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說節日 | 3月12日植樹節,讓荒山披綠裝,植樹節的歷史淵源

植樹造林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地球上的環境日漸遭到損壞,補救措施除了呼籲大家禁止汙染環境的行為只能多植樹了。2019年植樹節馬上就要到了,那麼大家知道植樹節的歷史起源與什麼有關嗎?

巧說節日 | 3月12日植樹節,讓荒山披綠裝,植樹節的歷史淵源

植樹節的歷史起源與什麼有關

中國古代在清明節時節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歷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樹是由一位叫韋孝寬的人於1400多年前從陝西首創的。韋孝寬(公元508—580年)是西魏、北周時期的一位名將,京兆杜陵(今西安市東南)人。據唐李延壽《北史》列傳第五十二記載,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2年),韋孝寬因軍功被授予雍州刺史。

巧說節日 | 3月12日植樹節,讓荒山披綠裝,植樹節的歷史淵源

自古以來,官道上每隔一華里便在路邊設定一個土臺,作為標記,用以計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現在的里程碑。韋孝寬上任後,發現土臺的缺點很多,經風吹日曬,特別是雨水衝涮,很容易崩塌,需要經常進行維修,不但增加了國家的開支,也使百姓遭受勞役之苦,既費時費力又不方便。韋孝寬經過調查瞭解之後,毅然下令雍州境內所有的官道上設定土臺的地方一律改種一棵槐樹,用以取代土臺。這樣一來不僅不失其標記和計程作用,還能為往來行人遮風擋雨,並且不需要修補。

韋孝寬的這一作法,無疑是造福桑梓,減輕家鄉百姓負擔、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陝西作為歷史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樹的地方,曾經是全國道路綠化的表率,而韋孝寬最早栽種的槐樹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特別是陝西人對這種槐樹更是情有獨鍾,十分喜愛,並且廣為種植,現在這種槐樹已經作為西安市的象徵,被確定為市樹。

巧說節日 | 3月12日植樹節,讓荒山披綠裝,植樹節的歷史淵源

而近代植樹節則最早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荒蕪的平原,樹木稀少,黃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當時州農業局透過決議採納了這一提議,並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後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

巧說節日 | 3月12日植樹節,讓荒山披綠裝,植樹節的歷史淵源

此後的16年間,又先後植樹6億棵,終於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頓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並放假一天。後來經商議,於1932年發行了世界上首枚植樹節郵票,畫面為兩個兒童在植樹。

巧說節日 | 3月12日植樹節,讓荒山披綠裝,植樹節的歷史淵源

那麼中華漢字文華中,“植樹”怎麼解讀呢?

“植”和“樹”都是種樹

在漢字中,“植”和“樹”都跟“種樹”有關係。

植 = 木 + 直,其左邊部分的“木”表示“樹木”。

“木”是一個象形字,有“樹”的意思,如“林木”“草木”。

後來“木”被用來表示“木料”,如“木船”“木屋”“木棍”,於是人們就用“樹”替代“木”表示“樹木”,如“大樹”“樹幹”“果樹”。“植”字右邊部分的“直”表示“豎直”,“植”就是“樹直立起來”,引申為“種植”的意思,如“植樹”“植苗”。

巧說節日 | 3月12日植樹節,讓荒山披綠裝,植樹節的歷史淵源

樹(樹)= 木 + 壴 + 寸,其左邊部分是 “木”;中間的 “壴(zhù)”是“一架豎立著的大鼓”的樣子,

在“樹”字中,“壴”除了表示讀音外,還可以表示“豎直”

右邊部分的“寸”是“一隻手”的樣子。因此“樹”就是“用手把一棵樹扶直”

,也可以引申為“種植”之意,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意思就是“十年可以種出一棵大樹,百年才能培養出一個人才”。

植樹吧,讓空氣更清新,植樹吧,讓荒山披綠裝,植樹吧,讓小娘有家園,植樹吧,讓世界更美好!

今天植樹,千秋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