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討厭上海的味道卻又用腳投票,從北漂到滬漂,他經歷了什麼

用腳投票比喻什麼

魯迅:討厭上海的味道卻又用腳投票,從北漂到滬漂,他經歷了什麼?一種觀點認為,魯迅在他的文章及書信裡,不止一次流露出對北方生活的痴迷,對傳統江南以及上海的反感……

魯迅:討厭上海的味道卻又用腳投票,從北漂到滬漂,他經歷了什麼

魯迅

其實不是這樣的,魯迅在上海逛公園,看電影,遛娃。在北平又是彷徨,又是被日本女人欺負,逃一般地離開北平,魯迅就是再標準不過的用腳投票。

魯迅確實不喜歡上海本身,準確的說所有的左翼知識分子都不喜歡上海以及傳統江南的味道。左翼是激烈反封建主義,反資本主義的。傳統江南的鄉愿氣,近代上海的浮華氣,基本可以集中了封建主義與資本主義陰暗面之大成了。

魯迅這種典型晚清江南官宦子弟,遇到家道中落,可謂嚐遍江南社會民風民性中的涼薄刻毒,偽善市儈,印象怎麼好得起來。

但魯迅也是喜歡上海的,不是喜歡上海這座城,而是這裡有和他一樣的異鄉而來的同道人,有同樣思想左翼的好友與青年。魯迅住在虹口,和日本左翼內山完造一直保持深刻的友誼。

反過來,北平反而是缺少左翼的。如果說北洋政府當政時期,這裡作為首都還可以體會舊時代皇權專制的壓抑氣氛,激起左翼知識分子的憤慨。

那麼27年後,達官顯貴離開,這裡基本就是士大夫文化人的天下了,且多為國立大學的教授,拿著穩定的高薪,屬於城內最高階層,日子好得很。

魯迅:討厭上海的味道卻又用腳投票,從北漂到滬漂,他經歷了什麼

魯迅

所以北平在27年後雖然是一座代表了中國最傳統,最本土的歷史與文化的舊皇城,但這裡的知識分子,卻反而是親近西方的右翼立場較多,魯迅在北平是找不到同道的。

反過來,上海這種純粹資本主義的城市,文化人多為編輯,記者,自由撰稿人,生活不穩定,看市場說話,上海房租又高,只能蝸居亭子間。

甚至和沒有文化的工人住一塊,根本沒有舊時士大夫的優渥體面,可謂是吃夠了資本主義的苦頭。所以,上海特別容易激發知識分子的左翼情緒。魯迅,從討厭上海的味道卻又用腳投票,從北漂變成了大滬漂一枚。

上海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國際化。左翼就是主張國際主義的,全世界聯合起,所以在這裡還能感覺到異國的溫暖,有一種為全人類事業而奮鬥的激情,魯迅與內山的友誼,就是最典型的。

至於北平嘛,高階知識分子的茶話沙龍,梁家太太的喧鬧客廳,紳士淑女清談情愛,從不關心庶民疾苦,這怕是左翼知識分子最厭惡的了。

類似柔石這些小鎮青年,吃夠地方社會封建性的苦,跑到上海來,滬漂一枚,賣文為生,又變成資本主義社會的血肉,迷茫了,彷徨了,就找魯迅談心談話,探討一下個人與社會國家的命運前途。這就是所謂魯迅與青年的友誼嘛。

魯迅:討厭上海的味道卻又用腳投票,從北漂到滬漂,他經歷了什麼

魯迅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