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中的履怎麼讀?其中蘊含著什麼哲學道理?其中有何哲理?

履怎麼讀組詞

周易卦爻辭正訓-履

周易卦爻辭正訓-履

周易卦爻辭正訓-履

小畜

周易卦爻辭正訓-履

周易卦爻辭正訓-履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注]“履”,鞋子,引伸為踩踏,行步,再衍為踐行、實踐。

“咥”,音dié,噬,咬。

取卦體為上下正反震象,震為履。又,六爻擬社會階層,初為平民,二為士,三為臣工,四為重臣、近臣,五為王,六為退職,退休之大臣。據此,這一卦主說社會關係中不同階層當遵守的行為規範,故命名為“履”。卦名當為文王設。卦本無名,因人而設。

視初至三為震疊,震為履。視三至上為乾艮交疊,乾為王,艮為虎。艮與震交於三,成“履虎尾”之象。“虎”喻君王,“虎尾”喻君王近旁。六三為主爻,在離,離象“不咥”。卦辭是說:觸犯了君王尊威,但君王寬仁,沒有降施懲罰,這樣一來,上下交流無忌,事業就可以通達。

初九:素履,往無咎。

[注]“素”,空白無文采,喻單純無偽,樸實無邪。

“往”,依次經歷二、三、四、五上,喻指進入社會,將與不同階層各色人等來往交流。

震正位居初,初象“素”。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注]象在錯卦,以錯象演繹本爻——

《履》錯為《謙》,視《謙》為上下正反震合體,震為大途,則上下皆大途,故用複詞“坦坦”形容。

《履》九二變則為《謙》六二,六二在艮(覆震)為君子,又在大坎為隱君子。雖有隱義,但“幽人”非指山林巖穴之隱士,而是指尚未入仕,仍身處平民之中,淡泊名利,不爭不競,隨遇而安,安之若素計程車君子,賢德之人。

辭義是:人生的道路寬闊通暢,理想抱負及選擇追求各有不同,唯不求聞達而胸懷坦蕩的“幽人”最值得稱頌。

這當是周公閱盡人間滄桑後的一種感慨。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兇。武人為於大君。

[注]六三中在離,而下為兌奪,離為目為視,兌為毀折為刑傷,合而成“眇”象:瞎了一隻眼,餘一只尚能睹物。

六三在震兌交疊之體,以半象現;震為足為行,兌為毀折為刑傷,合而成“跛”象:瘸了一條腿,但還能走路。

六三下在震,上與“虎”象交,合而成“履虎尾”之象。但問題來了:同是說六三,文王卦辭說“不咥人”,而周公爻辭卻說“咥人”,何以與父親公然“唱反調”?答案有兩條:①取象角度不同:文王取六三在正離,以正離為“不食”、“不咥”;而周公則取複合之象,視六三下在震兌而上在離,以離為“已食”、“已咥”,這就造成取象角度不同,占斷也就不同,而皆不違象法(如坎離交合之體,以坎為鳥飛,則以離為斂翼,也可取為傷翼、折翼)。②表義不同:卦辭言“人”是泛指,要在諛君,而爻辭言“人”是特指,非常人:“眇”喻辨理不明,“跛”喻品行不端,這兩類人觸犯君威,就必然受到懲處。文王羑里演易作卦辭,時為紂臣,必然小心謹惕,而周公晚年作爻辭時,周已代商,自然無所顧忌。背景不同,立場也隨之變化。

“大君”,敬稱,天下共主,代指王。《周易》象法:巽在上,五稱王;乾在上,五稱“大君”,以示區別。

“武人”心懷不軌或好戰嗜殺的軍人將領。六三在三至上乾震(覆震)疊合之體,乾為大君,震為武人,覆則為巽入,即將以一孤陰入於乾中,象“武人為於大君”;軍官建立軍人政權。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

[注]“愬愬”,戒慎恐懼的樣子,以艮(三、四)象。艮為退,象恐懼。

以位言,四近五,象臣近君。君王尊威,集生殺予奪之權於一身,或喜怒無常,以此,為臣在君王近旁,必要恭敬小心,戒慎恐懼,才有可能善終。四陽居陰位,故戒之“愬愬”:懼而又懼,時刻小心。

九五:夬履,貞厲。

[注]“夬”,同決,兼有決斷和判決兩層意思。“夬履”義為對人的行為之是非善惡作出決斷或判決。五在乾體,履在帝位,挾能決之勢,恃可決之資,以決斷天下。然而陽卦在上,時近亢極,意味其重刑輕德,一意孤行,以此過剛之“貞”決斷天下,天下必不堪。不堪則必然激發出兇險的反作用力,因此周公警告他:“貞厲”,勿履危道。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注]“視”,觀看,觀察,回顧。

取整個卦體為大離象,再視此大離為上下正反震合,震為履,正反震則為上履、下履、進履、退履,即成周旋折旋之象。

《書·洪範》:“五福……五曰考終命”。“考”,終。“祥”,善,吉。“考祥”即考終,即善終。“旋”特指古人行禮時的步履動作,代指古禮儀行為規範。經禮三百,儀禮三千,不過周旋折旋而已。周旋中規,折旋中矩,始於禮,善於禮,終於禮,因此“元吉”。

“元吉”不輕許,而許之“旋”,可見周公重禮至於茲。

周易卦爻辭正訓-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