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法律諮詢是什麼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紫魅灣

很多的當事人認為法律諮詢就是我問了,你就該回答。那麼這就好比你去超市購物,你要買一瓶醋,問超市送不送給你一樣。又好比你看電影,你直接去觀影區被攔著了,問為什麼不讓你進去。

也有很多人認為法律諮詢都是在我遇到了糾紛,比如被告了,一張傳票突然寄到家裡了,不知所措,想起來我是不是要諮詢下。又如家中一筆家產在被繼承人死完後,多名繼承爭吵不斷,家無寧日之時方想是否可以找個律師諮詢下,如何保全自己應得的份額。又像一段由愛生恨的婚姻,相互糾葛多年,已是身心俱疲,想想結局,不如考慮下先找個律師諮詢下,怎樣離婚,怎樣爭取更多財產,怎樣爭取子女撫養權。又如出借給朋友一筆“鉅款”,經過多次催要,對方依然不還,不僅如此,甚至回回要債還面臨欠債的各方刁難。萬般無奈之下想起來找個律師諮詢下,怎麼要回這筆錢。經過律師一問,發現三無,無欠條,無流水,無資產。問,我該怎麼辦?

你以為法律諮詢是什麼

或許很多人以為這樣的戲劇性故事可能不一定成為現實,然則一則又一則的小故事都是由一段又一段戲劇般的生活演練而成。比如上面那段繼承的故事,在生活中的繼承糾紛往往比電視劇裡的劇情走向更讓人匪夷所思。有老人立了數份遺囑、贈與協議,甚至其中還有一份是經過公證的贈與協議,老人原以為透過公證後,將自己的財產給自己指定的人,從而期待該子女能善待自己的晚年。哪曾想自己有天三餐不飽,後來其他子女贍養其終老。在老人日薄西山之際決定起訴撤銷其公證的文書,將自己的財產贈與給盡到贍養的子女,於是一場長達三四年的家庭之戰拉開序幕,最後老人在這場疲憊而焦灼的內戰中溘然長逝。至老人去世一年多,其子女依舊忙於財產爭奪之戰。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在婚姻故事的長河裡,有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人因為愛步入婚姻,有人也說是婚姻終結了愛情。這中間原委,兩廂情願,又是兩廂折磨,最後抱怨連連。於是想要諮詢離婚,房子車子都是婚前財產,婚後空有一人還多了一子,還為其放棄工作,一心撲在家庭上,日夜操勞導致意志早已不復當年勇,一旦離婚發現自己一無所有還可能多了一份負擔,然後找律師諮詢,如何爭取這麼多年自己地付出可以換取的收穫。這樣地諮詢幾乎每天都有,這樣的故事幾乎所有人都聽過,這樣的日子卻不是所有人都想。對於婚姻的法律諮詢地普遍認知是離婚諮詢,婚姻家庭糾紛是一個龐大而又錯綜複雜的系統,並不是法律諮詢就是離婚,離婚之時才諮詢。婚姻是需要經營,更需要維繫,婚姻家庭事務遠遠不止婚姻的糾紛,很多諮詢者也並不是抱著離婚的目地去諮詢。結局地發生之前,早已有跡可循,若是事前諮詢加以規避,未必相看兩相厭。

現如今欠債的硬氣,要債地難做。窮盡可能的辦法後想要起訴對方,突然發現找證據好難。有過了時效的,有沒有欠條(借條)得,有沒有轉賬記錄的,有沒有催債憑證得。產生這些原因是往往親朋好友借款較多,礙於情面不好要求太多,但是不還錢的時候,發現要債千難萬難。法律諮詢不一定是生硬無情,更不一定是你解決不了後的最後一道屏障。恰到好處地出借之前諮詢下,可能又讓你保留情面,也讓你確定了債權,將來在對方還款艱難之時拓寬了你要債的途徑和增加要到債地方法。

社會生活遠不止這三則小故事中的人物發生事故後,無力救濟方想起法律諮詢可以試試。很多人對於法律諮詢的認知都是如此,其實法律諮詢,就好比“看醫生”,有時候去“看醫生”是去醫院體檢,提前預防一下自己健康問題;有時去“看醫生”是去確診自己疾病;有時候去“看醫生”是去複查自己疾病控制的穩定性;有時候去“看醫生”是急救命懸一線;有時候去“看醫生”是住院救治。並不是所有的疾病不可控,也並不是所有的病症未顯才不嚴重,更並不是所有的症狀陡然發作才是病入膏肓。外在的體徵不一定是內在地呈現。同一組詞,在不同時期有不同含義;同一組詞並不是只能適用一種語境。

你以為法律諮詢是什麼

法律諮詢也像很多人去留學或者做投資等等。在對於未知的領域或者不熟悉的行業,想要進入時便想著先去找個懂的人去諮詢

下,瞭解下基本的知識,從而便於自己更好地選擇。其實所有專業類的服務行業其實都有一個共性,不是行業從業者都是難以接觸,難以理解,難以掌握,對於外行都是晦澀難懂。因此大部分人都會習慣先去了解一二,再再做決定。但大家選擇忽視法律服務亦是專業知識服務行業,其實法律諮詢不僅僅能是事後處理時的途徑,也能成為事前諮詢一二,再選擇的參謀,更是事中進行時的智慧背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