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dàn)糧食是多少(有多少斤)

1石等於多少鬥

我國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悠久。也同樣有悠久的度量衡歷史。

史書記載,夏代以來,就有了度量衡器具。也有相應的度量衡制度。

春秋戰國時期,度量衡單位制度混亂。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秦朝後,凡事都實行大一統,——字同文,車同軌,統一了全國的度量衡。對後世影響深遠。

中國古代官員的俸祿,都是以糧食作為收入標準。如一名明朝的七品知縣,收入是九十石(念“dàn”),這個石,就是糧食的一種衡量單位。通常認為斛和石相通。石既是容量單位,也是重量單位。如果是按照容量來算,一石等於十鬥,一斗等於十升。

古代“一石糧”一般相當於現在100斤糧食,實際上會因糧食種類不同而不一樣。以漢朝做為例子,1漢石120漢斤(約等於現在的15公斤)是指粟。如是稻穀則為100-120漢斤,如是米則最高至1漢石160漢斤。

林甘泉主編的《中國經濟通史_秦漢經濟史(上)》認定:漢代1石=2市鬥,1市鬥=13。5斤,1石=27市斤粟。這是以實物測量所得出的資料。

所以隋煬帝東征高句麗時候兵敗的原因,提到:述等兵自瀘河、懷遠二鎮,人馬皆給百日糧,又給排甲、槍槊並衣資、戎具、火幕,人別三石已上,重莫能勝致。下令軍中:“遺棄米粟者斬!”士卒皆於幕下掘坑埋之,才行及中路,糧已將盡。這裡提到每個士兵負重“三石已上”,就是百來斤。這個比較合情合理。

宋代1石合92。5宋斤,宋代1市斤是640克。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118。4斤。這就有點不可思議了。

農村計算糧食大多用鬥,把糧食裝在鬥容器裡面,然後用平尺一刮,鬥平了,就是標準的一斗。一斗米,一斗小麥,一斗黃豆,一斗高粱或粟或小米等等。一斗等於十升。十鬥就是一石(拼音dàn擔)現在河南某地區和浙江部分地區依然把50千克的糧食,稱之為一石(dàn)糧食。康熙字典和老版新華字典解釋是:一石等於50千克(100斤)。這是起變化了,歷史發展變化了。

一石(dàn)糧食是多少(有多少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