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風點火釀成庚子巨禍,載漪仍然被包庇而善終

光緒二十六年,慈禧玩脫了廟堂平衡之術。新立皇儲“大阿哥”之父載漪,為了助力其子掃清上位之路,一直忙著煽風點火,一方面對於主和亦或是支援光緒提議的群臣痛下殺手,另一方面當然是積極謀劃對洋人開戰。畢竟載漪不是不想改變與洋人的關係,然而之前其子溥俊被立為皇儲後,心情大好的載漪令家丁擺好茶點,以備洋人來賀,可是等了三天卻無一人前來,丟盡臉面的載漪氣急敗壞,自此再也不待見洋人。時人曰:“載漪排斥洋人,非公憤,蓋私仇也。”選了這樣的隊友,也難怪一輩子精明過了頭的慈禧被拖下水,但是兩人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保住自己的權柄,而最大的威脅就是有洋人同情的光緒。

煽風點火釀成庚子巨禍,載漪仍然被包庇而善終

其後,煽風點火的載漪頻出昏招,主戰卻不專注於迎戰,而是四處打探哪裡有仙俠劍客,可以招募來對付洋人,義和團令人眼花繚亂的法術自然與載漪一拍即合,終而釀成庚子巨禍。而且在其羽翼下的一群權臣,要不就是大學士徐桐這樣的腐儒,要不就是軍機大臣剛毅這樣“白字先生”。先是在開戰期間半個月內連殺五位重臣,接著風緊扯呼沒有一個人敢留在京師與洋人斡旋。結果是被載漪彈劾的李鴻章赴京主持和談事宜,對於禍首的追責,李大人的宦海經驗不僅成熟而且老辣。作為皇族宗親,端王載漪作為釀成這場庚子巨禍至關重要的角色,竟然只是被流放邊疆,沒有任何性命之虞。

煽風點火釀成庚子巨禍,載漪仍然被包庇而善終

但是,慈禧果斷出手包庇,對於載漪提出前往內蒙古投奔阿拉善羅王的訊息進行保密,以免引起洋人追究,而且載漪的福晉正是阿拉善羅王的妹妹,因為慈禧的包庇以及阿拉善羅王的照顧,載漪的得以免於流放邊疆的懲罰。得以逃出昇天的甘軍主將董福祥,對於這位靠近自己地盤的老上司自然也多加照顧,每三個月就會派遣他最會來事的三兒子董恭,攜帶問候信和一千五百兩白銀前去慰問。相比於董福祥這種明目張膽的勾結欽犯,慈禧的吃相就顯得更好看一點,先是派遣宦官前往阿拉善傳口諭,稱其是為代罪,且十分惦念,而且還送了十盆梅花作為賞賜,載漪將盆土扒開一看,每個花盆裡都埋著四十兩重的黃金,摺合白銀約四萬兩。

最終,載漪在多方的關照下,在阿拉善的日子就像一場遠離京師的度假。他好名馬,草原有大量的良駒供其選擇,他喜歡名酒,草原的烈酒也很對胃口,董福祥還時不時疾馳百里前來與其敘舊。二十年後再回京師的載漪,對於一些洋人的物件雖然新奇,但還是十分牴觸,逗留了一些時日後仍決定返回西北養老,還把別人進獻的花翎頂戴留著以備東山再起,就是這樣一位頑固的角兒,因為一再有人包庇得以善終,在清朝傾覆十五年後於寧夏終老,歸根結底還不是因為他的姓氏是愛新覺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