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之蜜獾

蜜獾(讀音:mì huān;學名:Mellivora capensis; )是鼬科蜜獾屬下唯一一種動物,雄性平均體長98釐米,雌性平均體長91釐米,雄性肩高39釐米,雌性肩高35釐米,雄性體重9-14千克,雌性體重5-10千克。背部為灰色。它的皮毛鬆弛而且非常粗糙,體型和獾的體型相當,其壽命可達24歲。

棲息於非洲熱帶雨林和開闊草原地區,獨居或成對生活,多在黃昏和夜間活動,白天在地洞中休息。雜食性,以小型哺乳動物、鳥、爬蟲、螞蟻、腐肉、野果、漿果、堅果等為食,可捕食劇毒蛇,尤喜食蜂蜜。與響蜜鴷具有典型互惠行為,常跟隨善於發現蜂巢但不能搗毀蜂巢的響蜜鴷,用利爪搗毀蜂巢,分享蜂蜜,而其厚密粗糙的皮毛可以抵禦蜂群的攻擊。性兇猛,生存力強;具同類相殘現象,幼崽存活率僅50%。

蜜獾以“世界上最無所畏懼的動物”被收錄在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中數年之久。分佈於非洲、西亞及南亞。

野生動物之蜜獾

蜜獾

一、形態特徵

蜜獾雄性平均體長98釐米,雌性平均體長91釐米,雄性肩高39釐米,雌性肩高35釐米,雄性體重9~14千克,雌性體重5~10千克。背部為灰色。它的皮毛鬆弛而且非常粗糙,體型和獾的體型相當,蜜獾身體厚實,頭部寬闊,眼睛小,外觀看不出耳朵,有個外觀平鈍的鼻子。雄雌間的體型差異甚大,雄性的體重有時是雌性的二倍。蜜獾身體粗壯似獾,爪子強壯,可以搗毀蜂巢,堅厚的面板和粗糙的毛可以抵禦蜂群的攻擊,因喜食蜜蜂幼蟲和蛹而得名。

二、棲息環境

棲息和淺居在各種型別地帶——雨林、開闊的草原。南部非洲波札那境內的卡拉哈里大沙漠,半沙漠化的荒原,稀疏植被,駱駝刺、紅柳、胡楊生長的環境。

三、生活習性

1、活動

蜜獾通常在非洲和亞洲的南部和西部出現。吉尼斯世界紀錄把它命名為“最大膽的動物”。這種動物表面看起來很可愛,實際上幾乎會攻擊所有東西,它很聰明能夠知道敵人的弱點。例如,當面對的是一個男人它會攻擊他的睪丸。它也是為數不多的使用工具的一種動物,例如用原木作為梯子。

2、食性

蜜獾喜食蜜蜂幼蟲和蛹,它們會不顧自身的安危直接衝進蜂箱——這往往不幸的導致其死亡。蜜獾能殺死幼年尼羅鱷,而且它是非常有效的蛇殺手。它只需要15分鐘就可以吃掉1。7米的蛇。這些動物的兇猛在自然界眾所周知的,甚至有些獵豹或者獅子在與蜜獾的交手中也會被蜜獾反殺。

蜜獾對蛇毒有很強的抵抗力,是世界上少有的對蛇毒有抵抗力的動物之一。對待異類性格兇猛、好鬥。性格勇敢,堅毅,頑強。捕獵效率很高,與其它掠食動物不同的地方在於蜜獾總是不停的捕食以滿足自己不斷運動所消耗的能量,其他的掠食動物往往在捕食一次之後進行休息。蜜獾的獵物約有60種,從小昆蟲到小兔子,它們都能吃。一隻雄性蜜獾每小時能輕輕鬆鬆地奔跑9。6公里,它的活動範圍超過200平方英里甚至更大。

蜜獾經常在夜間捕食,白天躲在洞裡或者岩石縫裡睡覺。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蜜獾白天也覓食,善於挖洞,蜜獾有力的武器是它的爪子和牙齒,是它的兇猛,幾乎什麼都不怕,非洲豹捉到它要用1小時才能將它制服,因為它的皮毛光滑韌性強,很難傷到體內,蜜獾同類有自殘現象,尤其對幼崽,只有一半幼崽能長到成年。

四、分佈範圍

分佈於阿富汗、阿爾及利亞、安哥拉、貝南、波札那、布吉納法索、蒲隆地、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剛果、象牙海岸、吉布提、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衣索比亞、加彭、甘比亞、迦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以色列、約旦、哈薩克、肯亞、科威特、黎巴嫩、賴比瑞亞、馬拉維、馬裡、茅利塔尼亞、摩洛哥、莫三比克、奈米比亞、尼泊爾、尼日、奈及利亞、阿曼、巴基斯坦、盧安達、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獅子山、索馬利亞、南非、蘇丹、史瓦濟蘭、敘利亞、坦尚尼亞、多哥、土庫曼、烏干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烏茲別克、西撒哈拉、葉門、尚比亞、辛巴威。

五、繁殖方式

雄性蜜獾有很大的活動範圍並相互重疊,較小的家族可達13位雌性。是行為涉及到一夫多妻制的交配系統,其中一隻雄性獾可以和多個雌性交配。雖然蜜獾通常過著孤獨的生活,一個雌蜜獾常常帶領一隻幼崽,完全依賴於母親撫育。雌蜜獾懷孕期50~70天,小蜜獾12~16個月後才能獨自生活,幼崽獨立前完全依賴於母親,生育間隔時間超過12個月。雌性蜜獾要比雄性蜜獾小一些,它們為了覓食和哺育後代,活動範圍也超過50平方英里。一隻母蜜獾每三五天就要叼著自己兩個月大的孩子,疾奔1英里多去尋找新的洞穴。一旦幼獸能夠自己行走,母蜜獾和孩子就會分開在不同洞穴居住,以此來降低被捕食者發現的機率和尋找更多的食物。

六、種群現狀

在紅色目錄中列為LC(無危物種),因為該物種分佈範圍較寬,沒有明顯的生態危機(具有廣泛的棲息地和海拔寬容度,食物來源豐富)因此被列為“最不關心(LC)”。然而,明顯可識別的威脅正在執行,並且已知會導致物種數量區域性下降,在可獲得額外資訊的情況下,物種可能需要列入更高類別的威脅等級。

七、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