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以託心,格物養閒

器以託心,格物養閒

器以託心,格物養閒

何謂“閒”?

明代張首有言“閒有二,有心閒,有身閒。辭軒冕之榮,據林泉之安,此身閒也;脫略勢利,超然物表,此心閒也。”不論是身閒的長物愉悅,還是心閒的精神清歡,這種根植在中國文人基因與天賦中的閒適情調,不但讓得閒之人天趣明澈,居城市亦有山林,還催生了書齋裡的高階創作遊戲。

器以託心,格物養閒

器以託心,格物養閒

“好書為益友,奇畫為觀友,法帖為範友,良硯為礪友,寶鏡為明友,淨幾為方友。”誠如《小窗幽記》所載,先賢視長物為友,臨畫觀帖,格物觀心,莫大的修養皆從中來。又假物以託心,將人之志趣品格棲於長物之中、金石之上,寥寥數語,便達志託高遠之境。

器以託心,格物養閒

器以託心,格物養閒

器以託心,格物養閒

書齋之中,印章與主人的心性修養有莫大的關係。

清代大畫家王翬有一方名為“耕煙”的常用印,是清代著名篆刻家林皋為其所篆。印,印文“耕煙”二字,氣韻沉靜,工緻爽利,氣質自然從容,著錄於石渠寶笈,亦見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王翬《仿李成江干七樹圖》、《松風書屋圖》、《臨許道寧山水軸》等作品之上,可謂傳世之珍。

器以託心,格物養閒

清康熙 林皋刻 芙蓉石素章 王翬自用印“耕煙”

器以託心,格物養閒

器以託心,格物養閒

清康熙 林皋刻 芙蓉石素章王翬自用印“耕煙”(底)

“耕煙”一詞,最早現於唐五代詩人徐夤詩中:“耨月耕煙水國春,薄徒應笑作農人”。自號“耕煙散人”的王翬以“耕煙”制印,可洞見其閒而至性、安棲身心之意。幽人高志,器物相喻,後世藏家亦視之為典藏,每當靜賞印文之時,超然性靈恍若相通。

器以託心,格物養閒

明人吳訥《文章辯體序說》有道:“銘者,名也,名其器物以自警也。”君子之格,隨金石以永壽,“行有恆堂”主人載銓亦是如此。

作為乾隆帝玄孫,載銓官居高位,終日浸淫於金石書畫,遍覽名家真跡,於古人書畫中擷英取華,富藏一生,軒室滿琳琅。

器以託心,格物養閒

明末清初 楊玉璇刻鈕將軍洞芙蓉石 清 載銓鑑藏印

器以託心,格物養閒

明末清初 楊玉璇刻鈕將軍洞芙蓉石 清 載銓鑑藏印(底)

器以託心,格物養閒

載銓書畫收藏鑑賞常用一方“行有恆堂審定真跡”印,在銓鑑藏《趙孟俯行書送秦少章序卷題跋》(現藏上海博物館)上載銓鈐印九方之中可見。

“有恆堂”為載銓專用的堂名款,取自《周易》“君子以言有物,而行必有恆”,有自我警醒之深意。載銓以此印立身,兼及涵養陶情,修心明性,贍養生息。

器以託心,格物養閒

器以託心,格物養閒

器以託心,格物養閒

不僅限於印章,文人意志物化的載體還推及竹木、硯石、傢俱等室中清雅之物。有趣的是,文人成就了物的風骨,物雖不能語,卻可在百世之後,依然照見燕居養氣之人的初時風華。

也難怪在張伯駒眼中,這些器物上附著著的人的氣息和光澤,“才是永恆之物”。

器以託心,格物養閒

清 麓雲樓藏 宗岐銘端硯

器以託心,格物養閒

清中期 黃楊木 如意

器以託心,格物養閒

清 梁同書銘 門字形端硯

(本文來自:《湖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