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廣”能被納入中國版圖,這個人功不可沒,但卻被罵了上千年

“又利越之犀角、象齒、翡翠、珠璣,乃使尉屠睢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一軍塞鐔城之嶺,一軍守九疑之塞, 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餘幹之水。三年不解甲馳弩,使臨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殺西嘔君譯籲宋。而越人皆入叢薄中,與禽獸處,莫肯為秦虜。”

“兩廣”能被納入中國版圖,這個人功不可沒,但卻被罵了上千年

那麼,“百越”位於何處?

“兩廣”能被納入中國版圖,這個人功不可沒,但卻被罵了上千年

不過,若以現在的地圖來看,聯通兩地的地理特徵應該是橫穿兩省的珠江。說起珠江,話題就變得比較複雜。因為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珠江所代表的的含義也是不盡相同的。通常來說,秉持守土思想的古人,不會有太過強烈的探索精神,所以很少有人會窺探某條水路的全貌。所以,人們只能透過自己的認知,像盲人摸象一樣,給目所能及的地緣板塊進行命名。

“兩廣”能被納入中國版圖,這個人功不可沒,但卻被罵了上千年

為什麼筆者要花費大量篇幅去闡明廣義上的珠江與狹義上的珠江呢?

“兩廣”能被納入中國版圖,這個人功不可沒,但卻被罵了上千年

那麼,古代王朝行政分割廣東、廣西的依據是什麼?二者之間的地緣分割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兩廣”能被納入中國版圖,這個人功不可沒,但卻被罵了上千年

單單拿出廣西北部的地理構造進行比較,我們便會發現廣東北部的地形複雜程度與其不遑多讓。雖說廣西北部地區距離雲貴高原很近,山體普遍體量較高大。但是,倘若廣西盆地的南側沒有銅魚山、羅陽山、六萬大山這些山體,完成對廣西盆地腹地的“合圍”,那麼北高南低的廣西地區的地貌應該與廣東差不多——形成一個與珠江三角洲平原相似的沿海河口平原,這裡亦會理所當然地被選做地緣中心。

“兩廣”能被納入中國版圖,這個人功不可沒,但卻被罵了上千年

大秦王朝準備南征百越時,嬴政絕對不會考慮到這些地緣方面的問題。畢竟,在當時還沒有“地理學”這一概念,況且嬴政對亞洲大陸未知的領域是相當陌生的。此時的大秦王朝,旨在將精力放在對外擴張上。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一條合適的路線,進而將兵力塞進相對閉塞的地緣板塊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