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墳、墓、冢、陵究竟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春秋·左傳·正義》中說道: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自從周公制禮以來,禮就成了中國的一個代名詞,哪怕是喪葬也有著非常繁瑣的禮儀,作為炎黃子孫,要理解這些喪葬之禮。

古代的墳、墓、冢、陵究竟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其實古人非常重視喪葬,《左傳》中雲:國之大事,在祀於戎。春秋時期,禮樂崩壞,不過喪葬卻進一步等到了完善,古人認為:“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喪葬規格也有著嚴格的規定。

墳墓常常連讀,但秦漢以後,墳就是墳、墓就是墓,《方言》中講道:墳,地大也,青幽之間,凡土而高大者謂之墳。跟墳對應的就是墓,從土、從莫,“莫”本意上為“黃昏”,“墓”就是指“在黃昏時刻下葬”。

古代的墳、墓、冢、陵究竟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周易·繫辭下》中雲: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於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上古時期,人們安葬死者並沒有那麼多的繁文縟節,只是葬在曠野當中,不建造土堆,也不種樹,這樣的安葬之地就叫“墓”。

秦漢之後,幾乎可以說無墓不墳了,墳墓的大小也出現了規格,官職越高,墓地就越大,墳頭越高,漢律曰:列侯墳高四丈,關內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

公侯的墓地大約100方步、一品90方步、二品80方步、三品70方步,以此類推,庶人僅僅20方步,公侯墳高20尺,庶人4尺,就連墓碑的形狀也有嚴格的規定,一品螭首龜趺,五品以下石羊、石馬,庶人無碑。

古代的墳、墓、冢、陵究竟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墳和墓就相對好理解一下,那麼冢和陵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

冢最早可見《山海經·西山經》:華山冢也。這裡的冢指的是鬼神的居所,漢代以前佛教還未傳入,並沒有形成完成了陰曹地府和天庭體系,鬼鬼神神都居住在華山之巔,山頂曰冢。

冢有多種用法,除了鬼神居所外,還作長、大,冢子(長子)、冢君(大君,君王),能夠用上冢的地位相對偏高,用作墳墓的話就是高大的土墳,王侯將相為了避免自己的墳墓被盜,往往都會採用“疑冢”,魏武帝曹操就沿用了“七十二疑冢”。

古代的墳、墓、冢、陵究竟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陵,從阜從夌。阜,大土山;夌意為“攀越”,合起來就是需要“攀越的大土山”,由此可見陵是古代規格最大的墳墓,陵也是專指帝王陵墓,秦始皇陵,恐怕是千古第一陵,時至今日,始皇帝的陵依舊還是一大未解之謎。

皇帝乃九五之尊,下葬的規格最大,用的棺槨也是最大的,《禮記·檀弓上》載有: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也棺一;梓棺二。

古代的墳、墓、冢、陵究竟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秦朝以銅為美金,鐵為惡金,《史記》中載有:始皇初繼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秦始皇的棺木可能是一座青銅棺木,秦朝也有以青銅為棺木的習俗,就像是漢代也盛行過一段時間石棺。

古代的墳、墓、冢、陵究竟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古人認為“事死如事生”,春秋之後盛行厚葬,秦始皇皇陵只挖開了一角,就發現了大量的兵馬俑,若是秦始皇陵重見天日,這座千古之陵又將會有多少陪葬品呢?以上就是古代,墳、墓、冢、陵的區別。

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秦始皇雖是千古一帝,但也只是其中一位帝王,《資治通鑑》中除了對他的記載之外,還囊括了前後1362年的歷史。

《資治通鑑》不失為一本經典之作,古往今來,眾多名人大家都對這本書予以高度評價。

古代的墳、墓、冢、陵究竟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萬卷】資治通鑑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白話全譯精選 精裝典藏版

檢視

梁啟超就曾這樣說過:司馬溫公《通鑑》,亦天地一大文也

由此可見,《資治通鑑》魅力無窮,筆者向大家推薦一本很實用的白話版《資治通鑑》,文言文晦澀難懂,這本書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

整本書原價98元,現搞活動,只需要68元,領略書中無窮智慧,再來品味人生,一定會讓人受益匪淺,喜歡的人點選連結購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