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和不自信的孩子,差的是一整個人生,父母別不在意

今年7月份,運動小將楊倩在東京奧運會女子10米步槍比賽上奪金,為中國隊收穫首金後,成為全網關注的焦點。

00後,清華在校生,奧運冠軍,耀眼的標籤讓她成為了人們的勵志偶像。

從農村普通小女孩,到如今的高峰,低開高走的她,讓所有父母都看到了逆風翻盤的希望。

前幾天,在“同上一堂奧運思政大課”上,她向學弟學妹們分享了成功心得,說:

“自信是成功的秘訣。”“做任何事情,如果沒有自信的話,那你多半是成功不了的。”

自信和不自信的孩子,差的是一整個人生,父母別不在意

這不是她第一次談及自信。

事實上,在所有的採訪中,只要被問到成功的要訣,她的回答永遠都是兩個字:

自信。

回看楊倩從默默無聞到一鳴驚人的歷程,會發現她所言不虛。

啟蒙教練評價她心態好,等待上場比賽的間隙都能夠睡著,那是因為她從未懷疑過自己的能力。平常訓練中的瓶頸,對於她來說是走向更好的挑戰,於是一次次舉槍、打靶,直到實現心中的預期。

可以說,正是憑藉著對自己能力的信心,她才沒有在這條如逆水行舟的體育路上放棄,才走到了更高處。

作家蕭伯納有言:“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

整個人類歷史長河,那些閃耀光芒的成功者,無一例外都是自信者。他們中有的起點低到塵埃,但對自己的信心讓他們終成巔峰。

所有父母都知道自信很重要,但很少有人知曉,一個人的成就,不取決於他的天賦,也不取決於他的努力,而取決於他的自信。

一個孩子的人生走向,其實從他是否自信就能略窺一二。

01

自信和不自信,是兩種人生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裡,8歲的小男孩伊夏是個不太乖的孩子,他喜歡和別人打架,成績班級墊底,上課遲到更是家常便飯。

這樣的問題孩子,在老師眼裡自然是大麻煩。所以老師們會指著試卷罵他“蠢蛋”,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讓他滾出教室。

自信和不自信的孩子,差的是一整個人生,父母別不在意

被一次次否定的伊夏,眼裡的光芒越來越暗,他開始習慣一言不發,習慣走路低著頭,也習慣自己是個蠢孩子。

自信和不自信的孩子,差的是一整個人生,父母別不在意

後來在伊夏一次又一次的逃課後,父母被叫到了學校。老師們當著他們的面把孩子貶得一文不值,建議他們為孩子轉學。

幸運的是,在新學校裡,他遇到了一個對他極其有耐心的老師——尼克。

為了讓他變回那個快樂的小男孩,尼克老師總是在伊夏回答出簡單的問題後誇獎他。

這讓伊夏感覺非常奇妙,這麼久以來,這是第一個誇他的老師。

自信和不自信的孩子,差的是一整個人生,父母別不在意

尼克老師還在伊夏充滿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的畫作裡,發現了他的繪畫天賦。

給他講述了很多藝術家的故事,告訴伊夏,他可能就是下一個改變世界的天才。

自信和不自信的孩子,差的是一整個人生,父母別不在意

伴隨著老師的讚揚和肯定,伊夏的自信心慢慢回來了,他的成績不僅越來越好,繪畫的天賦也越來越凸顯,還在學校的繪畫比賽中得了一等獎。

從那以後,伊夏開始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學習,成績突飛猛進,繪畫更是登上了雜誌,成為了老師口中的天才。

其實從始至終,伊夏都是那個伊夏。但有自信和沒自信,卻是兩種人生。

一開始,老師們用分數定義他,導致他也懷疑自己,以為自己的人生也只配打上那個墊底的分數,不敢挑戰那些難題。

後來被尼克老師肯定後,他開始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擺在面前的困難,也不再如想象中那麼恐怖。

馬爾頓說:“堅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們,做出驚人的事業。”

自信的孩子,能將10分的天賦,發展成100分的實力;而不自信的孩子,縱使有90分的天賦,也會在自我否定中,將10分的差距看成深淵,害怕退縮不敢向前。

02

相信和不相信,是兩種高度

人們總以為,是成功帶來了一個人的自信,但事實是,一個人對自己的信心,帶著他走向了成功。

孩子的成長過程,低谷總是不可避免,那些堅信自己的終點屬於成功的孩子,才願意在低谷中咬牙堅持。

關於曾國藩,一直流傳著一個故事:

說是他小時候挑燈背書,而小偷藏在房樑上,意圖等他睡著後再偷東西。沒想到曾國藩背了一夜也沒有背會,氣的小偷跳下房梁,一口氣背完文章,然後揚長而去。

天資如此,曾國藩也從未懷疑過自己。背書背不會,他就一直背,最後總是能背會;考秀才考不過,他就一直考,直到第九年才考過。

如果不是因為相信自己總歸會大放異彩,或許他早在背第一百遍還沒背會的時候就放棄了,或許他早在第八次沒考過秀才的時候就不考了。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自我效能”,即一個人認定自己能到達的高度,它往往指引著人生走向。

