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究是人無完人,強人如曹操,也有十大錯在身

迎身送七步是什麼意思

終究是人無完人,強人如曹操,也有十大錯在身

本文系“奧卡姆剃歷史”獨家稿件,轉載請聯絡授權,歡迎轉發朋友圈和各種分享。

政治上,曹操懲辦豪強、穩定局面、唯才是舉、尚禮重法,擢拔起用了一大批平民官吏,甚至的袁紹的謀士陳琳,曾寫下大罵曹氏祖宗的檄文,但曹操不以為意,依然對陳琳加以重用;

軍事上,曹操精通兵法、治軍嚴整、愛惜將才,從鎮壓黃巾、共剿董卓始,一路驅袁術、滅張繡、擒呂布、破袁紹、擊劉備、徵烏桓、降劉琮、敗馬騰,雖在赤壁敗給孫劉聯軍,但業已統一中國北方地區,為國家一統奠定基礎;

經濟上,曹操施行屯田、改革戶籍、興修水利、提倡廉潔,也有一系列利國利民的施政措施;

文學上,他的作品感情深摯、氣韻沉雄、胸懷天下,《觀滄海》、《短歌行》、《龜雖壽》等很多名篇膾炙人口。

終究是人無完人,強人如曹操,也有十大錯在身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是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是舉世公認的治世能臣,先後官至東郡太守、兗州牧、丞相,爵至魏王。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在治國理政、文學修養方面近乎完美的人,也曾犯有“十大錯”——

一錯:挾天子。按曹操的話說,他不是“挾”天子,而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奉主上以從民望”,誰都不會說自己是壞人對不對?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他的所作所為確實是“挾”非“奉”。“挾”天子後,曹操確實可以借天子之詔以令諸侯,在軍事上可謂屢屢得利,這也是他迎天子的本意。

終究是人無完人,強人如曹操,也有十大錯在身

可是,在政治上,這一招卻讓曹操永背奸賊之名,令歷史唾罵,他的“奸雄”之名恐怕也多來源於此。但以曹操的任人唯賢和傑出軍事才能,又善於籠絡人心,在其早期的征伐中,即便沒有挾天子之利,對他來說,勝利也是很容易的。相反,挾天子之後反而招來了敵人,也為對手提供了出師之名。

第一個反對的就是漢獻帝,衣帶詔密令討伐曹操;第二是漢朝的無數忠臣,如太醫吉平、國舅董承,甚至皇叔劉備、西涼馬騰等等;第三是大小數十位對手,比如官渡之戰,曹袁兩軍對壘之際,曹操以鞭指袁紹曰:“吾於天子之前,保奏你為大將軍,今何故謀反?”紹怒曰:“汝託名漢相,實為漢賊!罪惡彌天,甚於莽、卓,乃反誣人造反耶!”操曰:“吾今奉詔討汝!”紹曰:“吾奉衣帶詔討賊!”所以,這天子到底是旗幟還是包袱呢?

二錯:睡張嬸。建安二年,曹操南征宛城,張繡知道不敵,主動投降,本應皆大歡喜,但是曹操老毛病犯了,在張繡歸降之時強佔了其嬸孃鄒氏。

終究是人無完人,強人如曹操,也有十大錯在身

張繡重禮法,得知訊息後一氣之下偷襲曹營。由於毫無防備,曹軍大敗,曹操長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及古之惡來典韋戰死,就連曹操本人也是勉強躲過一劫。如果典韋不死,曹軍的戰鬥力勢必會增強不少;如果曹昂不死呢?這可是嫡長子啊,必定是曹操的繼承人,也就不會有曹丕、曹植等兄弟之爭,沒有七步賦詩了,也可能不會有司馬氏什麼事了。這樣看,曹操這一睡可能還真的改變歷史了呢!

