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密植更高產,到底害了多少人?真相終於揭開了!

玉米莖粗從什麼地方量

玉米密植這麼多年,幾人歡喜幾人哭?可是,密植玉米的弊大於利,多少人真正思考過呢?

作者在2011年那一年“頓悟”:密植玉米“坑太深”,於是對此展開了深深的思考和分析。那個時候,“不能”也“不敢”公開質疑密植,因為,當時很多人對密植已經“痴狂”,稍有質疑就會被別人的 “噴上一臉唾沫星子”。

玉米密植更高產,到底害了多少人?真相終於揭開了!

直到2016年的年底,作者才公開寫成且發表了《“七論”玉米降密度,穩定高產是正道》一文,正式打響了“質疑密植,反對密植”第一槍。

當年,作者知道的3位種業公司的老闆,其中的一位深陷在密植玉米的虛幻中,籽粒機收的觀摩活動,和上烘乾塔裝置,密植玉米品種審定了一大堆,但是,他至今也沒有發財,反而外債累累。與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時不如他的另外的兩家種業公司的老闆,因為有“稀植大棒品種”,這兩家都是年利潤幾千萬元。

還有,某一個號稱“抗高溫”的耐密植紅軸品種,曾紅極一時,但在密植上因為頻頻出現莖稈折斷,也逐漸的被市場冷落。

可以說,除非極個別早熟7天以上的品種,或者是在第三四五積溫帶上的“小眾品種”,或者是在“少雨少風”的小區域種植,95%以上的玉米品種,還是“適當稀植”為好。為什麼呢?因為以下幾點原因:

證據之一:相對耐密植的鄭單958,也是3500株和5000株的產量基本相當

這是中國農科院馬興林博士對3個玉米種植區10幾個省的多年科研結果。而且,高密度條件下,減產減收的風險加大。

玉米密植更高產,到底害了多少人?真相終於揭開了!

證據之二:河南省農科院郭書磊博士的科研結果,玉米高密度倒伏率增加近90%

下圖是河南省農科院郭書磊博士科研結果:玉米高密度種植,倒伏率增加88。51%且減產——基本上是“十密九倒”。

玉米密植更高產,到底害了多少人?真相終於揭開了!

證據之三:河南農業大學陳偉程教授指出,玉米高密度,出問題最多

請聽陳偉程教授的談話錄音,觀看《玉米增加密度有風險》影片。

證據之四:山東農業大學李廣群碩士認為,玉米高密度誘發倒伏

據山東農業大學李廣群碩士研究結果:玉米株高隨著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導致節間拉長,抗倒能力隨著株高穗位的增高而降低。

證據之五:過高的種植密度,影響籽粒灌漿而導致減產

某雜誌的論文指出(下圖),過高的種植密度,影響籽粒灌漿而減產。

玉米密植更高產,到底害了多少人?真相終於揭開了!

證據之六:密度大,抗倒差,空稈多

這是某玉米專著的截圖,如果玉米種植密度大,由於株間廕庇、陽光不足,體內有機養分缺乏,也會使植株軟弱、空稈率增加,嚴重地降低產量。

玉米密植更高產,到底害了多少人?真相終於揭開了!

證據之七:“過於密植”的前提下,抗倒劑也“扛不住”

在大風大雨“大樹也被颳倒”的時候,河北衡水武邑縣一農資經銷商,他銷售的兩個大廠家的名牌抗倒劑,竟然在90%的地塊“不管用”——也沒能抵抗住倒伏。

請注意,沒有“絕對不倒伏的玉米品種”,同樣的大風大雨“大樹也倒下”的情況下,別人家的玉米倒伏嚴重,而你家的玉米不倒伏或者倒伏輕微,年年“強過地鄰”,你能不能做呢?

大家再想一想:“賣農資的”對玉米控旺劑怎麼用才能最好,真正懂的,又有幾個人呢?——可以毫不客氣地說,我們研究玉米抗倒技術10多年,降低玉米密度+2個品種“白夾紅”混播+噴施“二控八防”10組合,是讓抗倒能力提升500%~1000%的最佳的方式。

證據之八:越是旱薄地、鹽鹼地,越是要稀植

據《乾旱地區農業研究》刊載的尚虎山助理研究員的科研結果證明,乾旱地區玉米密度增加,莖粗減小極顯著(莖稈變的很細),抗倒性降低,穩產性減弱。

李少昆博士曾明確指出:增加密度不僅是一個“品種耐密性”的問題,它和種植技術、管理水平、地力條件等都有關係。土地瘠薄,地力越瘦的地塊,密度肯定要降低。

比如:在河北滄州黃驊和滄縣一些“望天收”的旱鹼瘠薄的耕地,種植國審“八強十號”——“稀植大棒型”品種,一米留苗三棵(畝密度3368株),在當地表現很好。

玉米密植更高產,到底害了多少人?真相終於揭開了!

