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明月幾時有

散文: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

作者:詩意人生

每至中秋,總會不自覺地想起宋人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彷彿中秋的夜月,比往日更多了一層詩韻情懷。

一如往常,踏著小城黃昏的喧囂,信步去那方人造草坪上律動,這似乎早已成了約定俗成的慣例,除了下雨天或是狂風肆虐的威脅,我好像還從未缺席過。

體育廣場的夜市,依然燈火通明,有買有賣,好不熱鬧,可我卻極少涉足。記得有個成語叫“熟視無睹”,真是如人所說:任何時候都可以做的事,往往會一直拖著,始終都沒有時間去做。

散文:明月幾時有

國慶節的氣息越來越濃,夜市兩旁這兩天臨時搭建起了兒童遊樂城,並且有些專案已經開始運營。看來,這個國慶小長假孩子們確定無疑要有一番自己的熱鬧了。

轉過體育廣場,視野總會一下子變得開闊起來。從此處到馬頰河對岸的高樓,有數百頃的天空,赤裸裸,無一物遮擋。在這繁華喧鬧的市中心,我堅信,再也沒有比這個地方更安寧的了。

我喜歡聽這裡的蟲鳴,千萬只大自然的精靈躲在幽深的繁蕪間,一遞一聲地叫著,像早年的鄉下,庭院裡沒有光源的汙染,夜靜如禪,鳴蟲無羈。

抬頭望月,彷彿也早已成了約定俗成的慣例。每次走過這裡,我都忍不住抬頭看天,悠然尋覓。滿天星斗自然是看不見的,可是,卻總能看到一輪淡妝新浴的明月,或缺或圓,懸在中天。

光陰荏苒,幾度盈虛。當我穿越一場暮風的記憶,去看向墨藍色的天宇時,我彷彿被天空那輪漸滿的明月,冷不丁地撞擊了一下。那似是經歷一盆冷水之後的清醒,我從混沌中走了出來,意識到已迫在眉睫的中秋。

我總是這樣的,常以最繁忙的方式虛度著最散漫的光陰。最後,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做了,又似乎所有的事情都沒做。忙忙碌碌,卻又碌碌無為。

散文:明月幾時有

流年裡的節氣,對我來說,就像開在操場邊上的枸杞花,它有它的傾城時光,我有我的步履匆忙,互不驚擾,各安一方。可它終是影響到我的。季節是一葉扁舟,我只是坐在舟中看風景的行客。

小時候的中秋過得很隆重,自家養的雞是要殺一隻的;中秋夜,母親還會在院子裡擺了香案,盤子裡裝了月餅,曰:“圓月明兒”。我不知道好好的月明兒為什麼要圓呢?我沒問,母親也沒有告訴我。

如今想來,那一定暗藏著某種不可言喻的期許,比如,生意興隆人團圓,再比如,家庭和睦人丁旺。歲月更迭,風吹亂絮。故鄉的庭院裡依舊有還那棵不知道年歲的椿樹和一牆榮枯往復的蒼苔,相依相偎,安然相守。

明月幾時有?如果中秋明月代表著一種圓滿的話,那麼,此刻,我將相思斟滿,把酒問天,看那演繹過的和正演繹著的故事的結局是否能夠圓滿?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輪中秋明月,水洗華夏河山,但願相守的或不相守的人,都能夠得其所願。

明月幾時有?簡簡單單幾個字,被反反覆覆問了數百年。是啊,誰知道意念中期待的那個圓滿,究竟還要幾時?

散文:明月幾時有

散文:明月幾時有

詩意人生,實名:曹會蘭。中小學一級教師,縣優秀教研員,《清豐》雜誌社編委會成員。喜歡將煙火日常賦予清泉流水般意境,覺得如此,既不失其真,亦不失其味。目前,已有多篇散文發表在《教育時報》、《作文週刊(教師版)》、《濮陽日報(教育週刊)》及《清豐》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