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燈“自由”,看淄博如何打通城市“任督二脈”

記者 趙原雪 通訊員 孫慶章 白繼農

編者按:

民之所盼,警之所行。

論民生幸福感的重要來源,“衣食住行”中“行”字不可或缺。而肩扛淄博之“行”,為市民開拓平安暢通之路的,是在背後默默付出的淄博公安交警隊伍。

目之所及的交通之變,背後皆是淄博交警為其奔赴的身影,尤其是在淄博品質提升年的2022。

這一年,以把握民生訴求為基準一以貫之,淄博公安交警從未停止過刀刃向內、勇於逐新的自我改革與提升。這一年,每一位淄博市民都是見證者、參與者、陪伴者。

群眾的聲音始終是最為有力的迴應,那麼這場事關市民“出行”幸福感的答卷,究竟分數幾何?

車暢於路,人悅其行,這是市民對道路交通出行的不變訴求。

在城市車輛趨於飽和的當下,“道路不順暢”“綠燈難等”一系列新型困擾不斷炙烤著市民出行焦慮,也與此同時催生出城市建設者們對交通“城智”佈局的新一輪思考與破題。

在淄博,今年以來,“不知怎麼綠燈變多了,出行十分暢快,體驗感越來越好。”一眾來自市民的評價中頻頻出現這樣的聲音。

綠燈“自由”,看淄博如何打通城市“任督二脈”

聲音背後,源於淄博公安交警對於探索車路協同智慧交通系統“淄博模式”的生動詮釋。

究竟是什麼,正在悄然改變著市民的出行之路?

質變背後

計程車司機殷師傅,是博山交通時代更迭的見證人。

殷師傅九年駕齡,生活中的大半時間都奔赴在路上,對於博山的每條道路,他已經數不清跑過多少遍。

即將陪伴博山交通走過第一個十年,有著豐富駕駛經驗的他依然有著自己的現實與困惑:

“開車無法即時掌握情況,有時候緊趕慢趕開到路口,不是堵車,就是碰上紅燈。”面對瞬息萬變的實時路況,殷師傅憑藉以往的經驗摸索規律,也曾利用各類導航軟體進行規劃,但還是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時間關係著司機的服務質量,紅燈的等待不但耗油,也消耗乘客對自己的信任。

直到一個多月前,“智行App”的下載,讓殷師傅開車時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殷師傅曾開車從張博副線駕駛至崑崙路段,路上,“智行App”在到達路口前提前顯示前方紅綠燈的通行情況,並語音播報透過綠燈所需的速度區間,殷師傅根據播報調整時速,輕鬆趕上了綠燈。

“全程十公里左右的路程,途經三個紅燈,不到十五分鐘就到達目的地。”此外,殷師傅還觀察到,路側燈帶投放的綠波時速也時刻提醒司機調整車速,同樣能夠實現“綠燈自由”。

綠燈“自由”,看淄博如何打通城市“任督二脈”

類似的體會對於每天開車在博山上下班的趙先生而言亦是如此。

“原來為了過綠燈時常踩油門搶時間,現在根據播報時速,即使放慢速度還是可以一路綠燈。少了不必要的焦慮和緊張。”細心的趙先生還發現,隨著時間增長,車輛從原本各行其速的無序狀態逐漸向有序排列的局面轉變。

淄博市民敏銳感知背後折射的,是對於交通壓力日漸增大,出行效率亟需提升的現實需求。

博山交警大隊交管科科長李傳武對此深有感觸,在這片具有天然地勢特點的山城,彙集了近乎所有典型路段,同樣也是燈控訊號最為複雜的地區之一。

“在博山幾乎沒有橫平豎直的道路,時常出現陡坡、彎路,且紅綠燈在早期安裝時訊號雜亂,有時一條600米道路出現的三個紅綠燈中,就有兩個來源不同的訊號,管理十分麻煩,對道路暢通造成不便。”李傳武說。

綠燈“自由”,看淄博如何打通城市“任督二脈”

變化就在今年以來,“智行淄博”車路協同智慧交通系統在全國的率先推出,讓市民的期待正逐漸轉變成現實。

淄博模式

以博山類推全市,各個區縣均不同程度存在上述癥結。

官方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9月,淄博機動車保有量共152。1萬輛,駕駛人177。8萬人。且機動車與駕駛人還在以每月0。45%與0。34%的增速持續上漲。如何讓車輛在有序流通的情況下提升通行效率,增強道路出行體驗感,不僅是一種民生期待,也是淄博公安交警部門面臨的全新命題。

如何實現“綠燈自由”,實則考驗的是城市如何在交通訊控調優的建設下綠燈頻率更高、停車次數更少、擁堵情況緩解,從而讓出行市民實現“一路綠燈、暢通無阻”的出行體驗。

當前,越來越多人利用車路協同技術原理,透過無線通訊和新一代網際網路等技術,實施車車、車路動態實時資訊互動,構建人車路地有效協同的道路交通系統,從而打通城市“任督二脈”。

