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浮釣鰱鱅,鉤間距應該大還是小?正口還是錨魚,鉤間距是關鍵

浮釣鰱鱅用什麼鉤好

鰱鱅的分佈比較廣,在傳統四大家魚中佔據兩席,是非常重要的養殖魚類。鰱鱅是濾食性魚類,主要進食水中的藻類和浮游生物,可以防止水體藻類爆發,有一定淨化水質的作用。生長極為迅速,也因為是中上層魚類,所以更容易拉網捕撈,所以到處都有養殖也就不奇怪了。今天聊聊關於釣鰱鱅時的鉤間距問題,鉤間距應該大還是小,多大合適多小合適,貌似爭論較多。

夏季浮釣鰱鱅,鉤間距應該大還是小?正口還是錨魚,鉤間距是關鍵

一、夏季為何釣浮?

鰱鱅幾乎是中上層的魚類,也是淡水魚中對溶氧要求最高的一種魚,夏季高溫深水缺氧,鰱鱅自然會上浮到淺水層,這是逐氧的特性導致的。淺水層勢必高溫,但是鰱鱅進化成了比較耐高溫的魚類,其實本質上還是對高溶氧的要求造就的。在氣溫低不高的季節或者天氣,鰱鱅肯定會在深水層,因為對於魚類來說,深水中更加安全,當深水層能夠滿足溶氧需求時,鰱鱅肯定不會在淺水層。所以說夏季高溫,釣浮比釣底效果實在是好太多。

夏季浮釣鰱鱅,鉤間距應該大還是小?正口還是錨魚,鉤間距是關鍵

二、鰱鱅是怎麼被釣到的?

釣鰱鱅的原理跟釣其他魚類稍有差別,鰱鱅是濾食性魚類,在進食動作上不像其他魚類的“吞”、“吸”等動作,並非是把鉤餌吃到口中的。有釣友使用蚯蚓、甚至玉米粒釣浮時,也可能碰上鰱鱅,甚至是正口上魚,但是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基本都是“以外”導致的。釣鰱鱅的方法較多,比如傳統釣中釣鰱鱅的兩大殺招,第一就是水怪,第二就是彈簧鉤,不管哪種垂釣方式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餌料不在魚鉤上。水怪釣鰱鱅,子線是分佈在水怪之下的,彈簧鉤也是如此。也就是說,餌料的霧化下沉,形成誘魚的霧化帶,鰱鱅在過濾水中顆粒時把魚鉤也吃進去了,鰱鱅就是這樣被釣到的。

夏季浮釣鰱鱅,鉤間距應該大還是小?正口還是錨魚,鉤間距是關鍵

三、子線、鉤間距的選擇技巧

以前手竿浮釣鰱鱅,最初採用的方法也是雙鉤都掛餌,慢慢變成了只在上鉤掛餌的奇特釣法,其實在原理上跟水怪並沒有任何區別,完全是一樣的。上餌的餌料霧化、懸浮、下沉,鰱鱅在霧化層中過濾食物,這個過程就會把魚鉤喝進去,這樣鰱鱅就被釣到了,而且都是正口。這就涉及到子線到底怎麼搭配的問題。首先來說,使用長子線是沒有爭議的,因為子線長餌料落水之後擺動到位時範圍較大,較大的誘魚帶對釣鰱鱅來說是有利的。其次是子線長,柔軟度、延展長度更好,適口性好而且不容易斷線。如果子線硬,肯定會影響到適口性,所以目標是體型很大的鰱鱅時,pe軟線比尼龍線效果更好。

夏季浮釣鰱鱅,鉤間距應該大還是小?正口還是錨魚,鉤間距是關鍵

鉤間距怎麼搭配呢?有高手說鉤間距2、3釐米就行,有高手認為鉤間距要達到鰱鱅半個頭大小。鉤間距小了,不能保證下鉤在下沉的霧化帶中,因為鰱鱅總是在餌料下方進食,這樣就魚鉤就不能被鰱鱅喝入口中。鉤間距大了,下鉤就出現在了魚的下方,就容易出現錨魚的情況。總之,大小好像都有道理。如果鰱鱅體型較大,建議pe線加大鉤間距。如果鰱鱅體型較小,建議鉤間距可以小一些。如果額餌料比重很輕,懸浮時間較長,並且是靜水,鉤間距也可以小一些。如果比重稍大,比如用霧化好的鯽魚餌料釣鰱鱅,那鉤間距可以大一些;如果有風,鉤間距也建議大一些。

夏季浮釣鰱鱅,鉤間距應該大還是小?正口還是錨魚,鉤間距是關鍵

總之其實跟沒說一樣,鉤間距的大小無法確認,但是始終要注意,鰱鱅是被下鉤釣到的,下鉤一定I在霧化水層中的,至於鉤間距的大小,自己判斷吧。2、3釐米的說法有,8、9釐米的說法有,15釐米以上的也有,相信鰱鱅的大小、用餌、釣場、風力都不相同,肯定會有差異。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