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把破缸當寶,上面“粘”著鐵疙瘩,竟是失傳的老手藝

大缸作為民間常用的器物自古便以有之,直到今天,在很多農村仍大量使用,儲水、存放糧食、醃菜等等,作用不一而足。在古代,缸的用途更加廣泛幾乎家家有會有,其中水缸是必不可少的,古時人們喜歡把水缸擺在院子裡,據說紫禁城的院子裡水缸數量是最多的。古時水缸除了存水供飲用外,更主要的功用是防火。

老先生把破缸當寶,上面“粘”著鐵疙瘩,竟是失傳的老手藝

因為一般製作粗糙,缸作為收藏品並非熱門。不過,在很多古玩店鋪或茶室之類的地方,主人好像都喜歡在屋子中央擺上一口缸,缸中有水有魚,其中以舊時流傳下來的缸最受歡迎。這應該是和風水有關,“藏風聚氣,得水為上”,很多人認為水主財,在室內擺放水缸以滿足“依山傍水”的需求。

老先生把破缸當寶,上面“粘”著鐵疙瘩,竟是失傳的老手藝

有的人收藏古舊大缸不僅僅出於藝術價值,還出於文化與民俗的象徵。比如,近日,從滄州一位老先生家中就見到這麼一口破得掉渣的大缸。這口缸周身釉子多半已經脫落,缸身裂紋無數,裂紋處還“粘”著一條條鏽跡斑斑的鐵疙瘩,缸口用粗鐵絲勒著,貌似為了防止缸進一步破裂。這口破缸,看著就讓人揪心,沒準哪天嘩啦一下子就碎了。它有什麼收藏價值呢?

老先生把破缸當寶,上面“粘”著鐵疙瘩,竟是失傳的老手藝

老先生承認,這口缸窯口很低,瓷質粗糙,且破裂不堪,確實沒什麼美感可言。然而,它卻實實在在是件古物,估計是清朝甚至以前的東西。從它身上的那些補丁可以看到我國民間一種失傳的老手藝,難得一見,很具有民俗收藏意義。

老先生把破缸當寶,上面“粘”著鐵疙瘩,竟是失傳的老手藝

老先生說,以前瓷器破了,老百姓捨不得扔得用鋦子修了繼續用。上歲數的人也許還有這種記憶,經常可以聽到“鋦鍋鋦碗鋦大缸”的吆喝聲。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兒別攬瓷器活兒”,說的就是這一行當。在瓷器裂紋兩側鑽眼兒,用銅質或鐵質的棗核形鈀鋦釘入,瓷器就鋦好了。鋦大缸也是同樣的手法。然而,眼前這口瓷缸修補工藝卻不是鋦的,上面並沒有鋦子,它修補的手法是融化鐵水澆注到裂口處將裂縫“粘合”,新中國成立以後這種手藝就早已銷聲匿跡了,比鋦瓷手藝失傳的還要早。所以說,收藏玩得不僅僅是器物本身,它們身上展現出來的歷史和文化更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