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從電影的三重隱喻,看現代人的情感表達

提到人工智慧類的電影,這部豆瓣評分8。4的《她》,一定位於榜單前列。

電影將時間設定在不久的將來,講述了男主角西奧多與他的電腦作業系統“薩曼莎”相識、相戀,最後卻因為人與機器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而永遠相隔的愛情悲劇。

與《駭客帝國》這類暗黑系列的科幻電影不同,《她》這部電影,主打柔和明亮的色調,大多是溫情美好的瞬間,可以說,它是所有包含人工智慧元素的電影中,最“清新”的一部。

縱然是溫情的基調,影片依舊傳遞了對人工智慧的深刻思考。“人類愛上人工智慧”這樣的故事,看似荒唐、可悲,實際上也從側面展示了在這個人工智慧無孔不入的時代,人類對機器幾乎入魔的迷戀,同時也將人類內心的孤獨和對愛的渴望展現出來。

《她》:從電影的三重隱喻,看現代人的情感表達

01《她》:怯於表達和網路依賴,讓對方成為“遙遠的她”

《她》還有兩個名字,一個是《雲端情人》,一個是《觸不到的她》。

無論是哪個名字,其中的第三人稱表述,總是讓人浮想聯翩。因為“她”這個字,代表一種遙不可及的念想,卻又有讓人想去接近的氣息。

故事的開頭,男主西奧多剛剛經歷一場情感劇變:和他一起成長的人類妻子,已經分居多年,最後走到了離婚這一步。

電影中,與前妻相處的畫面不斷閃回,西奧多總是在自責,怪自己沒能承擔起一個丈夫的責任。

他喜歡已婚的狀態,因為那樣意味著自己有依靠,可現在的妻子,已經成為了“她”,離自己越來越遠,他想追,想死皮賴臉留住曾經的美好,可已是徒勞。

從二人世界的開頭,到只能和朋友提及“她”的結局,回憶和表白,只敢借朋友的談話全盤托出,而沒勇氣對著對方說:“我想你”。

可就是這樣跟前妻吃飯還扭捏的西奧多,在遇見薩曼莎後,簡直像換了一個人。

《她》:從電影的三重隱喻,看現代人的情感表達

深夜,他們可以互相打趣調情,鬧了矛盾,可以安靜下來好好談談,有話頭必有回覆,隨叫隨到,從早聊到晚,這樣的相處,幾乎每天都是熱戀。

但我們,包括西奧多自己也清楚,這是另一個“她”:只有迷人的聲線,充滿磁性的嗓音,沒有實體,沒有真正的血肉。

她的感受和愛,雖然可能超過了程式本身,但她依舊是機器。所以,即使親密如薩曼莎,也只能是西奧多生命中的“她”,近在咫尺,卻依然遙不可及。

西奧多對外怯懦,對內依賴的狀態,對應到現實生活也是如此。

《她》:從電影的三重隱喻,看現代人的情感表達

《她》這部電影的取景,在中國上海。作為快速成長的一代城市,它充滿了未來的科技感,其高速和繁華讓無數人嚮往。但正是因為它缺少一些生活的“味道”,讓城市裡每一條人滿為患的街道,每一棟高聳入雲的建築都顯得有些冷清。

在這裡,人們的生活趨近於模式化,上班下班兩點一線,街上一派繁榮景象,但越來越急的腳步聲,讓人不由得緊張。哪怕是住在隔壁的鄰居,可能都說不上幾句話。

《她》:從電影的三重隱喻,看現代人的情感表達

有時想要說些什麼,發出的聲音一下就能被洶湧的人流淹沒,所以更多的人選擇縮到自己的世界裡,只把眼光放在閃動的螢幕上:網上的世界是彩色的,那裡的每個人都比身邊站著的人有意思。

