裝甲車等陸軍兵器佔據壓倒性優勢,因此處於進攻態勢,而美軍在前線部署的M65型“原子安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蘇軍“鋼鐵洪流”的數量優勢,這是蘇聯不能容忍的。為此蘇聯很快開始研製自己的核大炮,但是和美國不同的是,蘇聯為了確保自己的核大炮能夠伴隨坦克部隊進攻,從一開始就設計的是自行式火炮。而且本著“口徑即正義”的原則,蘇聯的核大炮口徑達到了406毫米,甚至超過了當時規劃的“蘇聯”級戰列艦的主炮口徑。

蘇2A3核大炮只能打一發,美研製M65大炮,沙漠成功核爆

蘇聯的2A3型核大炮採用了加長版的“斯大林2”型坦克的底盤,整車長度為20。02米,寬3。07米,戰鬥全重64噸,由一臺功率750馬力的V-12型柴油發動機驅動。它的406毫米火炮炮口初速達到了每秒716米,能將570公斤的核炮彈拋射到25。6公里之外,但是尷尬的是,由於2A3所使用的火炮原本就是海軍的406毫米艦炮,因此後坐力巨大,在測試中也發現,其車體根本承受不住巨大的後坐力,每次開炮,都會導致變速箱撕裂,發動機震壞,需要更換變速器並回廠大修。不過2A3型核大炮最大的尷尬是:其火炮最大射程為25。6千米,而其所發射的核炮彈殺傷半徑是27千米!也就是說這門炮一旦開炮,那麼自己也就必死無疑,因為車體直接撕裂,連開車逃跑都做不到。

蘇2A3核大炮只能打一發,美研製M65大炮,沙漠成功核爆

雖然蘇軍一度計劃講2A3型核大炮部署到自己駐東德的部隊中,充當進攻部隊的尖刀,在發起戰爭時,首先以原子彈轟擊西方防線,從而撕開進攻的口子。但是2A3型核大炮實在中看不中用,特別是當時蘇聯第一代噴氣式前線轟炸機——伊爾-28也已經量產服役,伊爾-28速度快,載荷大,可以承擔戰術核突擊任務,所以核大炮也就僅僅在1957年的紅場閱兵中出現了1次,就徹底歇菜。在那以後,蘇軍很快就裝備了以R-11為代表的短程彈道導彈,這種導彈和後面的R-17型導彈一起被西方統一稱呼為“飛毛腿”(Scud)導彈,這種短程彈道導彈有300千米的最大射程,並且採用MAZ543重型卡車運載,完全可以伴隨高度機械化的部隊作戰,並且不存在殺傷半徑大於最大射程的尷尬。

蘇2A3核大炮只能打一發,美研製M65大炮,沙漠成功核爆

不過,其實蘇聯人在2A3研製出來後並沒有覺得過癮,而是在其基礎上又開發了口徑420毫米的2B1型超級核大炮!這種核大炮本身就是在2A3基礎上設計改進而來,因此二者在外形上非常相似。但是2B1型核大炮的射程提升到了45千米,雖然擺脫了殺傷半徑大於最大射程的尷尬,但是2A3的“炮響車翻”卻沒有絲毫改善,同樣只能打一發,整車就得報廢……所以,這對難兄難弟都是隻在紅場閱兵露面了一次,就徹底銷聲匿跡。

蘇2A3核大炮只能打一發,美研製M65大炮,沙漠成功核爆

平心而論,核大炮應該算是冷戰那個特殊時代一個特殊的存在。在戰術轟炸機和短程導彈技術成熟之前,世界主要國家唯一能夠動用的戰術核武器,因此也算是具備重要的“時代特色”吧。其實,這兩款超級大炮也並沒有完全“下馬”,蘇聯軍隊在其基礎上縮小口徑開發了2S7型203毫米自行榴彈炮,這種榴彈炮因為威力巨大,成本低廉至今依然在俄羅斯軍隊中服役,並且還參加敘利亞內戰,成為俄軍掩護敘利亞政府軍的重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