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自古顛沛流離,但始終有濃烈的“歸屬感”,它究竟從何而來

猶太人自古顛沛流離,但始終有濃烈的“歸屬感”,它究竟從何而來

猶太人

歸屬感是人一生孜孜以求的價值目標,它更是猶太民族的精神支柱。真正瞭解猶太民族歷史的人才會知道,他們經久不衰的歸屬感正是來自於與宗教密切相關的猶太節日、猶太經典、猶太化教育,以及由其產生的猶太復國主義思想。

猶太人歸屬感的源頭——猶太民族的歷史

在1948年之前,猶太民族沒有家園,沒有土地,甚至在全世界的反猶主義思潮下,連生存的權利也被剝奪了,他們只有猶太教中的上帝可以依靠。可以說,猶太人創立了猶太教,而猶太教則拯救了猶太人。正是因為猶太民族的苦難生活才使他們的歸屬感更加強烈,想要清楚的瞭解猶太人歸屬感的源頭,就必須要了解猶太民族的歷史。

猶太人自古顛沛流離,但始終有濃烈的“歸屬感”,它究竟從何而來

猶太教聖地哭牆

1。希伯來人初登歷史舞臺

在兩河流域和尼羅河的文明進入高潮時,一個被稱為“希伯來”的民族登上了人類歷史的舞臺,據《聖經》和一些猶太教經典記載,希伯來人的先祖亞伯拉罕於公元前2000年代初率領希伯來人從兩河流域來到古迦南地,而後又遷居埃及,拉美西斯二世統治時期,猶太人開始淪為奴隸。為了擺脫奴役,猶太人在摩西的帶領下逃離了埃及。這一段傳說時代的歷史成了猶太民族力求統一的歷史淵源。

2。猶太人開啟離散生活

猶太人在離開埃及後,重新定居迦南地,進入了猶太曆史上的“士師時代”。經歷了掃羅王、大衛王和所羅門王,希伯來王國最終分裂了。分裂後的以色列王國和猶大王國實力衰弱,最終被亞述帝國和新巴比倫王國所滅。公元70年,猶太民族失去了自己固有的家園,開始了流亡各地的生活。艱難的流亡生活使他們更加懷念迦南地區的定居生活,因此他們的歸屬感更加強烈。

猶太人自古顛沛流離,但始終有濃烈的“歸屬感”,它究竟從何而來

士師時代

在這期間,猶太教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猶太教不僅給猶太人以精神慰藉,還成為猶太人的精神紐帶。在大流散時期,猶太人流亡到了世界各地,主要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牙國家、西歐的法國和德國、東歐的波蘭和俄國,雖然這些地方一開始以和善的態度對待猶太人,但中世紀高漲的反猶排猶浪潮使得猶太人在基督教世界難以生存,因此他們大多選擇去了美洲地區。

悠久的歷史是猶太民族強烈歸屬感的源頭,而增強歸屬感的力量則是長期流亡生活下的團結和他們的堅定意志,這種堅定意志又被猶太教在特定時期所形成的宗教文化固定了下來。

猶太人自古顛沛流離,但始終有濃烈的“歸屬感”,它究竟從何而來

排猶運動

猶太人歸屬感的載體——經典、教育和節日

當1948年5月大衛·本—古裡安發表了屬於猶太人的《獨立宣言》時,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早已積極的回到以色列,無論是衣索比亞的黑色猶太人、還是印度的棕色猶太人、或是已被中國漢族同化的開封猶太人,只要猶太民族需要,只要以色列國家需要,他們都會為自己的同胞披荊斬棘,這就是歸屬感的力量。

1。猶太教:歸屬感的源頭

猶太文化和猶太民族伴隨著猶太教而形成,猶太人的生活與猶太教義、律法密切聯絡,並否認宗教與世俗之分。所以作為猶太文化核心的猶太教,是猶太民族散居他國而不忘根本的紐帶,也成了每個猶太人歸屬感的載體,長期生活和工作在異鄉的猶太人,只有在共同慶祝逾越節等節日的時候,才會記起自己是猶太人,在閱讀《聖經》和《塔木德》等宗教經典時,才會意識到自己是上帝的特選子民。

猶太人自古顛沛流離,但始終有濃烈的“歸屬感”,它究竟從何而來

研讀聖經的猶太人

2。傳統節日:歸屬感的增進點

傳統節日凝聚著一個民族的文化認同,傳承著一個民族的精神信仰,記載著一個民族的過去。操著85種語言,散居在115個國家的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塞法拉迪猶太人、亞非猶太人和黑希伯來人都會以自己的方式慶祝屬於猶太人的節日,如猶太新年、逾越節、贖罪日、住棚節、普珥節等節日。儘管這些猶太人的生活方式或是基因早已和周圍其他民族融為一體,但他們透過這些傳統節日依然能記住猶太先祖們的艱辛和身為猶太人的責任。

猶太人自古顛沛流離,但始終有濃烈的“歸屬感”,它究竟從何而來

猶太人慶祝新年

3。猶太經典:歸屬感的增進點

猶太民族是一個信仰的民族,對於上帝的信仰伴隨著猶太民族的始終。所以猶太人對於上帝所賜的《聖經》和猶太拉比們所著的《塔木德》極其重視,《聖經》被稱為人類早期生活與思想的“文化母本”,而《塔木德》被猶太思想家阿哈德·哈姆稱為:“內在律法,是有道德意義的律法”。

