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殺之劍:擊劍運動的前世今生

之前和一位在國外練習迅捷劍的大哥聊天,聊到了現代擊劍運動。

他說:“擊劍在引入電子判分之後就沒意思了。比對方快半秒的人得分?真在鬥劍的時候,如果兩個人在半秒之內先後擊中彼此,結果只會是兩方同樣受傷。這種時間差太小了,劍傷不會瞬間把人放倒的。”

我說:“這麼說來,下次我寫寫劍鬥運動的歷史吧。”

大哥說:“好啊,記得要提到迅捷劍啊。”

於是這篇文章就來了。

不殺之劍:擊劍運動的前世今生

文藝復興時期手稿的復原。

在中世紀晚期和文藝復興時期,一種運動在富人之間流行了起來。這種運動要用到特製的練習用雙手長劍,在儘量不傷到對方的情況下決出技藝的高下。當時的不少武術教師還留下了劍譜,表現了這種運動和其中的技術。

不殺之劍:擊劍運動的前世今生

18世紀的劍,還有迅捷劍遺風。

不殺之劍:擊劍運動的前世今生

一把迅捷劍。

大哥說的迅捷劍也是在文藝復興時期興起的,但這一時期的劍鬥運動通常都使用雙手長劍,而迅捷劍通常只作為真正的武器使用。迅捷劍的形態非常“現代”,作為一把劍來說。

事情在近代發生了變化。在近代,一種叫“軍刀”的東西大量裝備了歐洲的軍隊。軍刀通常配發給軍官,和騎兵的刀有些相似,但通常同國家的軍官軍刀和騎兵軍刀會有些不同。

由於是制式裝備,軍刀的練習自然也走進了軍隊的日常操練中。近代的歐洲各國都給自己的軍隊編寫配發了專門的軍刀操典,很多軍隊也鼓勵成對操練。

不殺之劍:擊劍運動的前世今生

軍刀。

不殺之劍:擊劍運動的前世今生

馬刀。

在同一時期,民間仍然有大量的迅捷劍練習者,但迅捷劍已經不在戰場上出現了。這些民間的迅捷劍手以富人為主,他們會組成俱樂部,一起練習和比試。他們練習用的劍會比真正的迅捷劍更輕、更軟,而真正的武器迅捷劍更加沉重和堅硬,為的是獲得良好的穿刺力。這些劍術俱樂部,可以看作是現代式的擊劍運動的發源地。

不殺之劍:擊劍運動的前世今生

現代擊劍。

近代也有用劍的騎兵,比如拿破崙的胸甲騎兵。但是這些騎兵用劍,通常針對騎馬作戰而進行了特殊的最佳化,比如採用非對稱的護手、去掉大部分劍刃但保留劍尖等等,再加上它們多數使用軍刀式的護手,實在不能說它們是迅捷劍。

不殺之劍:擊劍運動的前世今生

法國騎兵。

不殺之劍:擊劍運動的前世今生

英國騎兵。

這一時期,普遍的軍刀技術非常注重劈砍,而注重戳刺的迅捷劍手通常不願意練習軍刀,因為他們擔心軍刀影響自己的精微手感,這種細巧的手感正是他們贏的迅捷劍劍斗的關鍵。一些英國軍官認為軍刀也需要戳刺的技術,因此批評這種想法,鼓勵迅捷劍手和軍刀手互相交流、互通有無。

不殺之劍:擊劍運動的前世今生

軍刀。

隨著時代推移,擊劍的裝備也不斷更新。我們現代所用的這種網狀擊劍面罩,是在十九世紀出現的。除了用訓練劍比試之外,軍刀的練習者經常用木頭手杖比試。很多地方記載的手杖武術,其實本質上是軍刀武術,只不過因為用手杖練習太多而寫成了手杖。

不殺之劍:擊劍運動的前世今生

較早型號的擊劍面罩。

到了二十世紀,我們熟悉的這種軟劍和擊劍面罩的組合,已經基本上形成了,現代擊劍的重劍、花劍和佩劍的分別也逐漸成形。有趣的是,配劍sabre,實際上就是軍刀saber。直到現代擊劍時期,配劍比賽還是允許劈砍的,這就是從軍刀戰鬥直接傳下來的傳統。

最後的擊劍裝備更新,包括面罩和擊劍服的材質、工藝更新,擊劍用劍的進一步細軟化和製造中的聚合物使用,電子判分裝置植入擊劍服等等。

不殺之劍:擊劍運動的前世今生

最終成為了我們知道的樣子。

從文化上來說,從中世紀到近代,歐洲普遍認為有身份的人應該有作戰的能力,這可以看作封建采邑制度和騎士階級傳統的文化延續。在這樣的氣氛下,有身份的歐洲人以劍鬥能力為傲,擊劍運動也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和沿革,最終成為了現在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