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巧克力可以提高智商?這還真是個正經的科學研究

文章內容速讀:

1。 一項發表在醫學頂級期刊上的研究表明,國家巧克力消費量與諾貝爾獎數量呈近乎完美的正相關。因此多吃巧克力可以讓人變聰明。

2。 從分子層面上來說,他們的結論有一定的道理。黃烷醇的確可以讓人變聰明,而且巧克力中的確含有黃烷醇。此外,綠茶、紅酒還有一些水果中也都富含黃烷醇。

3。 雖然他們的結論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們的論證過程漏洞百出。可見哪怕頂級期刊上也會有一些不太完美的研究。

去年的諾貝爾獎,中國再度無人榮獲。我中華泱泱大國,為何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卻遠少於西方國家,甚至遠少於近鄰日本呢?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然而,我最近發現,2012年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似乎回答了這一問題。在這篇標題為《巧克力消費量,認知能力和諾貝爾獎得主》(Chocolate Consumptio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Nobel Laureates)的學術論文中,作者指出,中國獲得諾貝爾獎少都是因為巧克力吃少啦!他們聲稱多吃巧克力可以提高人的認知能力。(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n1211064)

吃巧克力可以提高智商?這還真是個正經的科學研究

一項科學研究表明,巧克力消費量與諾貝爾獎數量呈正相關

可能你會說,我巧克力吃得也不少啊。那是因為你不知道歐美國家的人民有多麼熱愛吃巧克力啦。這篇文章給出的第一張圖就是每一千萬公民中諾貝爾獎得主的人數與平均每個公民一年巧克力消費量的相關圖,從橫座標我們可以看出其他國家的人均巧克力消費量超出中國的好幾倍;此外還可以看出那個線性關係的確是挺不錯的。文章還特地指出了瑞典(Sweden)之所以明顯偏離了線性關係,主要原因是因為諾貝爾獎就是他們頒的,他們不夠客觀。是不是嚇得趕緊吃幾塊巧克力壓壓驚?

吃巧克力可以提高智商?這還真是個正經的科學研究

橫座標為人均每年的巧克力消費量,縱座標為每一千萬國民中諾貝爾獎得主數量;可以看出具有不錯的線性關係。

可能這時候就會有人跳出來指責我了,你作為一名科研人員怎麼可以聽信相關性呢;其次,這麼垃圾的論文應該發表在了一篇垃圾雜誌上吧!畢竟相關性不能證明有因果關係啊!但是事實上,這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可不得了,這可是醫學科研領域的王冠!影響因子高達79!與《柳葉刀》齊名!可是為啥這樣一篇文章能夠發表在上面呢?莫非真的說明多吃巧克力有助於拿諾貝爾獎?是不是說明以後我們需要多吃巧克力呢?在此我們不得不來仔細看看這篇文章到底具體研究了什麼。

這篇文章的標題叫做《巧克力消費量,認知能力和諾貝爾獎得主》(Chocolate Consumptio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Nobel Laureates)。一開始文章介紹說,膳食黃酮類物質被證明能夠提高認知能力——比如說能夠降低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風險、能夠提高認知測試的成績等。

吃巧克力可以提高智商?這還真是個正經的科學研究

黃烷醇是一種膳食黃酮類物質

人類的認知能力會隨著年紀越來越老而逐漸下降,但是一種黃酮類物質——黃烷醇,被證明能夠減緩甚至逆轉這種下降。黃烷醇主要富集在可可、綠茶、紅酒以及一些水果之中。隨後該文作者認為,既然可可中有大量的黃烷醇,巧克力中有大量的可可,那麼說明一個群體的巧克力消費量能夠代表這個群體的黃烷醇攝入量了。至於該如何評價這個群體的整體認知能力呢?於是他說,那就按照諾貝爾獎得主的比例來看吧。於是他開始計算這兩個變數的相關,得到了之前的那張完美線性關係圖。作者接著說,雖然我們知道相關性不等於因果性,但是因為黃烷醇已經被證實可以提高認知能力了,所以很有可能這裡的確是有因果性存在的,但是還有待後續工作人員的進一步驗證。

至此,是不是覺得似乎頭頭是道呢?是不是得趕緊下樓買幾包巧克力去?

