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都承認,趙良棟平定三藩功勞最大,為何當年康熙不獎他

平三藩之亂的主將是誰

乾隆評價說:“恢復四川,進剿雲南,趙良棟立功為最。”

乾隆所說的趙良棟是“河西四將”之一,他不僅治軍嚴明,還驍勇善戰。從清軍入關開始,他便參與過多起戰役。到三藩之亂時,他已是功勳卓越、威震四方的名將了。

然而讓人不解的是,趙良棟雖在平三藩中居首功,但是在論功行賞時,他不但沒能得到封賞,還差點被殺,這是怎麼回事呢?

乾隆都承認,趙良棟平定三藩功勞最大,為何當年康熙不獎他

(趙良棟劇照)

趙良棟生於天啟元年,甘肅寧夏人,出身於普通人家。

清軍入關,佔領陝西后,趙良棟應徵入伍,投在陝甘總督孟喬芳的麾下。

趙良棟勇武有謀,每次出征必身先士卒。在攻打李自成和張獻忠時,趙良棟表現不俗,得到了孟喬芳的賞識,並被提拔為高臺遊擊。

1656年,洪承疇向順治帝舉薦了趙良棟。趙良棟得以升為副將,並隨洪承疇、吳三桂等人率軍進入雲南攻打南明政權。

康熙元年,在殺死南明永曆帝后,吳三桂被冊封為平西王,駐守雲南。

趙良棟也因功被封為雲南廣羅總兵,幫助吳三桂平定雲南少數民族的叛亂。

吳三桂很瞧得起趙良棟領軍作戰的能力和武勇,一度想要拉攏他。

趙良棟認定吳三桂是個有野心的人,正好他的父親病逝,便以“回家丁憂”的藉口,辭去了總兵一職,回家盡孝去了。

畢竟是很有價值的武將,所以清廷等他丁憂三年結束,又啟用他為山西大同總兵。

趙良棟在複用不久,康熙便下令削藩。

吳三桂不滿,起兵反清,從而引發三藩之亂。諸省響應者眾多,一時亂軍四起,清廷幾乎有被包圍之趨勢。

乾隆都承認,趙良棟平定三藩功勞最大,為何當年康熙不獎他

(吳三桂劇照)

吳三桂舊部也順勢兵變,與吳三桂遙相呼應。其中又以寧夏兵變最為嚴重,他們不僅殺了提督陳福,還頗有佔據寧夏的氣勢。

甘肅提督張勇曾領導過趙良棟,便向康熙舉薦了趙良棟。於是,趙良棟被提拔為寧夏提督,負責平定亂兵。

趙良棟赴任,對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後,向康熙提出“誅除首惡,寬宥脅從”的建議。

在得到康熙的批准後,他率領百餘人趕赴寧夏,一邊向寧夏將士宣讀康熙聖旨,多行安撫,一邊又將為首的幾個把總、參將以“出外巡防”為由,分散他們的勢力,隨後再一一拘捕。然後,趙良棟上奏請旨,將他們全部誅殺。如此一來,寧夏的局勢很快就得到了控制。

隨後,趙良棟又馬不停蹄參與了征討陝西總督王輔臣的戰役,並率軍先後收復了泰州、禮縣等地。

同時,趙良棟不忘訓練寧夏兵卒。經過3年刻苦訓練後,他向康熙上奏,表示曾經兵變的寧夏兵卒經過幾年的苦訓後,一改以前驕縱跋扈的習性,大家都希望能建功立業,為朝廷效力,請纓規復四川。

趙良棟能主動請戰,康熙大喜過望,立刻就批准他率5千人馬前往四川。

趙良棟果然不負眾望​,他先後收復了徽縣和密樹關等重鎮。隨後又分兵圍攻吳之茂,很快便拿下了略陽。

康熙聽聞,龍顏大悅,將他封為勇略將軍,讓他擔任寧夏提督。

乾隆都承認,趙良棟平定三藩功勞最大,為何當年康熙不獎他

(康熙劇照)