然而站在“車路協同技術”的風口前沿,擅於自我革新的淄博公安交警,首要思考的是探索出一條適合全民應用的淄博路徑。

綠燈“自由”,看淄博如何打通城市“任督二脈”

變革並非一日之功,今年以來,淄博公安交警大力實施科技資訊化建設,成立工作專班,對標北京、無錫、廣州等多地進行調研,與技術平臺合作共享測速資料,在一系列論證與試驗後,最終搭建出車路協同智慧交通體系。

“車路協同技術不是噱頭,我們不能只是把現有的技術成果拿來簡單複製,而是以群眾視角,從開發立場轉向使用者體驗,實現真正可複製、可推廣的實用探索。”淄博公安交警支隊設施大隊負責人王永峰坦言。

首要解決的,則是突破“專網專用”壁壘,研發全民可用的智慧終端。

為此,淄博公安交警透過安裝物聯網訊號機、交通訊號資料採集器,透過打通人、車、路交通訊號燈之間的鏈路,根據車輛位置、速度、燈時方案計算車輛在綠燈時段到達路口速度的區間,並將資料反映至“智行淄博”手機App上,進行語音播報和影象展示。

“駕駛人只需將車速保持在綠色部分,即可綠波同行,簡單易操作。”王永峰介紹。

精準癥結所在,研發核心技術是關鍵。

據統計,全市1435處訊號燈路口訊號機共有19種品牌,控制系統雜亂,資料無法共享,是困擾交通訊號區域協調聯控的難點堵點。為此,淄博公安交警自主研發全國首創物聯網雲控訊號機,將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訊號機、非聯網訊號機、斷網訊號機的執行資料、告警資訊(停電、黃閃、相位缺失等)納入平臺管理,實行集中控制“一平臺”,統一管理“一張網” 。

綠燈“自由”,看淄博如何打通城市“任督二脈”

如何讓系統資料“反哺”交通,從而從根本上最佳化交通管理?

對此,針對車輛速度、位置、訊號燈等資料要素,系統還將其進行演算法處理,在智慧交通系統的長期應用下,道路形成車輛分編組隊,車路自相適應,達到“協同”最終效果。

步履不停

改革盡在方寸之間。

當前,淄博近80%的燈控路口已實現“車路協同”應用場景,系統使用者數達到30萬人,經南開大學測試,平均車速提高28。21%,通行時間減少27。04%;平均油耗減少24。02%,平均碳排放降低23。81%。其中,博山區64個燈控路口全部安裝了車路協同功能的“物聯網雲控”訊號機,成為全國第一個物聯網訊號機測試應用示範區。

目前,全市覆蓋即將佈局完畢,下載手機應用的使用者數量仍在不斷上漲中。

“‘智行淄博’的構建,把每一個紅綠燈搭建成一座座數字、暢行、便民的橋樑,讓每一位交通參與者體會到智慧交通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這才是我們改革的初衷。”淄博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黨委書記、支隊長孫敬雙表示。

然而淄博引發的“車路協同效應”仍在不斷蔓延……

除民生場景外,“智行淄博”還利用“感—聯—控”一體化運作,解鎖了更多應急場景。

不久前,博山交警接到求助,一名傷員手指被機械砸中失去知覺,急需送到附近淄博市第一醫院就醫。接到報警後,博山交警利用“車路協同”智慧交通系統,開啟“一鍵綠波”“一鍵特勤”功能,為傷員開闢綠色生命通道,原本40分鐘的路程僅用15分鐘就將病人送達,為病人的治療贏得了寶貴時間。

在執行消防救援、醫療救護、應急搶險任務時,可以透過車載特勤終端或控制檯建立特勤任務,輸入任務起點終點,途經路口等資訊,系統根據特勤車輛位置和速度,自動完成交通放空、應急車輛通行、恢復正常狀態等全流程操作,保證車輛順利安全透過,最大程度減少對社會交通的影響。

綠燈“自由”,看淄博如何打通城市“任督二脈”

“智行淄博”車路協同智慧交通系統的推行,在全國範圍也引發了強烈關注。

日前,淄博公安交警受邀參加中國智慧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大會,對“智行淄博”研發的案例進行推介。清華大學教授姚東亞曾做出評價:“淄博透過車路協同系統已經實現了綠波誘導,當車路協同系統安裝滲透率達40%時,就能夠實現‘價效比最高’的車路協同應用場景。”

然而,“智行淄博”的交通建設並不是終點,當直面更多民生訴求,淄博公安交警對“暢通市民出行道路”的探索步履不停。

“下一步,我們將搶抓‘雙智城市’建設機遇,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創新採取安裝物聯網訊號機、搭建全市‘一個平臺一張網’,打造全域綠波等措施,進一步提升科技資訊化應用水平,加快推進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高質量發展。”孫敬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