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出土一具約3歲恐龍幼體化石 不屬於任何已知屬種

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近日,雲南大學脊椎動物演化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地質學報》(英文版)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報道了一具體長約1。7米的恐龍幼體化石。

該研究題為《A Juvenile Specimen of Sauropodomorpha from the Lower Jurassic of China and a Brief Review of the Lufeng Sauropodomorph Fauna》,報道了發現於我國雲南祿豐早侏羅世地層中的一具恐龍幼體化石,這是該地區第二次發現蜥腳型類恐龍幼體化石,且相比第一次體型要小很多,體長大約1。7米。此前該地區並沒有太多對於恐龍幼年個體發育的研究。

雲南出土一具約3歲恐龍幼體化石 不屬於任何已知屬種

雲南中生代“紅層”生物地層分佈圖和蜥腳類恐龍幼體頭骨化石 (Claire Peyre de Fabrègues)

本次研究材料由作者之一艾天宇發現,包括部分頭骨,完整的頸椎、背椎和掌骨,以及股骨遠端和脛骨近端。骨組織學研究表明該標本正處於個體發育早期階段,透過與世界上其他基幹蜥腳型類幼體進行對比,作者認為該標本年齡為3歲左右。

系統發育分析結果表明該標本屬於大足龍類,但相對於蜥腳形類仍較為基幹,且不屬於任何已知屬種,與其他基幹蜥腳型類恐龍幼體演化關係較遠,該標本有可能屬於某種未知的基幹蜥腳型類屬種。

該幼體化石的牙齒呈葉狀,是一類植食性恐龍, 食物以蕨類和松柏類為主。

祿豐地區的蜥腳型類恐龍化石群富含大量的古脊椎化石,其中包括11個蜥腳型類有效屬。該項研究還首次對祿豐“紅層”的年代學、生物地層等資料進行了整理,祿豐組屬下侏羅統,距今約2億年前,目前是雲南省中生代含化石最豐富的地層單元。

雲南出土一具約3歲恐龍幼體化石 不屬於任何已知屬種

雲南祿豐恐龍幼體化石發掘現場 (Claire Peyre de Fabrègues)

新京報記者 戴軒 編輯 戴軒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