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鶯歌海,彷彿又一次到了閩南

黃流去鶯歌海的路況不算很好,可能跟年久失修有關,但是夾道盛開的紅花夾竹桃,讓人忘卻了路途上的顛簸,在海南各式各樣的行道樹中,倒也獨樹一幟。

在海南鶯歌海,彷彿又一次到了閩南

12月份的鹽田看不到勞作的身影,迎風吹來的風中也無鹹味,陽光下潔白的鹽堆,提醒我快到鶯歌海鎮了。

在海南鶯歌海,彷彿又一次到了閩南

鶯歌海鎮以漁業和鹽業生產為主,位於海南島的最西南角,西邊隔著北部灣和越南相望。

在海南鶯歌海,彷彿又一次到了閩南

很早就在課本上接觸到了鶯歌海,知道在這個詩意的名字背後,有著中國著名的鹽場。再一次在媒體上聽聞鶯歌海,則是2012年鶯歌海鎮居民因反對在當地建火電廠而引起的群體性事件。反對原因是怕汙染環境,但我在鶯歌海鎮的海邊走了一圈,媽祖廟一帶的西海岸線環境不錯,海洋觀測站一帶的南海岸線則垃圾遍地,可見說和做還有著相當大的差距。

在海南鶯歌海,彷彿又一次到了閩南

在東南沿海,有漁民的地方必有媽祖崇拜,鶯歌海的媽祖廟規模不大,但選址極好,坐東朝西,面朝北部灣大海的波濤,在每個霞光滿天的傍晚,默默保佑著每一位出海的漁民。入鄉隨俗,我進去拜了一下,供品豐富,香火繚繞,媽祖一臉的慈祥。

在海南鶯歌海,彷彿又一次到了閩南

在海南鶯歌海,彷彿又一次到了閩南

海南各個地方的燈塔造型都不一樣,白天的燈塔是沒有靈魂的,夜晚降臨後,沉睡的燈塔開始醒來,用它旋轉的光柱刺破夜的黑幕,點亮夜航漁民的歸家之路。

在海南鶯歌海,彷彿又一次到了閩南

白天的鶯歌海很海南,海風吹拂著椰子樹,樹下坐著頭戴斗笠的漁民在修補漁網,阿婆拎著塑膠桶在沙灘上撿拾錐螺,防波堤內的漁民在清點出海歸來的收穫。晚上的鶯歌海則有閩南的味道,我在閩南的泉、漳地區,常會見到門楣上有衍派、傳芳的字樣,這就是中國傳統宗族文化裡的郡望、堂號,目的是教子孫後代不要忘本。福建人的先祖則多從中原地區遷入,他鄉作故鄉後,第一代移民往往將自己念念不忘的原故鄉當作堂號傳下去,以示不忘祖先。海南人中有很多人都是閩南移民的後代,在海南開枝散葉後,宗族文化在形式上有所變化,原先刻在門楣上的堂號移到了堂屋正中的牆壁上,講究一點的以神龕供之。

在海南鶯歌海,彷彿又一次到了閩南

比如上圖這家的“廬江堂”堂號,家主大機率姓何,先祖源自安徽廬江。下圖的太原堂,家主大機率姓王,先祖來自山西太原。

在海南鶯歌海,彷彿又一次到了閩南

堂號作為一個家族的徽標,在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存在,比如歐洲著名的羅斯柴爾德家族,蒙古人裡的黃金家族,伊斯蘭教創始人默罕默德的後代被稱為聖裔家族等,當然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家族是中國的孔氏家族,堂號有“闋裡堂”和“至聖堂”。

很多人調侃說海南是“東四省”,在我眼裡,海南更像是第二個福建省,或許在N年以後,海南會有更多的東北味或是其他的省味,即使那樣也不奇怪,因為縱觀歷史,人類文明的發展史,某種程度上就是一部人類遷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