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尼同意將建跨喜馬拉雅山鐵路,專家:技術上可行

極目新聞記者 徐漢雄

據8月11日澎湃新聞報道,8月11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有外媒記者提問,中方是否希望在中國和尼泊爾之間修建鐵路?會修建什麼樣的鐵路?汪文斌表示,中尼外長在會談當中,雙方一致表示將構建跨喜馬拉雅立體互聯互通網路。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也宣佈,中方將使用對尼援款支援中尼跨境鐵路的可行性研究,年內派專家赴尼開展踏勘。

相關話題在2015年就有過報道

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跨喜馬拉雅山鐵路備受網友關注,相關話題在網路多有討論。

據2015年4月9日《中國日報》報道,中國和尼泊爾將考慮修築一條穿過喜馬拉雅山的鐵路,從日喀則延伸至兩國邊境的吉隆,全長540公里。報道說,目前,中國的青藏鐵路已經將拉薩、日喀則等高原城市和中國內地相連。現在,“中尼鐵路”有望把青藏鐵路延長到尼泊爾。

中國隧道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對《中國日報》表示,修建該鐵路,必須透過喜馬拉雅山,因此有需要修築一條很長、透過喜馬拉雅山的隧道。

2015年4月16日,新華網以《中國鐵路“逆天”穿鑿喜馬拉雅山,真的假的?》進一步報道了這一構想,報道稱:這幾天,一則“中國有意修建一條穿越喜馬拉雅山的鐵路,連線與尼泊爾邊境”的訊息被西方媒體炒得沸沸揚揚。乍眼看去,難免心頭一震:青藏鐵路已經是世界屋脊上的人類工程奇蹟了,難道中國鐵路如今這麼“逆天”,真要鑿穿喜馬拉雅了嗎?

王夢恕當時告訴新華社記者,這條鐵路線尚處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工程建設沒提到日程上來。

中尼同意將建跨喜馬拉雅山鐵路,專家:技術上可行

2006年7月1日,從格爾木發出的“青1”次列車順利透過海拔5072米的世界鐵路最高點——唐古拉山口。當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圖片來源:新華社)

鐵路穿越喜馬拉雅山,幾個令人關注的問題

穿越喜馬拉雅山的鐵路隧道到底能不能建?技術上可行嗎?在2015年新華社記者的採訪中,作為中國隧道和地下工程專家的王夢恕,對此作了分析。他說,喜馬拉雅山隧道技術可行,但面臨一些實際困難。

可行嗎?

修建高山隧道,先要確定選址和海拔高度。是要“穿越”還是要“翻越”?王夢恕說,如果在喜馬拉雅山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度修建隧道可以縮短長度,但考慮到空氣稀薄,溫度過低,冰封地凍,不適宜人車通行,所以隧道高度最好降至5000米以下,4000米左右比較合適。

王夢恕告訴記者,為了縮短隧道長度,還要儘量尋找喜馬拉雅山體最薄的地方作業,從類似山口的一端“溝裡”打入,再從另一端的“溝裡”打出。先前各方經過實地勘測,初步確定一些備選地址,但都停留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沒動真格。

危險嗎?

高寒地帶工程作業的一個主要困難是缺氧。根據修建青藏鐵路的經驗,海拔4800米以上地區空氣含氧量不足平原一半,必須人工供氧。王夢恕說,如果修建喜馬拉雅山隧道,必須在施工隧道內使用製氧機供氧。只有氧氣含量達到正常水平,才能維持正常施工。

當然,要修鐵路,還得先修公路運送裝置和物資,這又牽扯到高海拔公路運輸的危險性。

王夢恕說,當年修建青藏鐵路,海拔抬升到4500米時,14萬人參與施工,沒有出現任何高寒缺氧致死案例,卻因為汽車爆胎死了100多人。高海拔條件下,汽車輪胎內外壓差過大,經常爆胎。所以,為修建鐵路隧道運輸各種裝置物資時,必須確保公路運輸安全。

“儘管有各種困難,但都有辦法解決。總的來說,修建喜馬拉雅山隧道技術上是可行的。”王夢恕說。

中尼同意將建跨喜馬拉雅山鐵路,專家:技術上可行

雪山下的青藏鐵路小站 (來源:新華網)

貴不貴?

如今世界最長的鐵路隧道戈特哈德隧道位於瑞士中部阿爾卑斯地區,全長57公里,歷時11年建成。那麼,計劃中的喜馬拉雅山隧道能有多長?得修多久,造價多少?

王夢恕稱,現階段一切都是設想,所以做精準估算很難。“不過,先前的經驗是,在地質條件極其惡劣地區修建鐵路,成本基本上是一公里一個億。”王夢恕說。

至於喜馬拉雅山隧道,算上引線工程和打隧道本身,至少需要100億人民幣。至於工期,受制於外部條件,需要10年左右。

中尼同意將建跨喜馬拉雅山鐵路,專家:技術上可行

修建隧道的神器,鋼鐵穿山甲:國產最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作業現場 (來源:光明日報)

啥前景?

鐵路一旦修成,勢必帶動更多中國遊客前往尼泊爾旅遊,還能促進兩國貿易往來。“喜馬拉雅南麓風景很美,民風淳樸,確實值得一遊。尼泊爾的羊毛羊絨製品真是便宜,羊肉也好吃得很。”去過尼泊爾多次的王夢恕回憶。

對尼泊爾來說,期待藉助構建便利的陸上交通網,充分利用中國機遇,實現自身發展。“中國對尼泊爾一直友好,先前援建他們大量水利水電工程。很多尼泊爾人告訴我,他們感覺中國人講真話,辦實事,真心與他們友好。”王夢恕說。

編者附言:王夢恕專家如今已經去世,如果跨喜馬拉雅山鐵路能夢想成真,也是對這位鐵路先輩的告慰。

小資料:王夢恕(1938。12。24-2018。09。20)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高階工程師、副總工程師,中國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北京交通大學隧道及地下工程試驗研究中心主任、博導、教授。主持國內多條海底、江河水下隧道的設計、施工研究,多次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一、二等獎;詹天佑成就獎、大獎,國家人事部一等功。(據中國工程院)

(資料來源:澎湃新聞、新華網 、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