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翰林和小翰林你瞭解嗎

月字旁盧讀什麼

今天小編來跟大家聊聊盧翰林和“小翰林”的故事,如果對甘肅不瞭解的朋友對這個歷史人物也不會不太瞭解,畢竟清朝那麼多官員。

盧翰林和小翰林你瞭解嗎

盧生薰,字文馥,號月湄。清雍正元年中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土,眾稱“盧翰林”。今甘肅省民勤縣人,雍正二年卒於任內。清朝,秦隴翰苑開先自盧翰林始,鎮番(今民勤)學額,向隸小學,歲科各八名。雍正二年,四川、陝西制府觀風秦隴。他和胞兄弟生蓮、生華、生莢四人文卷,俱列優等。主司觀賞,文聲彪炳,傾動一時。遂復奏特開大學,其盧氏文卷總批雲:“人在長城以外,文居諸夏之先,歷閱諸名作,令人作武陵桃源之想,其文章動人如此。”

盧翰林和小翰林你瞭解嗎

清雍正二年,翰林院修撰金沙于振題盧月湄先生墓誌說:鎮番自明代以來,凡四百年始有一瓊林人物。盧翰林更靈根性具。五歲就讀,八歲行文,十歲而斐然成章,總角青衿在握,於癸卯聯魁進士。欽試內殿,盧公文字舉列上考。諸大臣又以孝友交章薦剡,而兄弟勤學家風俱轟揚於陛下。讀其文,仰見其丰采者,誰不欽為本朝一代文人。豈料三年之館未授,而兩楹之夢已成。一代文章,長埋地下;千秋人物,永吊湘濱。雍正二年十月初十日子時,以病卒於涼任,享年三十六歲。奉旨賜扶柩勘合,給夫十二名,馬二匹、車一輛;禮部給回籍入城治喪諮文,於次年二月初八日錄樞回籍。卜新塋以葬。

盧翰林和小翰林你瞭解嗎

清雍正二年翰林院京官張芳等題月湄盧公行狀:盧翰林文名素著,論者總不免邊方之目,及讀其人,光芒萬丈,一時無兩。不啻登山觀海。御試館課,人人甘拜下風。於是本朝一代人文之俎豆,爭奉之邊方公座下。而兩闈墨藝與燈窗雜吟,膾炙於南北文人之口。並附哭詞“及第步瓊林,名震當今,萬言錦繡一場空。屈指草鸞曾幾日:才大難容,才大難容”。為寄對盧公的哀思,附吊詩云:“文章博大最風流,翰院聲名誰與儔?不獨近科俱下拜,即教先輩亦低頭。延津忽失衡星劍,天上想成白玉樓。史館朝廷今缺一,乾坤何事使人愁。”

父子聯句

盧翰林從小就很聰敏。五歲始,就由他父兄教書識字,記憶力很強,被譽為“過目成誦”。六七歲時就能出口成章,聯句作對。有一次跟他父親到他大哥和二哥躬身務育的小菜園裡去,輔助勞動時,當他父親看見麻葉分五瓣,即興吟出上聯“路旁麻葉伸手要啥?”要他接對下聯,他瞧見花椒開綻,隨口答雲“園內花椒睜眼望誰?”遂使他父親和大哥、二哥都信服其才華不凡,慰勉交加;連同塾師平常面試的聯句,傳之於世,名噪一時,可惜他在八歲上喪失了父親,只靠大哥生莆、二哥生芯供給衣食,由他和三哥生華在家學經教養,撫育成長。

盧翰林和小翰林你瞭解嗎

驅鬼斥神

盧翰林在十歲上學時,他每天起的很早,路過鄰居家窗門口,老是聽到鄰家的中年農婦的紡線車聲,時斷時續,農婦總是唉聲嘆氣不止。有一天他起床上學的時間過早,約在冬天的四更左右,聽到農婦的悲嘆聲比往常更加悽苦。他就停步從窗縫觀看:發現農婦對面跪著一個陌生的兇像男人,嘻皮笑臉地長伸著舌頭,農婦每一抽線,他就用手鉤斷。她越悲嘆,他越嘻笑叩拜不已,導致她停車不紡,尋繩系梁。他就幫助她端凳子上吊尋死,關鍵時刻,盧翰林大聲喝止。見那兇漢逾牆而出,她即倒身昏迷。喊起家人救醒。細述了經過。因而盧翰林驅走“冤枉鬼”的怪誕之談,越傳越衍,越傳越奇。

盧翰林和小翰林你瞭解嗎

康熙年間,鎮番城內營街口,建成三官閣。祀賜福、赦罪和解卮三神。會眾多次邀請盧翰林作序。他既鄙神之缺德,又惡人之迷信,推來讓去,因眾意難違,遂援筆成文,其中斥神之句有“……惟神非德不馨。三官何神?而不日不月,非男即女,拜之跪之。餘懼夫此舉之數則瀆矣……餘不通神志,如三官之賜福、赦罪、解卮,餘實不能序也。餘所序者天覆地載水生之功而已矣。”他還在原稿後批有“不信鬼神究天人,姑從眾意作斯文。他日若遂凌雲志,敢教天人驅鬼神”四句。

巧辯雍正皇帝

清雍正二年夏季,盧翰林正在翰林院的課館裡專心致志地修繕館課中,不意雍正飾便服簡從突然到館,影在他的背後,檢閱他的舉動和窒內陳設,發現他的對面放著一個柳條籃子,遂問“籃子裡放著啥?”他漫不經心,殊不成禮地邊忙乎,邊答雲:“是東西。”侍從者驅前怒報:“聖駕到,是陛下在問話。”他才從容離席下跪請罪。雍正又問“為啥不放南北?”他隨口而答說:“南方丙丁火,放火必燒;北方壬癸水,放水必漏,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只有木和金籃子才能盛著。”當場引得侍從者轉即為笑,雍正和氣地說:“幸得嘴巧舌辯的翰林。”他仍從容再拜而奏日:“謝過腹大量寬的天子。”之後僅得數月優待而卒。

盧翰林和小翰林你瞭解嗎

盧毓萊,系盧翰林六代孫子。據縣誌載“人皆以翰苑目之”。眾稱“小翰林”。

盧毓萊字篷洲。少有才華,家貧嗜學。就傅年餘能文,入泮後家貧如洗,就籍硯田墨雨,為人傭書以佐讀,即食餼,稍足自給。但功名念切,藏書無多。每於經史子集,按時借讀,輒能成誦不忘。尤工駢體詩文雜作,真逼唐宋四六之上。光緒丙子登賢書,因春闈屢躓,遂終身講學,設館授徒,聲名噪甚。一時人士所有騰霄昂壑,文學卓著者,皆稱篷州學派。

看到這裡大家瞭解盧翰林和“小翰林”的故事了嗎?在小編看來,天才很少,家人的教育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