猶太經典是猶太人的心靈庇護所,受迫害的猶太人可以在其中找到慰藉,在惡劣的環境下頑強生存下來,但這也成了許多猶太人不把他鄉認故鄉的重要原因之一。

4。猶太教育:歸屬感的承載之地

教育承載著猶太民族無處安放的歸屬感。在以色列沒有建立之前,猶太人沒有土地,一直寄居他國,隨時都有可能被驅逐,所以他們相信只有放在心中的上帝和知識可以隨身攜帶,而教育就成了至關重要的媒介。《塔木德》中說:“凡不教育子女學習職業的人,便是教育子女從事盜竊。”猶太民族在1800多年之後能重歸故土、重建祖國的重要原因是教育使他們智慧明理,依然保持著心中的歸屬感。

猶太人自古顛沛流離,但始終有濃烈的“歸屬感”,它究竟從何而來

猶太人學習塔木德

以色列憑藉五次中東戰爭在中東地區站穩了腳跟,所實行的議會民主政治體制又被稱為中東現代“民主政治”文明的櫥窗,這些都顯示出了猶太人的軍事實力和治國能力。以色列之所以能憑藉著其傲人的實力而成為中東地區的佼佼者,與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民族始終保持歸屬感存在著很大的聯絡,正是猶太民族的傳統節日、猶太經典和猶太化教育使得猶太人的歸屬感歷久彌新。

猶太民族和中華民族歸屬感之比較

位於亞洲兩端的猶太民族和中華民族雖處在同緯度地區,兩個民族的命運又在一定程度上有著相似之處,並同屬於卡爾·雅斯貝爾斯所說的“軸心文明”的行列,但兩者的民族文化卻大相徑庭,所塑造出來的民族性格也有很大的差異。兩個民族都有著很強的歸屬感,但產生的原因卻因文化差異而不同。

猶太人自古顛沛流離,但始終有濃烈的“歸屬感”,它究竟從何而來

中華民族的象徵

猶太文化是一種宗教文化,中國文化是一種倫理文化。主要是因為猶太民族的生活帶有很強的宗教性,所以他們的歸屬感很大程度上要與猶太教聯絡在一起。猶太人信仰上帝,認為自己是上帝的特選子民,在古迦南地執行猶太教中《托拉》的誡命才算是一種功德,因而一直為了能夠回到迦南而努力,所以他們的這種歸屬感一定程度上來源於宗教。

同時,一些散居國外的猶太人也希望自己能夠安葬在故土,長期的分離增強了猶太民族的歸屬感。再加上歐洲出現的反猶排猶浪潮加固了猶太人的歸屬感,長期的被排斥使得猶太人沒有安全感可言,他們堅信只有團結在“應許之地”上才會安全。

猶太人自古顛沛流離,但始終有濃烈的“歸屬感”,它究竟從何而來

漂泊在異國的猶太人

中華民族歸屬感的產生原因則與之不同。中國沒有產生過西方意義上的宗教,中國人的世界是自己創造的。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中華民族一直以穩定的群居方式生存,他們往往以血緣親疏關係為群居的條件,在共同對抗外敵和生活的過程中產生了情感紐帶。

再加上長期的儒家文化薰陶,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衣錦還鄉的思想,因此中國人常常會選擇“父母在,不遠遊”的群居生活方式。長期的聚居生活又給了所有人以安全感,父子君臣的等級制度產生了養兒防老的思想,所以歸屬感早已悄無聲息的成為了價值觀的一部分了。

另外,在傳統的農耕生活方式下,他們會因為沒有天災人禍而在一塊土地上生活很久,因而又會對這塊土地存在著很深的感情,所以親人和土地成為了遠在異國的中國人的羈絆。

猶太人自古顛沛流離,但始終有濃烈的“歸屬感”,它究竟從何而來

傳統農耕文明

歷久彌新的歸屬感支撐著猶太民族在流浪時保持著流而不散、同而不化的猶太性,他們對故土的堅定情感是值得我們當代人學習的。我們可以學不會普度眾生,但我們一定要學會愛自己的民族、愛自己的國家。全球化背景下的“異質文化”價值觀念衝擊著中國人的思想,愛國主義教育更是必要的,我們決不能在物質發達的今天丟失了精神歸屬,只有紮根於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才會化成歸屬感。

結語

猶太人始終相信:“上帝沒有給你的,不是因為你不配,而是因為你值得擁有更好的。”所以他們在經歷埃及法老的奴役、巴比倫之囚和羅馬帝國的壓迫時,選擇了以腳投票的方式,對壓迫說“不”,即使換來的結果是他們開始了遙遙無期的大流散生活。但是他們沒有在流浪中自我放縱,相反,他們產生了“錫安主義”,併為了重返故國而團結起來,大大加強了民族凝聚力。

猶太人自古顛沛流離,但始終有濃烈的“歸屬感”,它究竟從何而來

流散的猶太人

苦難本身不是財富,堅強的猶太民族在猶太教義的指引下用行動將苦難化作力量,在苦難中成長,在苦難中強化,猶太民族沉寂過,但從徹底消亡。維根斯坦曾說過:“在猶太人那裡有不毛之地,可是在其綿薄的石層底下流淌著精神和智慧的泉水”。猶太民族憑藉著歸屬感,團結在上帝的“應許之地”上,用智慧和勤勞將古迦南地建成了流淌著奶與蜜的地方。

參考文獻:

1、《世界上古中古史(上冊)》

2、《猶太文化史》

3、《猶太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