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正氣者必以甘:何謂“甘”?養生為什麼要養“甘”

在中醫養生中有“甘”一說,可是何謂“甘”呢?如果你認為甘味食物就是味道有些甜那就錯了。味道還是其次,關鍵是對脾胃一定要有補益作用。中醫認為,只要沒有成酸苦辣等其他味道的食物都屬於甘味。比如五穀雜糧,大部分都屬於甘味。五穀大部分都是種子,生命力是最旺盛的,因此自古以來被當做中華民族的養生之食。

補正氣者必以甘:何謂“甘”?養生為什麼要養“甘”

大米

又名粳米,味甘性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除煩渴的功效。冬天室內暖氣較熱,空氣乾燥,早晚喝點大米粥,可以遠離口乾舌燥的困擾。特別需要提醒糖尿病患者的是,大米不同的烹調方法對血糖的影響不同。研究表明,等量大米煮成的乾飯比稀飯對血糖的影響小。因此,糖尿病患者早餐進食乾飯有利於控制血糖。

補正氣者必以甘:何謂“甘”?養生為什麼要養“甘”

小米

又名粟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熱、反胃嘔吐、腹瀉及產後、病後體虛者食用。小米熬粥時上面浮的一層細膩的黏稠物,俗稱為“米油”。中醫認為,米油的營養極為豐富,滋補力最強,有“米油可代參湯”的說法。

綠豆

又名青小豆,因其營養豐富,可作豆粥、豆飯、豆酒、煮食、麨食,或作餌頓糕,或發芽作菜,故有“食中佳品,濟世長谷”之稱。《開寶本草》記載:“綠豆,甘、寒、無毒。入心、胃經。主丹毒煩熱,風疹,熱氣奔豚,生研絞汁服,亦煮食,消腫下氣,壓熱解毒。”

玉米

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溼、開胃益智、寧心活血的作用。玉米油中的亞油酸能防止膽固醇向血管壁沉澱,對防止高血壓、冠心病有積極作用。

補正氣者必以甘:何謂“甘”?養生為什麼要養“甘”

此外,它還有利尿和降低血糖的功效,特別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吃玉米能刺激腦細胞,增強人的記憶力。玉米中所含的黃體素和玉米黃質可以預防老年人眼睛黃斑性病變的發生。

高粱

高粱味甘性溫,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小兒消化不良,可取高粱入鍋炒香,去殼磨粉,每次取2—3克調服。但高粱性溫,含有具收斂止瀉作用的鞣酸,便秘者不宜食用。

補正氣者必以甘:何謂“甘”?養生為什麼要養“甘”

黃豆

黃豆性平味甘,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脾胃虛弱者宜常吃。用黃豆製成的各種豆製品如豆腐、豆漿等,也具有藥性:豆腐可寬中益氣、清熱散血,尤其適宜痰熱咳喘、傷風外感、咽喉腫痛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