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河豚才能吃?談豚應該色變嗎?專業人士這樣說

北京商報訊(記者 趙述評 張天元)近日,海底撈因食用河豚中毒事件引發熱議,而海底撈方面也對此作出了迴應。其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底撈河豚系列產品屬於無中毒風險的食用級河豚,人工養殖河豚品種-暗紋東方魨,已經過11代技術改良,且連續十年透過專業機構檢測,屬於無中毒風險的食用級河豚,可放心食用。另外,市場監管局分別於5月6日和19日到門店現場檢查,確認相關產品資質及檢驗報告齊全,未發現異常情況。

那麼可食用河豚到底會不會有重度風險,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呢?對此,北京商報記者聯絡到了主打河豚的餐飲品牌肆月河豚,該品牌相關負責人表示,河豚的種類近200個品種,沿海常見的河豚品種有40多種。但目前國內開放的可食用河豚只有紅鰭東方魨和暗紋東方魨兩種,並且只能食用魚皮和魚肉(可含骨)部分。不僅如此,可食用河豚的養殖和加工都必須具備相關資質,授權養殖基地的可食用河豚必須送到具備加工資質的工廠進行剖殺加工,去除內臟和血液等有毒部分後再包裝銷售,並且全程需要可追溯。

即便國家對於河豚產品監管力度高,但消費者食用野生河豚後中毒的相關報道不在少數,這也使得部分消費者“談豚色變”。“以國內食用量最大的暗紋東方魨為例,其純種野生狀態魚肉也是無毒的,目前經過11代技術改良後,其安全性已經完全得到保障。”中國漁業協會河豚魚分會副會長段然表示,國家對於河豚的養殖和加工等環節的監管力度大,標準高,早在2016年就已下發了相關檔案,允許經過合法審批的養殖場的河豚,經依法加工後進入市場和餐館。但仍有部分消費者對於河豚有著“河豚即有毒”的傳統認知。改變這種認識這還需要一段時間,同時,這也需要行業不斷去努力宣傳,需要市場不斷的去接納。

不過,經過近6年的發展,國內的河豚市場已經初具規模。段然介紹道,2020年國內可食用河豚的產量約為3。1萬噸,2021年為3。6-3。7萬噸左右,其中有1-1。5萬噸用於出口。從養殖端看來,河豚品類的市場份額約為30億元。

據瞭解,2016年9月,國家農業部和食藥監總局聯合下發了《關於有條件放開養殖紅鰭東方豚和養殖暗紋東方豚加工經營的通知》,開始允許經依法加工的養殖河豚產品進入市場和餐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