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抓大象之鼻,該為何字?這個字很簡單,很多人卻不知道!

為字篆書怎樣寫一

古人在造字之時,常藉助動物來作為造字材料,藉以會意想要造的字。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形似一隻手牽著一頭長鼻子大象的字。首先,我們先看看“象”這個字的古文字字形:

手抓大象之鼻,該為何字?這個字很簡單,很多人卻不知道!

甲骨文“象”

手抓大象之鼻,該為何字?這個字很簡單,很多人卻不知道!

金文“象”

“象”字是一個典型的象形字,為大象的側檢視形,長長的鼻子,寬寬的身體,勾勒出了大象的典型特徵。特別是甲骨文的“象”字,筆畫簡潔,但是象的形態生動逼真,活靈活現。

下面我們再給出今天要說的字,該字看上去恰似手牽大象鼻子的形態,字形如下:

手抓大象之鼻,該為何字?這個字很簡單,很多人卻不知道!

甲骨文“為”字

手抓大象之鼻,該為何字?這個字很簡單,很多人卻不知道!

金文“為”字

該字的甲骨文字形,上為人的手形,下為一頭大象,且手接近大象的鼻子。金文左邊是人的手形,而右邊是一頭大象。二者字形雖有所變化,但是人手和大象卻一直清晰可見。

該字以人手和象來會意,這個字便是“為”字。“為”字的本義是作、做。“為”字當是從爪、從象。

到了篆書,“為”字上面的手形依然清晰可見,但是下面的“象”卻不那麼明顯了,而且看起來比較複雜。“為”字篆書如下:

手抓大象之鼻,該為何字?這個字很簡單,很多人卻不知道!

篆書“為”字

“為”字至篆書的形體變化較大,以致於後來許慎依據該字形進行解說鬧出了笑話。許慎《說文解字》曰:“為,母猴也,其為禽好爪,爪,母猴像也,下腹為母猴形。”許慎認為,母猴愛抓東西,因此小篆的“為”字突出出來,放到上面,下面再畫上猴子的身體。許慎未見甲骨文金文,而小篆的象又不那麼形象,其做此解釋也是情有可原的。

有些學者包括古文字學大家羅振玉先生認為,“為”字字形當是以手牽象使之協作勞動,然後引申為作、做。但是問題來了,古時人們更多地藉助牛和馬來幫助人勞動,為什麼不用人手和馬或者牛會意呢?若是人牽馬或者牛也是合情合理的啊!另外一個疑點是,為什麼人的手放在象的鼻子上呢?如果偏說人要拉著象的鼻子讓它協作勞動也是感覺怪怪的。

那麼,合理的解釋我們認為當是這樣:大象的鼻子旁放了一隻手,其意當是大象的鼻子像人手一樣靈活,可以作為一隻手來使用,而非人手牽大象鼻子也。而由此引申出做、作為之意。

既然祖先用“象”字來造“為”字,說明當時的大象還是比較常見的,羅振玉先生曾認為:“從爪,從象。意古者役象以助勞。其事或在服牛乘馬之前。”《韓非子·解老》中也曾說:“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而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從《韓非子》一書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戰國之時中原象大概已經絕跡,也可知西周之前象當生長於河南,故後來得象骨。

有趣的是,我們透過對甲骨金文“為”字的討論研究,讓我們知道殷商之時河南當為產象的地方,而且當時人與象的關係相當密切,“象鼻子像人手一樣靈活”這也是祖先在使用象勞動時得出的結論。

河南省的簡稱為“豫”這是中原地帶有象的另一個證據,由此看來古人選擇“象”為造字之原材料是有生活根據的。

最後,我們再大致總結一下“為”字的演變軌跡:甲骨文中“為”字人手和大象清晰可見,金文人手的位置有所變動,有的金文字型大象鼻子變短,其他輪廓與甲骨文基本相類。後來,由繁體字簡化為原本草書的“為”字,大象和手的形狀就再也看不到了。

*原創宣告:本文為字本論根據漢字研究的心得和閱讀文獻資料所原創,感謝您對字本論原創的支援!歡迎您批評討論!感興趣的話請您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