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史劉嬰年幼,王莽攝政,王莽還把自己的名號改為“假皇帝”!

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又一個相通王朝,漢朝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漢朝首要分西漢和東漢兩個時間,為什麼漢朝要分西漢與東漢呢?這是因為王莽篡漢,王莽不是劉家人,但王莽在位的時間也很短,然後兒下又歸劉家了,因此才分西漢、東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來聊聊這個王莽的歷史。

漢史劉嬰年幼,王莽攝政,王莽還把自己的名號改為“假皇帝”!

西漢最末一個皇帝漢平帝,在當初的輔政大臣王莽的扶植下上臺。漢平帝八歲登極,年紀幼小,王朝的權力越來越集合到王莽的手裡。漢平帝到十四歲的時辰就死了。有一種說法,是被王莽毒死的,因為跟隨年紀的增長,漢平帝對專權的王莽越來越不稱心。漢平帝身後,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和地位,王莽遴選了一個年僅兩歲的娃兒劉嬰作為承受皇位的候選人。因為劉嬰年紀實在太幼小,無法當政,因此臨時只稱皇太子,沒有正式登基。

但皇位不能空缺,因此王莽就以攝政者的身份稱為“攝皇帝”,政務由王莽全權處理。等劉嬰成丁以後再正式登基,王莽再把政權交還給他。一動手是那麼說,但過了幾年以後,王莽覺得“攝皇帝”不過癮,訓示親信創造輿誦,把自己的名號改為“假皇帝”了。“假皇帝”天然更不過癮,沒多長時間,王莽就要做真皇帝了。年幼的劉嬰天然毫無還手之力,全部官僚體系也已經被王莽把持了。於是,王莽就奪得了西漢的政權,創辦了自己的王朝。這個新王朝,名字就叫“新”。

漢史劉嬰年幼,王莽攝政,王莽還把自己的名號改為“假皇帝”!

很可惜,這個王朝固然很“新”,壽命卻不夠長。王莽於公元8年稱孤道寡,到公元23年就被顛覆了,短短十五年時間。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除非一位皇帝的王朝,沒趕得上傳代就被滅了。因此王莽的名聲在傳統歷史評價上一向都很慘,本來被視為是一個不樂成的篡位者,絕絕大多數傳統歷史學家都不認可他是一位合法的、正式的皇帝。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極度有意思的氣象,凡是歷時比較短的王朝,歷史名聲都不怎地樣。譬如秦朝、隋朝僵持時間都不長,名聲也不太好,歷時最短、名聲最糟的,硬是王莽和他的新朝。

漢史劉嬰年幼,王莽攝政,王莽還把自己的名號改為“假皇帝”!

這是為什麼呢?理路也很簡單,因為時間太短了,來不如寫歷史宣傳自己,他人想給你寫點正面的遺事拍馬屁也來不如,人家這頭還沒寫好呢,你那頭就曾經被滅了。寫的人一看,喲,滅了?從速別寫了,寫好的也燒了吧!但成立地來看,一個王朝短命,總有它不能樂成的理路。儘管不至於像後人抹黑的那麼一無可取,但戰敗終歸是有緣故的。王莽戰敗最大的緣故是什麼?我們讀《資治通鑑》會發明,王莽施政最大的特點,就一個字:改。學名,改;地名,改;服飾,改;通貨,改。長安城攏共十二個城門,把它們的名稱挨個改一遍王莽敗就敗在太喜好改這些名稱上。改化名也會導致王朝滅亡?事實上,問題不在於“改”自己,而在於怎地改。

漢史劉嬰年幼,王莽攝政,王莽還把自己的名號改為“假皇帝”!

譬如,王莽想要改學名和地名:“分京師置前煇光、後丞烈二郡,更公卿大夫八十一元士學名、位次,及十二州名,分界郡國所屬,罷置改易,天下多事,吏不能紀矣。”(《資治通鑑》卷三十六)這塊兒講的硬是把當初最根本的學名體系和地名體系全都改了,一會兒改那麼多名稱,老百姓和地方基層官員都適應不過來了但王莽卻還覺得不過癮,過了不久,又改:“改郡太守曰大尹,都尉曰大尉,縣令長曰宰,長樂宮曰常樂室,長安曰常安。其他百官宮室、郡縣盡易其名,不行勝紀。”(《資治通鑑》卷三十七)

漢史劉嬰年幼,王莽攝政,王莽還把自己的名號改為“假皇帝”!

這塊兒講的是不僅把地方首要行政官的名稱給改了,連首都長安和皇太后住的宮闕名稱都改了。那麼改來改去終極什麼結果呢?“其後歲復更動一郡,至五易名而還復其故。吏民不能紀,每下詔書,輒系其故名雲。”(《資治通鑑》卷三十七)唯一的結果硬是大家都記不住,因此各種公牘裡面不得不在新名詞後頭註上相應的舊名稱是什麼。這是何苦呢,簡直叫舊名稱不就得了嗎?

漢史劉嬰年幼,王莽攝政,王莽還把自己的名號改為“假皇帝”!

那麼繁瑣的名字變動,有實際意思嗎?對創立更良好的社會次序、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品質由比朔跟嗎?不僅沒有,反而創造了很多不用要的混亂。我們倡議的改造精神,是要把那些對人們生活不便宜的、攔阻社會生長的情節改掉。面對這種環境,要深刻調研,勇於改造。同時一旦決定目的,就要堅忍不拔地竭力。因此改造一不是為改而改,更不是朝令夕改地改。

漢史劉嬰年幼,王莽攝政,王莽還把自己的名號改為“假皇帝”!

那麼的事實我們今天的生活中有嗎?不僅有,同時有很多。甚至一有些被不少人褒獎的事,本質上也屬於這一類的瞎改瞎折騰。譬如,近些年不少名人和媒體呼籲在日常生活中恢復繁體字,我認為就屬於這種氣象。言語文字、事物名稱,尊敬約定俗成,以有益交流為便。我們的言語文字、對事物的名稱,有很多歷史積攢下來的弱點。但要是大家都是那麼說、那麼名稱,他人也都聽得懂,那也算了。對這些問題的討論,可以成為學術考慮的課題,但不用在日常生活中一一改正,更不用為顯得有文化而用力復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