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見一枝春,園中破萼新

文‖飄雪依依

忽見一枝春,園中破萼新

『五言絕句◆詠梅』

押真韻

忽見一枝春,園中破萼新。

寒花衝臘綻,倍覺有精神。

忽見一枝春,園中破萼新

梅,原產中國南方,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觀賞梅花的興起,大概始於漢初。《西京雜記》中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姻脂梅。”這時的梅花品種,既觀花又結實的兼用品種。

我國古代文人對梅花情有獨鍾,視賞梅為一件雅事。賞梅貴在“探”字,品賞梅花一般著眼於色、香、形、韻、時等方面。

忽見一枝春,園中破萼新

由於梅花本身具有美人姿態,有清冷淡雅的美。詩人喜歡將其比喻為“霜美人”“雪美人”“冷美人”。宋 梅堯臣筆下的《紅梅》,梅花是玲瓏的小家碧玉:“家住寒溪曲,梅花雜暖春,學妝如小女,聚笑發丹唇。”

西湖處士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正是江南梅花神韻的寫照。簡直把梅花的氣質和風姿寫絕了,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

忽見一枝春,園中破萼新

尤其是“疏影”、“暗香”,它既寫出了梅花不同於其他花的獨特形成;又寫出了它異於桃李濃郁的獨有芬芳。極真實地表現詩人在朦朧月色下對梅花清幽香氣的感受。從此“暗香”、“疏影”成了梅花的另一個代名詞;

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作為傳春報喜、吉慶的象徵,從古至今一直被中國人視為吉祥之物。《太平御覽》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荊州記》:“ 陸凱與范曄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 ,並贈花詩曰:‘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後多以“一枝春”為梅花的別名。

忽見一枝春,園中破萼新

這首詩構思精巧,清晰自然,富有情趣。詩人折梅花的時候剛好遇見北去的信使,突然想到遠在千里之外的好友范曄,於是折取一枝梅花,託信使送給身在遠在邊塞的好友。

全詩不過二十個字,卻包含無限的詩趣和感情。細細品味,春的生機及友人之間的深情厚意如現眼前。這首詩的藝術魅力在於把抽象的感情與形象的梅花結為一體,樸素、自然而又借物寄喻,表達高潔和純摯的感情。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