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陝西非遺:易蟄香坊,一縷來自終南山的幽香

易蟄香坊的香有網店嗎

“香材來自於大自然。它們經過風吹日曬,鳥啄蟲噬的自然洗禮後,再經由制香人的炮製,成為香味不同,形狀各異的香。最後燃盡自己一生的憂傷,喚起人們對生命的理解,和生活的感悟。”

走進陝西非遺:易蟄香坊,一縷來自終南山的幽香

西安易蟄酵母制香技藝第五代傳承人趙秋實,著一身棉麻漢服,悠然淡定在坐香桌前,在氤氳的香氛中,說著對自己對香的感悟。

走進陝西非遺:易蟄香坊,一縷來自終南山的幽香

“有點兒文縐縐的是吧。”面對我的來訪,趙老師說完便笑起來:“但這確實是我與香相依相伴幾十年,最真的感受。”他的話語簡單樸實,卻發自內心的道出了人與自然的一些哲理。

如在山而居的隱士一般,趙秋實身上自帶一股淡泊閒逸之氣。這或許就是制香、用香久了,薰染的氣質。

走進陝西非遺:易蟄香坊,一縷來自終南山的幽香

他的制香技藝,來自祖傳秘方。香材大多取自於終南山。1300多種藥草中,選取入香的卻不過300餘種。

走進陝西非遺:易蟄香坊,一縷來自終南山的幽香

香材的選用和搭配,趙老師遵從祖傳制香法的精髓,講究一個“君臣”配。此配法技藝的核心在於,每一種香都選用一味名貴香料做主香材,再以主材的特點、氣味配置其他的輔料香材。“一定會有一味主香,以它的香味為引,其他輔助香材的氣味不能跟它太沖。”

走進陝西非遺:易蟄香坊,一縷來自終南山的幽香

配好香材,再按照採用祖傳的工藝,把香材進行炮製、研磨、配比後,再加入酵母,放入香壇中用黃泥密封三個月,方才成型。

走進陝西非遺:易蟄香坊,一縷來自終南山的幽香

加酵母的獨特配方,也是祖傳技法的核心之一。趙老師解釋:“草木香的燥性大,加入酵母,可以平和燥性,並激發出香材的天然草本香味,使其留香時間比較長。”酵頭蒸燻法從趙家祖上傳下來道現在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走進陝西非遺:易蟄香坊,一縷來自終南山的幽香

這些諳熟於心的製作關鍵點,是趙老師半輩子用心守護的寶庫。原來,趙家制香手藝曾經在文革“破四舊”時受到衝擊,一度停止製作。但趙家人卻把制香的技藝和配方都深深的藏在了心裡,從未忘卻。文革解除後,趙家人開始恢復制香。憑著記憶中的配方,製作出了香囊,用於淨化空氣,療養身心。

走進陝西非遺:易蟄香坊,一縷來自終南山的幽香

趙家傳統香方在恢復製作的過程中,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和認可。2006年,趙秋實辭去工作,專門開設了自己的香舍“易蟄香坊”,一心一意做香。在祖傳秘方的精髓上,趙老師又加入了自己對香材與自然的理解,研製出了以主香材命名的香品系列:“終南質樸”、“歲柏悠然”、“艾上人家”、“沉香本樸”……

走進陝西非遺:易蟄香坊,一縷來自終南山的幽香

同時,為適應現代人用香的需求,趙秋實對香品的外觀形式做了延展。線香、塔香、盤香、香丸、香粉一應俱全,而他最愛的,還是自己這些年研製的倒流香。“藉助特殊的香具,便可從塔座下面升起嫋嫋的香菸,飄散開,就像音符一樣,瀰漫在屋內,這可以很好的體現香的美學意境”。

而制香,究竟只是技藝的傳承,文化的傳遞,則有賴於更深遠的方式。

走進陝西非遺:易蟄香坊,一縷來自終南山的幽香

趙老師深知此理,帶著香學世家傳承人的使命感,他重新研習了祖上流傳給他的“漢唐薰香吟誦唱”香道。有學制香的人和傳統文化愛好者來探訪的日子,趙老師便為他們表演,分享漢唐香道美學。“我希望透過香道文化的傳播,讓更多的年輕人理解中國香文化的內涵,愛上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

走進陝西非遺:易蟄香坊,一縷來自終南山的幽香

制香,趙老師是虔誠的,每次制香前都要先淨手,說那是他心中對香的尊重,對祖輩手藝的敬仰。傳遞香道文化,他是不遺餘力的,覺得這是香道技藝傳承人在這個時代的使命與責任。經營香事業,他又是腳踏實地的,秉承著祖上“做好人,制好香,做良心香”的祖訓,踏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