當一個孩子相信他能夠到月亮,那麼他會不遺餘力地努力,克服各種挫折。

當一個孩子覺得自己只能撿到地上的便士,那麼哪怕給他一條無比順遂的道路,他也會因為妄自菲薄而不肯前進。

說到底,孩子最終能到達的高度,全看他對自己的看法。

五十多年前,一個偏遠貧困山村的放牛娃,立志要飛上太空。

在那個連肚子都吃不飽的年代,這樣的想法怎麼看都是天方夜譚。

但這個孩子卻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堅定地朝著這個方向往前走,最後真的三次出征太空。

他就是聶海勝。

自信和不自信的孩子,差的是一整個人生,父母別不在意

這條路並不容易,在成為航天員之前,他要克服生活的艱難,要為了生活做各種苦力;要征服自己的身體,為了出挑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好幾年沒有在12點前睡過覺,大部分時間都呆在模擬器裡。

可這些困難不僅沒有打敗他,反而讓他越挫越勇,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作家劉墉說:“毅力的背後,是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的信心。”

聶海勝有無數可以放棄的理由,但當他堅信自己的未來屬於太空時,所有的困難都只是過程。

03

如何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

心理治療大師斯科特·派克認為,自信需從幼年培養,不然成年後再做補救,往往事倍功半。

因此父母更需要在幼年時,更加用心去灌注孩子的心靈。

如何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這3種方法改變孩子的一生。

善用眼,多去看孩子的閃光點

拼教育的時代,焦慮的父母很容易陷入“隧道視角”。

也就是隻透過成績這一個視角看孩子,這便很容易因為成績高低而定義孩子是否優秀。

穿過隧道,用更廣的視野,看到孩子的全部。

演員孫紅雷,小時候調皮搗蛋,成績平平,但父母卻經常發掘他性格上的閃光點。在父母的讚賞裡,他一直自信滿滿。

自信和不自信的孩子,差的是一整個人生,父母別不在意

憑藉這股自信,在外貌不佔優勢的時候,仍能從七百多人裡脫穎而出,成為中央戲劇學院當年唯一被錄取的補招生。

與其拘泥於不足,不如欣喜於優勢。

被父母肯定的孩子,更認可自己的價值。

巧動嘴,誇過程比誇結果實用一百倍

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明,專注過程比專注結果更能激發孩子的潛能。

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在完成“誇孩子成績還是努力”的實驗後指出,重視努力讓孩子擁有一個他能掌控的變數,這讓他們認為自己能掌控自己的成功。

一個被誇獎結果的孩子,為了維護大人口中的“優秀”,面對那些有可能威脅到自己的任務時,會表現出畏難的情緒,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

而誇過程,針對的是孩子的行為,這是他可以控制的部分。越被誇獎,越願意面對挑戰,在挑戰中越來越自信。

那個考了倒二仍然歡呼雀躍的小學生,樂觀和自信感染了全網網友。

自信和不自信的孩子,差的是一整個人生,父母別不在意

她的自信,來源於媽媽一直肯定她的進步,而不是執著於名次。當她不畏懼結果,自然對自己滿是信心。

一個被誇過程的孩子,更看重自己的行動,而成功,就在一次次行動後。

管住手,“不做什麼”才是正確的愛

孩子身上的自信,來源於經驗的積累。

很多事情在父母眼裡是小事,但在孩子眼裡卻是一次挑戰。

自己整理好了書包,自己完成了作業,這些小事情,都能讓孩子感受到“我能行”,讓孩子更有價值感,也就更有自信。

美國一位華裔媽媽,出身貧苦卻培養出了兩個億萬富翁。

接受媒體採訪時,兩兄弟將成功歸功於媽媽從小讓他們做的一些瑣事。

洗衣服、整理房間等,這些小任務,每每完成都讓他們格外有成就感,也對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

自信和不自信的孩子,差的是一整個人生,父母別不在意

這樣的自信,讓他們相信自己能解決事業上的各種難題,也因此一路走向了成功。

為孩子包辦一切的父母,看上去是在愛孩子,實則在束縛。

學會不去做,把自信留給孩子。

04

自信的孩子,人生必定發光

自信不是附加值,而是實力的一部分,它能激發一個孩子的潛能。

一個孩子有多自信,他的藍圖就能擴充套件多大。而決定一個人的高度的,就是他能想多高。

一個相信自己的孩子,才能想象更遠的遠方,並且在內在信念的支撐下,一路堅定地走下去。

自信是心底的呼喚,讓孩子堅信自己能走更遠。

自信是送給孩子的翅膀,帶他到想去的任何地方。

自信不是憑空發芽,它需要父母用心的灌溉。

作為父母,一定要看到孩子的閃光點,讚美孩子的小進步,放手讓孩子去做,自信便能深植於心中,孩子就能成長在陽光下。

而他的未來,便也掌握在自己手中。

點亮【在看】,與所有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