三錯:縱劉備。劉備乃人中龍鳳,世之梟雄,志向遠大、賢名在外,但一直苦於沒有事業的基礎,沒有自己的地盤,始終無法壯大自己的實力。話說劉備在徐州時被呂布攻打,走投無路,只得投靠曹操。

終究是人無完人,強人如曹操,也有十大錯在身

曹操這時候奉天子以令不臣,已經官至丞相,加上在虎牢關討伐董卓時,就對劉關張心有好感,聽說劉備來投,十分高興,馬上就要給劉備封官。但是荀彧勸說曹操不要重用劉備,說劉備是一個英雄,不可能甘居曹操手下,既然主動前來,就應該將其殺掉,此時不殺,必成後患。曹操內心是不願殺劉備的,加上他的第一謀士郭嘉也勸說曹操不要殺劉備,不然會令天下其他想要投靠曹操的人寒心,而曹操最終也採用了郭嘉的計謀,接納了劉備。

之後曹操和劉備相處融洽,甚至演了一出青梅煮酒論英雄。後來袁術稱帝,曹操欲起兵攻打,劉備抓住時機主動請纓,曹操念及劉備忠心,命他前去攻打袁術。當初劉備本就是無奈才投靠曹操,在許都這段時間,見曹操的所作所為,並非真心扶持漢室,此次攻打袁術正好錯機脫身。用他自己的話說,“吾乃籠中鳥、網中魚,此一行如魚入大海、鳥上青霄,不受籠網之羈絆也!”待到曹操反應過來劉備可能是要逃跑,派人來追,命其返回許都,也被劉備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由拒絕了。

四錯:放關羽。關羽是劉備的結義兄弟,義字當頭,為後世所敬仰。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劉備得天下,除了自己能力素質突出之外,靠的就是關、張、趙等生死兄弟,而關羽便是劉備最得力的幫手。

終究是人無完人,強人如曹操,也有十大錯在身

徐州兵敗後,關羽無奈棲身曹營,雖說是降漢不降曹,但大家心知肚明,其實就是投降了曹操。曹操深愛關羽,給他做衣服、送金帛、送白富美(絕對是真愛),甚至呂布坐騎赤兔馬也送關羽了(替呂布傷心3秒,當年呂布就因為此馬,外帶一點金銀,就殺丁原跟董卓了),但始終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關羽始終想著兄長劉備,這深深地傷了曹操的心,當然也讓曹操越發敬重關羽。

後來得知劉備在河北袁紹處,關羽去尋兄,過五關斬六將,曹操竟然也沒有攔下,還送他通關“秘籍”,錯放了這名大將。跟隨劉備轉戰荊州後,關羽屢立戰功,鎮守荊州面對曹、孫兩面攻擊,遊刃有餘,水淹七軍嚇得曹操都差點遷都。

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卻被曹操輕易放走了。其實聰明如曹操,肯定也想過殺死關羽,不讓他去尋劉備,但是關羽從“溫酒斬華雄”到斬顏良、誅文丑,已經積累了不小的威名,此時殺關羽,害賢之名實在太重,是曹操也非常忌憚的事,只能稱讚他“不忘舊主、來去明白,真丈夫也”,與關羽灑淚而別。但是從後來華容道事件看來,曹操放關羽可能真的是上天的安排,關羽對曹操知遇之恩心存感念,方才放曹過了華容道,成就一段千古佳話!

五錯:急東南。所謂急東南,就是急於襲取東南。曹操的心態我們可以揣摩一下,當時曹操已經統一了北方,又剛剛收降了荊州劉琮手下幾十萬馬步水軍,可謂氣勢正盛,當然也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好大喜功、驕傲輕敵,以疲憊之師發動對吳作戰,加之北方兵士不習水戰,最終鎩羽而歸。這一戰,曹軍大傷元氣,短期內不可能再發動大戰,這為東吳休養生息提供了時間,更為劉備諸葛亮趁機搶奪地盤、招兵買馬創造了時間,從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終究是人無完人,強人如曹操,也有十大錯在身