趙良棟在指揮作戰上的確很厲害。他在進攻白水壩時,河流湍急,水勢上漲,船隻在河上很難前行。再加上對岸叛軍林立,但凡船隻靠近一點,他們必萬箭齊發,所以根本無法進攻。

就在兵卒惶恐之際,趙良棟發下“但凡有後退者,斬無赦”的命令。

隨後,趙良棟策馬渡河,眾士卒見狀士氣大漲,眾人一邊阻擋箭矢,一邊強行渡河。

叛軍見這完全是一支把生命置之度外的軍隊,早已駭然而逃。

趙良棟率軍追趕叛軍,所過之處,戰無不勝,很快就兵圍成都,迫使成都巡撫張文德出城受降。

趙良棟和他訓練的寧夏兵卒也因此聲名大振。

不過,趙良棟認為,將寧夏兵卒帶出來平定藩王之亂,寧夏便有可能被人偷襲,所以他上疏朝廷,提出鎮兵不可從徵,理當回去鎮守寧夏。

康熙正為久不能平定三藩之亂而發愁,怎麼會同意他率軍回去鎮守寧夏呢!所以康熙便命趙良棟的兒子趙弘燦為寧夏總兵,而他繼續率領寧夏兵卒征討雲南。

在攻打昆明時,趙良棟與建威將軍吳丹兵分兩路,趙良棟進擊建昌,吳丹攻打永寧。

然而,吳丹卻因指揮不當,屢誤戰機,導致叛軍將已收復的瀘州等地重新奪回,並兵圍趙良棟所在的建昌。

趙良棟只得請求朱衣客增援。不曾想朱衣客戰敗後,為儲存實力,竟退守不前。趙良棟寡不敵眾,最終只能舍下建昌而走。

趙良棟性情暴躁,氣極之下上疏彈劾吳丹和朱衣客,康熙便調換吳丹,並治了朱衣客的罪,對趙良棟頗多撫慰。

趙良棟繼續率兵攻打叛軍,在他和趙弘燦的夾擊下,經過浴血奮戰,終於奪回了建昌。

乾隆都承認,趙良棟平定三藩功勞最大,為何當年康熙不獎他

(圖海劇照)

隨後,趙良棟會師大將軍貝子彰泰,準備齊攻昆明城。

趙良棟見彰泰將40萬大​軍只是安營紮寨在昆明城外,並不和叛軍決戰,便提醒彰泰,糧草無多,久耗不利於軍隊士氣,應該速戰速決。

誰知,彰泰卻說,滿洲八旗軍怎麼可以隨便讓敵人殺掉呢?再說,你也一路疾行,應該修整將士才是。

趙良棟沒有理睬彰泰,直接帶士卒衝鋒陷陣列,從南壩進攻,很快奪取了浮橋,眼看就要攻破城門了。這時,彰泰對趙良棟說,你的軍隊已經十分疲乏,應該好好休息一會了,剩下的事就交給總統綠營的蔡毓榮來幹吧。

趙良棟當然不會把勝利的果實讓給別人,所以他好生氣惱地頂撞了一句:“我軍死戰所得,怎可讓給別人?”

彰泰見此,便組織大軍一起進攻昆明城。

眼看城破,死守內城的吳世璠在絕望之下自盡而死。

由此,三藩之亂徹底平定,康熙的皇權再次得到了鞏固。

按說,趙良棟功勞最大,理應好好封賞。

誰知被關在獄中的朱衣客為了減少責罰,一口咬定,他之所以退軍,完全是因趙良棟給的兵馬太少,再加上又沒有支援,所以無奈之下才會退兵。

乾隆都承認,趙良棟平定三藩功勞最大,為何當年康熙不獎他

(彰泰劇照)

王進寶也為掩罪,將責任推給趙良棟,稱建昌失守,全在趙良棟未能全力而赴。

趙良棟只得自陳戰功,以此證明王進寶和朱衣客所言皆不成立。同時,他又彈劾兩人欺騙皇帝,掩飾事實。

誰知康熙卻表示他為保全功臣,不再追究,只追究丟失建昌的罪責,所以功過相抵,將趙良棟貶為了鑾儀使。

趙良棟不服,數次上朝自陳戰功,以示無罪。並稱所獲功績被大將軍圖海、彰泰和大學士明珠等人隱瞞不報。

康熙因此不悅,斥責趙良棟心胸狹隘。

圖海、彰泰等人早就對趙良棟的卓越功勳妒忌有加,征戰藩亂時,便對他多有打壓和排擠。現在大家見康熙不悅,立刻聯合上疏彈劾趙良棟,稱他犯下“大不敬”之罪,按律當斬。

最後,康熙看在趙良棟有功的份上,並未聽從圖海等人的建議,不過仍保留“功過相抵,無功可敘”的意見。

趙良棟氣惱之下,辭去官職,歸隱寧夏。

康熙三十六年,趙良棟病重的訊息傳到京師,康熙連忙下詔慰問,又送以各種珍貴藥材等,可惜不久,趙良棟還是病逝了。

乾隆在位時,沒有忘記趙良棟,將他追封為世襲罔替的一等伯爵。

不知道這算不算是給趙良棟的一點安慰?

(參考史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