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這個論斷其實大錯特錯!

賂秦而力虧的而是什麼意思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這個論斷其實大錯特錯!

文|飛魚說 原創 百家號首發 歡迎轉載 點評!

戰國風雲激盪,諸侯國不斷爭霸,此消彼長,國強國弱,在當時而言,最終哪個國家能力攬狂瀾,一統華夏,其實是充滿了迷幻的色彩,因為沒人能知曉,這個桂冠會落在誰的頭上,戰國七雄,幾乎無一例外都強大過,魏國稱霸過,齊國強大過,楚國讓諸侯忌憚過,就連最為弱小的韓國也讓其餘諸侯過矚目過。

當然,作為現代人,知曉了歷史,也知道了最終的結局,是秦國橫掃了其餘諸侯,統一了華夏,讓整個中華民族在世界的東方閃耀,被世人矚目,關於秦國能夠統一華夏,六國相繼破滅的原因,不少人都做了淋漓盡致的回答,什麼六國腐敗論,什麼秦國變法強國論,什麼秦國君主無一昏君論,當然我們最為熟悉的還是課本上的蘇洵六國賂秦論。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這個論斷其實大錯特錯!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這是無數人最為熟悉蘇洵的一篇文言文,不用說,我相信很多人現在背起來還朗朗上口,那麼這個論斷真的正確嗎,其實不是,而是大錯特錯,秦國統一中原,是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民生呼籲統一,秦國正好具備救世的條件。

非兵不利?其實不然,六國兵器就是不利。

戰國時期,諸侯國紛爭不斷,總想著吞滅其餘國家,來擴充自己的土地和人口,冷兵器時代,土地和人口就是生產力當然也是戰鬥力,戰國七雄都看到了當時社會所需要的一種能力,就是變法,變法所牽連的太多了,這是一種顛覆目前社會形態的一種釜底抽薪的改變生產力的政策,關乎著每一個人,也關乎著國家能否強大,秦國經過孝公時代的商鞅變法,最先斬斷了舊社會的毒瘤。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這個論斷其實大錯特錯!

秦國的變法,當然也在兵器和軍隊上進行了變革,當時的戰爭就是人、馬和兵器的組合,商鞅變法前,整個中原都是老舊的兵器,陳舊的戰車,和瘦弱的馬,秦國經過變法之後,完美的改變了這一組合,兵器的材質開始向精鐵轉變,武器的形式也開始了多樣化,不再侷限於箭、劍、矛,什麼大錘、斧頭也就開始派上了用場,而秦國也從胡人那裡採購了大量的戰馬,從而讓戰鬥力完全領先於六國,此為六國的兵不利。

非戰不善?其實不是,六國打仗就是不善。

戰國時期,戰爭的形式也開始由列兵轉變為詭道,戰爭的形式也開始多樣化起來,什麼奔襲戰,什麼攻堅戰,什麼圍而打援戰等等都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但是我們可以發現,戰國時期六國對秦的戰爭很少有完勝的記錄,六國是越打越窮,秦國呢,則是越打越強,這是為什麼呢。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這個論斷其實大錯特錯!

戰國的歷史上,有很多次六國合圍秦國的案例,魏國領銜率領六國聯軍圍攻過秦國,楚國為首率領六國聯軍進攻秦國,韓趙魏三國也聯合攻打過秦國等等,不過這些戰爭無一例外,全都失敗了,這是因為秦國地處西部邊陲,全民皆兵,秦國更是出了無數的名將,司馬錯、王陵,白起、王齕、王翦、王賁、李信、蒙恬等,就連搞變法的商鞅領兵都有一套,所以對六國的戰爭,秦國就打得好,六國就是打得不好。

弊在賂秦?其實不對,六國前期沒有賂秦。

賄賂一詞,不僅現在的人比較熟悉,戰國時期的人更是非常熟悉,戰國前期,六國根本沒有賄賂過秦國,相反都是秦國在往六國輸送大量的金銀財寶,香車美女,割讓了很多土地,這又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秦國要自保,不惜重金賄賂六國,不惜忍痛割地,但是秦國賄賂六國的這些東西,全都沒有用在實處,修建皇宮,收購奇珍異寶把玩則成為了最主要的用途。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這個論斷其實大錯特錯!

戰國後期,六國開始割讓土地了,這也是事實,但是這個事實的前提不是六國自己要割讓,而是秦國強大的鐵蹄已經踏出,他們是為了保國而被迫割讓的,當然更多的是秦國透過強大的軍事實力,自己搶過來的,這個時期的賂秦,其實已經是割喉保命的性質了,也就是說不管六國賂秦與否,都無法阻擋秦軍踏遍六國的鐵蹄了,此所謂六國破滅弊在賂秦最有力的反擊。

現在很多人的認知裡,總認為秦國是虎狼,是不正義的一方,秦國統一中原沒有多久後的破滅,也被冠上了暴秦的名號,其實這些都是極其片面的評價,秦國統一中原,造就了民族大統一,文化大融合這些功績都是不可磨滅的,沒有秦朝的短暫統一,也就不可能有後來漢朝文明,就更不可能有現在的漢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