那麼曹操到底錯在哪裡呢?對時勢的分析失誤,選擇攻打東吳就是錯的。東吳憑藉長江天險,兵精糧足,文臣武將不少,就連壯志雄心的諸葛亮也很清醒地告誡劉備:“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而此時其它勢力還有劉焉之子劉璋佔據的益州,韓遂、馬騰佔據的涼州,張魯佔據的漢中,劉備更是兵微將寡、東逃西竄,沒有任何反抗之力。收拾完這些,把大戰的準備工作做的更充分一些,再攻打東吳,是不是更好呢?

那時東吳孫權並無開疆拓土的雄心,假如曹操拉攏、安撫東吳,封官許願,保證孫劉兩家不至於結盟,然後先滅韓遂、馬騰,然後收關中、取隴西、奪漢中,進而佔據益州,這些勢力對於曹操來說可都是軟柿子,隨便捏的那種。完成這一步,然後兵分兩路,水路沿長江順流而下,直取荊州、江東,陸路從北向南,兵鋒直指建業。水陸兩路鉗形攻擊,是不是比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的赤壁之戰更穩妥一些呢?而且益州可是劉備後來的根據地,曹操在劉備沒有坐大的情況下,先奪益州,劉備本事再大,諸葛亮腦子再好使,在天下只有孫曹兩家的情況下,哪一家也不會讓劉備得到多少好處。

六錯:殺蔡張。這是錯,也不是錯。說錯,因為蔡瑁張允均是荊州降將,還未得到曹操完全信任。曹操進戰心急,催促蔡張二人進兵,而蔡張總是以水軍尚未訓練純熟為由不同意進兵,二者角度和立場不同,看問題自然不同,但蔡張已然讓曹操心裡不爽。

終究是人無完人,強人如曹操,也有十大錯在身

其實蔡瑁張允是沒有錯的,他們與東吳打過交道,深知周瑜水軍的厲害,是以不想貿然進兵,讓水軍白白送命。赤壁之戰時,郭嘉已經過世,曹操身邊謀士對於戰局把握明顯不夠清晰,也沒有在曹操面前說話有足夠分量之人,導致曹操誤中東吳之計。但為了穩定人心,不使軍心混亂,即便是曹操,也只能將錯就錯,咬碎了牙往肚子裡咽。況且蔡張也確實不合他意,延誤進兵時間,殺二人後,大軍也更能體會到曹操大戰的決心。所以說曹操也沒有錯,他也不容易。

七錯:信黃蓋。曹操為人多慮,“寧使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是他的人生準則,從他殺呂伯奢、楊修事件中可見一斑,他確實好疑、缺乏安全感、容易衝動。

終究是人無完人,強人如曹操,也有十大錯在身

但是他為什麼又相信黃蓋會真心投降呢?赤壁之戰,曹操接二連三中周瑜之計,先是蔣幹盜書導致誤殺蔡瑁張允,後被諸葛利用其多疑的性格缺點,“借”走了十萬支箭,又因為北人不習水性,水上作戰不能發揮自身優長,讓龐統連環計得逞,誤以為在水上也能如履平地了,甚至蔡中、蔡和不帶家小詐降這樣非常容易識破的小計,曹操竟然也以為周瑜中計了?