證據之九:玉米高密度,會加重“五大風險”

據《農村科學試驗》報道,玉米高密度帶來的三大弊端:抗旱變差,抗倒變差,空稈率增多。另外,高溫熱害的加重,病害的加重。

證據之十:密植並不高產,因為玉米產量都是“來自氮磷鉀”的結果

沒有足夠的氮磷鉀供應,任何玉米品種都不會高產。不管是施肥,還是土壤肥沃,只有供應足夠的氮磷鉀才能形成產量。

在李少昆博士的著作裡,明確指出了,每生產1000斤玉米籽粒,需要吸收22。8斤純氮(摺合45%尿素約50斤)、7。8斤純磷(摺合46%磷酸二銨17斤)、22。5斤純鉀(摺合60%氯化鉀38斤)。

玉米密植更高產,到底害了多少人?真相終於揭開了!

一些高產的典型案例,他們為了推銷品種或者申報專案,都是人為地“巨量施肥”和“精細化管理”的結果。比如,我國某一位農業專家,曾在電視上脫口而出:他創造高產記錄的試驗田,一畝多投入1000多元錢,實際上是賠本的!

玉米密植更高產,到底害了多少人?真相終於揭開了!

證據之十一:玉米密度大小和畸形穗比例成正比

下圖某農業技術人員的文章,密度過大,影響通風透光,容易出現“苞葉短”(果穗露頂),空稈,花粒,禿尖以及瘤黑粉病的加重。

玉米密植更高產,到底害了多少人?真相終於揭開了!

證據之十二:玉米秸稈多了,棒子就小了、也輕了

玉米由於“密植”增加了30%玉米秸稈,那麼,整個地塊的玉米棒子至少縮小40%以上。這是因為,同等的肥水供應了“玉米秸稈”,等到長棒子的時候 “養分就不足了”,而且,還因為田間通風透光性差,光合作用不好,抗病蟲能力變差,抗旱能力變弱等等弊端,棒子又小,籽粒又輕。

如果,同一塊地,種植同一個品種,同樣的肥水管理:

一個平米留苗5株(畝密度3300株),可以有10斤生物產量=5斤秸稈+5斤玉米棒子。

但是,一個平米留苗7株(畝密度4600株),那就是10斤生物產量=6斤秸稈+4斤棒子,或者是7斤秸稈+3斤棒子。

秸稈產的多了,必然導致“棒子的損失”。

請用你的智慧頭腦思考一分鐘: 如果你請朋友“喝羊湯”,是3個人喝3碗羊湯(普通玉米品種,正常條件下的“單株營養水平”),還是3個人只喝2碗羊湯(小棒子“怎麼長也長不大”的玉米品種,在高密植條件下的“單株餓肚子”),或者是2個人喝3碗羊湯(如稀植大棒型品種“沃玉3號”、“八強十號”、“洪雨7號”等品種的稀植栽培,一個棒子1斤左右,最大棒子重量1斤半)。這樣對比一下,你是不是立刻提升了農業智慧呢?!

同一個“耐密品種”都是畝用100元肥料,種植密度由5000株,改為3700株(減少密度26%),相當於每一株玉米吸收肥料是“密植玉米”的135%的施肥量。不但把“浪費在秸稈上的養分和水分”更多地轉向供應玉米果穗,而且,田間通風透光更好,光合作用更強,更利於玉米提升抗旱、抗病、抗倒、耐高溫熱害能“抗災能力”,從而實現“適當稀植,更加高產”。

2020年,“不禿尖的紅軸大棒品種”猛牛牌十星七號,在畝密度4500株時單穗均重0。615斤(株距25釐米,摺合畝產鮮棒2767斤),在畝密度3700株時單穗均重0。822斤(株距30釐米,摺合畝產鮮棒3041斤),在畝密度3368株時單穗均重0。93斤(株距33釐米,摺合畝產鮮棒3132斤)。降低密度18%和降低密度25%,增產幅度卻都實現了“增產1/10左右”。

所以說,除非是“怎麼長,也長不成大棒”的玉米品種,大部分玉米品種是“耐密品種適當稀植,大穗品種必須稀植”,這是理性又科學的智慧選擇。

玉米密植更高產,到底害了多少人?真相終於揭開了!

如下圖,一位讀者的留言:“我就不愛留密,(因為)密植降低受光效果,浪費種子化肥”;“適當稀植水肥優勢(大),光合效果好,一定不減產,棒子大還省工,籽粒飽實(籽粒沉,容重高)”。

玉米密植更高產,到底害了多少人?真相終於揭開了!

(北方農村網科技顧問團  王智廣  尹洪雨   理長路   杜粉霞  呂志軍 ,特別感謝河北成安縣玉多收農業技術服務中心、邯鄲永年報農種植合作社對本文的貢獻)來源:種業商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