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越高死時越痛苦?此人死前縮水20釐米,難道是傳說中的散功?

相信經常看武俠小說的讀者一定對“散功”這兩個字不陌生,顧名思義,散功就是將自己原有的功力和內力修為全部散掉。通俗點說就是自廢武功,當然,這種自廢武功一般都有個前提,即廢掉後會重新修煉更高階層的武功,或是透過散功來保命。

功夫越高死時越痛苦?此人死前縮水20釐米,難道是傳說中的散功?

不過,這個散功並不是武俠小說裡的杜撰,在民間現實的武術圈子裡,還真有散功這個說法。但和小說裡的描寫不同,現實中的散功,似乎只發生在那些武藝卓絕的大師臨死前。相傳,越是武術造詣高深,臨死前散功也就越痛苦。具體是怎麼一回事,下面筆者就來給大家說個案例。

當事人是民國時期威震一方的武術家杜心五,同時,他也是民國一大武術門派自然門的創始人。不過,杜心五最為人熟知的倒不是其武功造詣,而是他曾擔任過孫中山和宋教仁的保鏢。

功夫越高死時越痛苦?此人死前縮水20釐米,難道是傳說中的散功?

既然擔任過民國風雲人物的保鏢,杜心五的功夫想必相當了得。因此,他散功時經歷的痛苦應當頗深。相傳,在1953年杜心五臨終之際,因為散功,他的身子縮小了將近20釐米。民間一說是他的內力修為是向上天借來的,死時必須歸還給天地,所以才發生瞭如此嚴重的散功現象。

當然,倘若只有杜心五這一位的話,散功一說並不怎麼可信。巧的是,早年八卦掌大師董海川死的時候,也有過散功的傳聞,據說他臨終時三天三夜痛苦不堪,等到全身功力洩乾淨後,才一命嗚呼。

功夫越高死時越痛苦?此人死前縮水20釐米,難道是傳說中的散功?

那麼,這些傳聞是真的嗎?散功到底是一個什麼原理呢?

其實,散功說白了是武術和道教相結合的成果。早年我國習武之人主要將武術寄託於強身健體和反抗暴政,明末時期的白蓮教就是最好的體現。不過,由於清軍入關後大力鎮壓漢人,尤其是習武之人。導致各大武術門派不敢再明面反抗暴政,紛紛轉入地下。為了掩人耳目,他們將武術和宗教信仰結合在了一起。

功夫越高死時越痛苦?此人死前縮水20釐米,難道是傳說中的散功?

而我國本土最經典的宗教是道教,武術自然也和其結合最緊密。而道教裡的一些養生之道,或多或少也影響了武術裡的理論。譬如楊氏太極拳,便是打著強身健體的功效,甚至還結合了道教裡修行的秘法。

透過道教理論包裝後,清朝統治者不但不鎮壓太極拳,反而還鼓勵民眾學習。那會民間學習楊氏太極的達到了數千人,甚至還有不少清朝皇室也加入了這個行列。

功夫越高死時越痛苦?此人死前縮水20釐米,難道是傳說中的散功?

既然結合了養生之道,必然也結合了道教裡的玄學。散功便是由此而來,正常角度來看,散功這種東西聽起來更像是什麼法力流失。

而當時武術融合進道教後,這類學說十分盛行,再加上各路說書人的添油加醋,使得中華武術圈子裡多了不少這種神話一般的武功。細心的讀者或許會發現,包括散功這一系列說法,和道教裡神乎其神的氣功簡直如出一轍。

功夫越高死時越痛苦?此人死前縮水20釐米,難道是傳說中的散功?

所以,所謂的散功其實只是武術傳承過程中,由於時代原因不得不新增的煙霧彈。真正的武術最大的目的還是強身健體,增加自己的體質。那些玄之又玄的散功之說,只是後人的以訛傳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