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科學家復原2億年前烏龜,樣貌跟現在差別巨大,還不會縮殼

提到烏龜,大家首先會想到什麼呢?它的爬行速度非常慢,而且當它遇到危險的時候,就會將自己的頭部和四肢都縮排堅硬的龜殼裡,無論如何拍打,都不會探出頭來,所以,烏龜又被稱作“縮頭烏龜”。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遠古時期的烏龜並不會縮殼,透過化石復原,來自阿根廷的科學家團隊成功將一隻距今2億年左右的遠古烏龜展現在大家的面前,不過卻發現這個時期的烏龜,是根本就不會縮殼的,那麼,後來烏龜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阿根廷科學家復原2億年前烏龜,樣貌跟現在差別巨大,還不會縮殼

透過化石復原,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烏龜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它們如今的模樣其實和它們2億年前的模樣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只不過如今的烏龜會縮殼,但是2億年前的烏龜卻並不會。

同時,在2億年前的烏龜龜殼上,科學家們還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空洞,這些空洞的用途,目前科學家們仍然沒有答案。

為了搞清楚烏龜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縮殼的,以及烏龜縮殼,在烏龜的演化史中究竟是發生了什麼,科學家們絕對追根溯源,想要從烏龜的祖先來開始研究。

阿根廷科學家復原2億年前烏龜,樣貌跟現在差別巨大,還不會縮殼

烏龜的祖先是誰呢?透過資料顯示,在2016年,科學家們在南美髮現了一個遠古生物化石,這個生物來自於2。8億年前的二疊紀時期,雖然它的身上沒有龜殼,但是身體結構上,卻和現代烏龜非常像。

當時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這種遠古生物就是烏龜的祖先,並且將它命名為正南龜。這意味著,烏龜早在恐龍出現之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之上了。

那麼,假設正南龜真的是烏龜的祖先,正南龜又是如何進化出龜殼的?研究者認為,這或許與發生在二疊紀末期的第四次生物大滅絕有關。

阿根廷科學家復原2億年前烏龜,樣貌跟現在差別巨大,還不會縮殼

大約2。5億年之前,由於超級火山爆發(現代研究普遍認為的原因之一),讓地球上出現了可怕的第四次生物大滅絕,當時很多生物都徹底消失,正南龜卻僥倖活了下來。

研究認為,為了活命,正南龜從海洋爬上了陸地,並且開始在地上挖洞。由於挖洞需要一個穩定的身體支撐,所以時間長了,正南龜的肋骨,也就一點點進化變成了龜殼。

後期發現於我國貴州地區的,距今2。2億年之前的關嶺龜,它可以看做是正南龜和現代烏龜之間的演化中間環節,關嶺龜的腹部已經長有龜殼,這也為科學家們有關烏龜的龜殼是由肋骨進化而來的猜想,又增添了佐證。

阿根廷科學家復原2億年前烏龜,樣貌跟現在差別巨大,還不會縮殼

那麼,烏龜究竟是為何將自己縮起來呢?研究認為,這或許是在烏龜演化的過程中,特別是三疊紀中晚期,恐龍開始出現在地球上,這讓烏龜感受到了威脅,於是它們便開始將自己縮排龜殼中以此來保護自己,時間久了,也就變成縮頭烏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