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這位詩人:一生只寫一首詩,一首詩有兩句人人會背

近水樓臺先得月出自哪裡

中國自古都是禮儀之邦,更是一種人情社會,也即所謂的“人熟多吃四兩鹽”,用一句書面語來形容,就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意思是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由於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搶先得到某種利益或便利。其實,“近水樓臺先得月”是出自宋代一位無名詩人的一首詩,之所以說詩人無名,是因為他一生只為後世留下了一首詩,這首詩還只有兩句,因而,此人堪稱中國文學史上最“懶”的詩人了。這位“懶詩人”,就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同時代的蘇麟。

史上這位詩人:一生只寫一首詩,一首詩有兩句人人會背

在中國歷史的天空,明星閃爍,而蘇麟只是那一閃而逝的流星,歷史上關於他的記載幾近於無。他的身影只出現在一時人筆記《清夜錄》中,俞文豹老師在其《清夜錄》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范文正公鎮錢唐,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公即薦之。”俞老師說的是件什麼事呢?范文正公就是大名鼎鼎的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26歲科考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其後又發起“慶曆新政”,不久後,新政受挫被貶出京。63歲時被趕出京,改知潁州,於途中逝世,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諡號“文正”。因而,世稱范仲淹為范文正公。

史上這位詩人:一生只寫一首詩,一首詩有兩句人人會背

范仲淹是宋朝時的一位政治家、文學家,他學問很好,能詩能文,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他寫的《岳陽樓記》十分著名,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至今仍為人們所傳誦。范仲淹為人很好,為官清正,也樂於發現與提拔身邊的優秀人才,很受士人的崇敬。鎮守杭州期間,對手下的人都有所推薦,不少人得到了提拔或晉升,大家對他都很滿意。這時候,有一個叫蘇麟的官員,是縣級巡檢。縣級巡檢相當現在縣級公安的老大,掌訓練甲兵,巡邏州邑,受所在縣令節制。明清時,凡鎮市、關隘要害處俱設巡檢司巡檢,一般秩正九品,有的地方還有文武巡檢之分,有縣派出機構之職能,亦有副巡檢(從九品)之說。巡檢是朝臣系列中,最低階的武官了。蘇麟因在縣裡擔任巡檢,常常在外,卻一直沒有得到提拔。當他見到自己周圍的同事,無論職位比自己高的、低的都一個個得到了升遷,而自己卻沒人理睬,心裡很不是滋味。他擔心自己一定是被這位範大人遺忘了。怎麼辦呢?直接去找範大人吧,是去爭官位,又不便說。不說吧,心裡又很不平衡。為此,他心情非常沉重。

史上這位詩人:一生只寫一首詩,一首詩有兩句人人會背

一天,他終於想出了一個委婉的辦法來,就是寫首詩去向範大人請教,實際上去提醒他:千萬別忘了自己!想到這裡,蘇麟高興起來,他趕忙拿出紙認真地寫了首詩,並將詩句呈給了范仲淹,很虛心地請他賜教。

范仲淹讀著蘇麟的詩,很快就會意地笑了。詩很短,短到只有兩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范仲淹何等聰明,完全讀懂了蘇麟的言外之意。是呀!怎麼能把他忘了呢?很快,蘇麟就得到了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