但是就我看來,這篇文章的論證過程中做了過多的假設,而其中的很多假設未必是成立的。本來作者只是想驗證黃烷醇攝入量與認知能力的關係,但是作者將這兩者分別替換成了巧克力消費量和諾貝爾獎得主數量,而我覺得這個替換能否成立是很成問題的。

比如說,的確巧克力中含有大量的可可,可可中含有大量的黃烷醇;但是巧克力並不一定是主要的黃烷醇的攝入方式啊。比如說綠茶中也含有大量的黃烷醇啊,中國人均喝綠茶的量那絕對是世界第一的,如果把這個黃烷醇的攝入量也考慮進來結果是否會不同呢?

此外,諾貝爾獎得主的比例能真實反映整個群體的認知能力嗎?諾貝爾獎可能是能從一定的程度上反映最頂尖的科學家的能力,但是整個群體的認知能力是一個平均值而不是極大值,所以這個能否等價也要打上問號。再說了,國民巧克力消費量大就能說明諾貝爾獎得主也愛吃巧克力嗎?

進一步言之,能否獲得諾貝爾獎是一個眾多因素影響的結果。比如說日本的諾貝爾獎數目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爆炸性增長,難道能說是因為日本國民的整體認知能力突然爆炸增長導致的嗎?另外我還注意到了一點,作者提到巧克力的消費量是某家巧克力公司(鑑於該公司沒有給我廣告費於是就不具體提及名字了)提供給他的,所以不知道其中是否有些PY交易的成分……

實際上,對於這篇文章的批評聲眾多。比如說在The Journal of Nutrition上有一篇文章反駁(https://academic。oup。com/jn/article/143/6/931/4571741)。這篇反駁文章指出巧克力研究有著以全概偏的謬誤——就算一個國家的巧克力消費高,不一定諾貝爾獎得主就愛吃巧克力;而且他們發現一些其他的變數,比如說宜家的數量也和諾貝爾獎得主比例有著良好的線性關係——但是顯然這兩者不應該有因果關係的。由此可見,巧克力與諾貝爾獎研究那篇文章的邏輯可能是有漏洞的。

吃巧克力可以提高智商?這還真是個正經的科學研究

反駁文章稱:宜家數量也與諾貝爾獎得主比例也有著良好的線性關係,因此巧克力研究的那篇文章不夠嚴謹

從這個故事裡面我們可以學習到些什麼呢?

黃烷醇能增強認知能力,而巧克力、綠茶和紅酒中含有這類物質。每當我們吃巧克力時心中往往是糾結的:一方面嘴饞,另一方面又擔心長胖;這下好啦,就多了一個欺騙自己吃巧克力的理由了。吃巧克力時,可以美其名曰,提高認知能力。

哪怕是著名的頂尖科學雜誌上發表的文章也未必就一定正確,我們也要辯證地看待這些文章。比如說,2012年夏季奧運會葉詩文勇奪女子400米混合泳金牌,隨後Nature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質疑她服用了興奮劑;而質疑的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因為葉詩文最後50米的速度比奪得男子400米混合泳金牌的瑞安·洛赫特的最後50米還要快,哪有女子最好成績比男子最好成績還要好的道理呢?隨後多人指出,瑞安·洛赫特因為前面150米領先太多了,所以最後50米其實遊得很隨意;實際上多名其他選手的最後50米都比洛赫特的最後50米成績要好。賓夕法尼亞大學的Lai Jiang專門為此在Nature上留言對文中的論據進行了一一反駁,隨後Nature也貼出了他的反駁並且為葉詩文和中國人民進行了道歉。由此可見,哪怕是最頂級的期刊,有些時候也是會犯些傻傻的錯誤的。(https://www。nature。com/news/why-great-olympic-feats-raise-suspicions-1。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