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來伴》系列之十四:第一次吃西餐

作者:樂善耀 |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原主任,上海市《東方講壇》講師,全國家庭教育專家講師團成員,國家教委,全國婦聯“家庭教育園丁獎”獲得者。主要著作有:《學習型家庭》、《教師與家庭教育》、《讓孩子健全人格》、《樂爺爺的孫子兵法》、《樂老師的家庭微教育》、《隔代養育智慧叢書》等。

《老來伴》系列之十四:第一次吃西餐

1991年暑假,女兒從復旦附中畢業,高考結束,她收到了第一志願上海財經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心想事成,這是我們小家庭成立以來的一大喜事。

為了慶賀女兒的成功,我們一家三口有生第一次踏進德大西餐社,第一次拿起刀叉,第一次吃西餐,第一次從未有過的奢侈,一頓飯花費了我一個月的工資。

一個用慣筷子吃飯的“鄉巴佬”,第一次拿起刀和叉,用刀切開還滲著血絲只有70%成熟度的牛排,用叉送入口中。其實,平心而論,雖然一時還難以適應牛排的美味,但卻第一次感受到西方的餐飲文化。

第二年,我有幸參加中國教育科學院代表團出訪已經解體的俄羅斯,訪問莫斯科教科院。在半個月的參訪時間,從莫斯科到聖彼得堡,不管是官方宴請,還是去院士家作客,天天與西餐打交道,讓我對西餐大倒胃口。主人以魚仔醬招待客人,但在我卻難以恭維。我想:中國人吃中餐,這不僅是中國的飲食文化,更是我們賴以生存之本,生命之根。

《老來伴》系列之十四:第一次吃西餐

回國以後,我們一家再也沒有走進過任何西餐館。但是,從西餐中移植過來的羅宋湯和牛尾湯,卻成了我家餐桌上很受歡迎的家常菜。老伴常常燒一大鍋牛肉湯,裡面加上土豆、西紅柿、蘑菇和洋蔥末,其色其香其味,讓全家“愛不擇口”,常常每個人都要喝上兩碗。

現在,家裡的一日三餐,隨著物質的豐富,很多菜也中西結合了。每天的早餐也徹底與上海人的泡飯醬菜決裂了。每天早上,“三明治”成了餐桌上的主食,兩片麵包,中間夾一塊牛肉或三文魚片,咬上一口,又香又鮮美可口,營養非常豐富。

我家的“三明治”,不僅是吃的,而且是說的。家人之間說話,怎樣說話才能讓家庭更加溫謦和諧?說話人也必須學會製作“三明治”:兩片面包中間夾一片肉。如果我要對老伴想說一句批評的話,不滿意的話,指責的話,不開心的話,如果這是麵包,不妨在中間夾上一塊肉:那就一句欣賞的話,表揚的話,肯定的話,幽默的話,俏皮的話,開心的話……

“三明治”的早餐讓我們家庭生活更加有滋有味,“三明治”式的交流溝通讓“老來伴”的生活有說有笑。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育孫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