歸根結底,還是性格使然,自負又多疑的曹操,有了前面這麼多鋪墊,身邊謀士因為懼怕曹操責罰他們而不敢講逆耳之言,所以在接連試探幾次來獻詐降書的闞澤之後,曹操信了,他相信了東吳三世老臣黃蓋為了自己的面子會背叛東吳,這也直接導致了赤壁之戰的失利。

八錯:慢張松。赤壁之戰後的曹操,已是魏王,權力達到頂峰,身邊文臣武將極多,可以說是文不缺謀、武不缺將。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西川劉璋特使的張松來見曹操,原準備把西川地圖獻給曹操,不料曹操見其相貌猥瑣,為人高傲,不予禮遇,對他很是不屑,即便是見識了張松的過目不忘之能,曹操也覺得這不過是雕蟲小技而已,上不得大臺面,最終將其亂棍打出,錯失奪取西川良機。

終究是人無完人,強人如曹操,也有十大錯在身

曹操自己沒拿到倒也罷了,卻未料到便宜了劉備。張松歸川路上,劉備率臥龍、鳳雛、子龍、雲長一眾明星夾道歡迎,把張松感動壞了,後者很痛快地將西川地圖獻給了劉備,為劉備謀取西川提供了重要支援。如若此圖被曹操得到,以曹操集團的實力,乘勢取漢中,奪兩川,爾後兩面夾擊荊州、東吳,劉備諸葛亮本事再大、運氣再好,亦難抵擋。曹操因慢待小人錯失良機,這不能不說是一大憾事。

九錯:殺華佗。華佗是曹操同鄉(老鄉老鄉,背後一槍),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尤為擅長外科,發明“麻沸散”輔助外科手術,在三國時代,是不折不扣的神醫。當時曹操可能為國操勞用腦過度,經常頭疼,遍尋名醫,最後找到華佗,但是卻把他殺了。

終究是人無完人,強人如曹操,也有十大錯在身

曹操殺華佗有兩種說法,《三國志》的說法是華佗看不慣曹操為人奸詐,不願為曹操治病,撒謊說自己妻子病重要回鄉看望,便一去不返,最後被曹操抓回來關在獄中拷問致死;《三國演義》的說法是,華佗見了曹操,望聞問切一番,告訴曹操說,丞相總是頭疼是因為腦子裡進了“風涎”,若要除根,就先服下我的麻沸散,等麻醉有效果的時候,我用斧子劈開腦袋,把風涎剝離出來,這樣丞相的頭疼病就好了。

曹操為人多疑,怎麼可能允許華佗劈開腦袋?更懷疑他是要為關羽報仇,於是把華佗關押拷打致死。不論哪種說法,都是曹操殺了華佗無疑,而且此後不久,曹操也一命歸天了。千古名醫,救人無數卻不能自救,救命之術也沒有流傳後世,怎不讓人感慨萬千!

十錯:留司馬。古人喜觀面相,加上曹操疑心很重,早就對別人說司馬懿鷹視狼顧、不為人臣,但奇怪的是,司馬懿卻成為了曹操託孤的四位重臣之一(另三人為曹洪、陳群、賈詡),是什麼原因呢?

終究是人無完人,強人如曹操,也有十大錯在身

考慮有三個原因,一是諸葛亮尚在,且一直以興復漢室為己任,遍觀魏國諸臣中,能與諸葛亮對抗的,也只有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一人而已,所以要留他;二是司馬懿與曹丕關係一直不錯,治國能力也很強,留下來輔佐曹丕也是非常合適的;三是雖說曹操對司馬懿有所懷疑,但司馬懿一直以來都是韜光養晦,從未表現出任何的不臣之心,關鍵時刻也都是在為魏國著想,加之司馬懿也已41歲(曹操155-220年,司馬懿179-251年),曹丕才33歲,比司馬懿小8歲,不出意外應該沒什麼問題的。

但是意外恰恰出現了,曹丕40歲病逝(187-226年),曹丕的兒子曹叡(204-239年)僅僅36歲也一命嗚呼了,曹氏後代壽命真的是越來越短,而司馬懿在曹叡死後都還活了12年,熬死了曹家三代人!雖說司馬懿一生是魏臣,沒做任何改朝換代的事,但是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後,曹魏政權已經完全在司馬氏的掌控之中了!曹操終究是算漏了自己後代壽命太短這一點,留下了司馬懿這個鷹視狼顧之人。不過古人看面相還是很準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