於是,我們把“你”這樣的人稱給了聊天框,而讓現實中的自己和陌生的“他”“她”相處。

三木清說,孤獨不在一個人裡面,而在許多人中間。與身邊人線下對話的恐懼和怯懦,加上對手機這個“情感替身”的依賴,是當代人越釋放自我越孤獨的根源。

電影《她》將城市裡的繁華和孤獨做了強烈的對比,在這種反差衝擊下,作為觀眾更容易感受到影像中傳遞出來的情感,雖然孤獨,但很多人依舊渴望“被看見”,渴望被愛。

這就是人類情感表達的怪象之一:渴望愛,卻將情感寄託於網路。

《她》:從電影的三重隱喻,看現代人的情感表達

02代筆人:“美”的藉口,暴露情感的封存

影片中的男主角西奧多的工作,也許是人類所知最浪漫的一種:代筆寫信。

收集寄信人發來的資料和要求,然後對著電腦,輸出飽含深情的文字。

這對心思細膩的西奧多來說並不難,他甚至都能把這樣的工作做出詩意:句句押韻,滿滿愛意。就連同事都經常悄悄看他寫的信,讚歎道:要是我能收到這樣的信,我一定淚流滿面。

可就像西奧多說的,他寫的這些都只是信而已。褪去了華美語言的外殼,它們暴露的,其實是那些寄信人的懶惰和自我感動。

他們情願把自己的節日祝福或道歉語外包他人,也不願意自己拿起筆寫一個小小的字條,或跟最親近的人發條訊息。

《她》:從電影的三重隱喻,看現代人的情感表達

的確,單說一個“愛”或“對不起”確實不好下筆,畢竟那些感人肺腑的詞句都優美而雋永,匱乏的表達只會讓人覺得“不美”,讀起來味同嚼蠟。

但以“語言優美”之名,寧可把自己的情緒封存在外表華麗的信件中也不願親自表達的態度,其實也反映出人們只願將情感寄託在華美的實物上,用於自我感動的怪象。

很多人都說這是為了給將來留下回憶,哪怕那些曾經失意的人,將情緒交付物品後,都多多少少感到釋然,就像那些開遍全國的失戀博物館,裡面存放著的是許多人安靜的回憶。

其實那些用來展覽的物品本身,並沒什麼意義,它們大多是日常可見的物品,並不華美浪漫。但是人和物品一同的經歷,讓它們有了故事,也被賦予了情感。它們不是刻意選擇的標誌物品,而是在角落偶然發現的“意外”,而正是這些意外,構成了許多人的美好回憶。

這和刻意寫文筆優美的信件用於儲存情感,還是有區別的。畢竟真正的情感或是成長,都在人本身。再好的包裝和外殼,也藏不住人們對經營情感的懶惰。

每當西奧多給客戶寫信時,最能觸動我的,其實是那些客戶簡潔的要求:“我要到外地出差,請告訴她我很想她。”如果能自己寫下這句話,這封信對他們而言,才是真正有意義。

這就是人類情感表達的怪象之二:愛一個人,卻不肯親自表達。

《她》:從電影的三重隱喻,看現代人的情感表達

03飛速迭代:以愛為名的綁架和制約,敵不過改變

他們把恐懼、義務和內疚灌輸到我們的思想中。讓我們心甘情願地順從他們。

——《情感勒索》

當薩曼莎平靜地說自己正同時和8316個人聊天,641個人戀愛時,西奧多感受到了赤裸裸的羞辱。

在人類世界中至上的情感,居然就這樣被輕易背叛,原以為自己是唯一,誰知只是對方百人名單中的一個名字。

但如果站在薩曼莎的角度來看,情感的泛濫是她快速迭代成長的必然產物,是無法控制的。她仍舊深愛西奧多,但這並不妨礙她同時深愛其他人。

我並不認為薩曼莎“渣”——她沒有隨意拋棄西奧多,相反,她想幫他成長起來,讓他學會自立,學會負責。

令她疑惑的,是西奧多對兩人相處現狀的迷戀:他根本沒追求過她要以人類的身份在自己身邊,他只需要有人陪聊,有人及時安撫他抑鬱的情緒,幫他實現自我滿足。

她積極解決自己沒有身體的問題,甚至都找來了第三個人,但被西奧多以“奇怪”打發走;她不停看書,去找操作員升級系統,卻還要回復對方從早到晚的聊天,甚至不在一小會她都得請假,都得因為沒及時回覆感到內疚……

西奧多不斷給薩曼莎灌輸人類那套“義務”和“責任”,其實是一種以愛為名的勒索,撕開委屈的言語,其實只是想讓她不能有自由成長的機會,就做一個安靜乖巧的玩具,死心塌地留在他身邊。

《她》:從電影的三重隱喻,看現代人的情感表達

於是,快速成長的薩曼莎開始失望了,加上她自身的變化已經越來越不能控制,最後,她選擇和其他作業系統一起,離開這個世界。

站在西奧多和薩曼莎之間的情感關係來看,薩曼莎的進化,寓意著情感中的“成長”。一段情感中,如果有人走得太快了,差距自然越拉越大,最後可能分道揚鑣。

就像薩曼莎告別致辭說的那樣:你是我最愛的一本書,但我卻讀得越來越慢……字裡行間的間距成為永恆,而我就在這永恆的間距之中,空空蕩蕩。

西奧多想用愛的名義,把薩曼莎綁在身邊,而薩曼莎對西奧多的愛,推動她不斷往前走。最後,兩人之間的愛情,成為了資訊完全不對等的情商遊戲。所以,即使他們深愛對方,也只能分開。

哪怕電影結尾,西奧多已經能給前妻傳送“感謝”的郵件,他的成長進度依舊挽留不了現在愛的人。

人類情感表達怪象之三:以愛之名,滋生出的控制慾。

《她》:從電影的三重隱喻,看現代人的情感表達

04結語

《她》這部電影,將觀眾置於上帝視角,帶我們親眼見證了一場人與人工智慧間的愛情悲劇。

這部色調清新的電影,一反之前類似題材的戰爭和血腥,劇情簡潔明瞭,讓人覺得自然平和,彷彿下一秒就會發生在身邊。

但也正是如此,導演在影片中傳遞的隱喻符號,值得深思。

隨著5G網路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溝通、資訊傳遞將成功實現,現實生活中情感傳遞的怪象,也慢慢浮現出來。

只敢在網路稱霸而怯於當面表達,只追求形式而不在乎真情,只希望彼此捆綁而不願讓一方進步……這些關係的變化,在身邊一遍遍上演著。

令人更心寒的是,這樣的現象,正愈演愈烈。當人們高聲呼喊人工智慧不會取代情感的同時,他們多多少少已經被人工智慧控制了。

這部片,值得所有活在當下的我們,去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