淪為漁夫奴隸的魚鷹

魚鷹又叫鸕鷀,主要分佈在河流、湖泊和沼澤附近,是一種性情兇猛的大型水鳥,一般體長可達1米左右。野生的魚鷹一般在懸崖或樹上做窩,一窩可繁殖三五隻幼鳥。

由於性情兇猛,捕魚技術嫻熟,魚鷹在棲息地能很好地繁衍生息。魚鷹的飛翔能力也不錯,尤其是在北方繁殖的種群,冬季一般會長途遷徙到南方溫暖的地方過冬。擅長捕魚,又善於飛翔,這讓魚鷹既可以不捱餓,也能有效躲避天敵以及根據氣候遷徙,所以,自然環境下的魚鷹生活還是不錯的。

淪為漁夫奴隸的魚鷹

但是,魚鷹淪為了漁夫的奴隸。歷史上很多地方都有馴養魚鷹做捕魚工具的習俗,雖然馴養過程中經常有漁夫的手指被魚鷹咬傷的情況,但大多數魚鷹最終還是服從了漁夫的安排,成為捕魚工具。漁夫會把馴養好的魚鷹用船載到胡泊中央,然後停船,將昏昏欲睡的魚鷹用竹竿趕到水裡。落入水裡的魚鷹便會本能地在水裡瘋狂追逐獵物,甚至可以潛到數十米深處抓魚。抓到魚的魚鷹會浮出水面,滿心歡喜地神起脖子拼命地把魚往肚裡吞。這個時候,眼疾手快的漁夫會立即用網兜把魚鷹撈到船上,然後從魚鷹一條小魚作為獎勵,魚鷹便又被丟進水裡繼續捕魚。

魚鷹為何捉到了魚卻沒能把魚吞下去?因為漁夫早在魚鷹下水前就給它們脖子繫上草繩,這樣,魚鷹抓到魚後只能將魚含在嘴裡,無法吞嚥下去。

雖然沒能吃到自己辛苦抓來的魚,但是魚鷹再次被丟進水裡時,依然會一看到魚就拼命追逐,捉到魚後依然無法吞下去,嘴裡的魚只能再次被漁夫拿走。據統計,透過這種方式,一隻魚鷹一年可以給漁夫捕到500公斤的魚,而這個數量夠魚鷹吃幾年了。

按理,憑魚鷹的本領,在野外,它完全可以高傲地活著,根本不需要漁夫的施捨。那為什麼魚鷹會淪為漁夫的奴隸?而且,會捕魚的水鳥很多,為何自古以來人們偏偏選定魚鷹最為馴養物件?

其實,這與魚鷹的特性有關。首先,魚鷹性情兇猛,膽子比較大,不怎麼怕人,這就為人、鳥合作創造了條件。其次,魚鷹的眼裡只有魚,有看到魚就想捉的習慣,即使自己得不到,也依然會瘋狂地追逐。漁夫正是看中了以上這兩點,才選擇魚鷹最為馴養物件。從此,魚鷹便失去自由,失去自我,淪為漁夫的工具。

能力雖然很強,但是如果眼裡只有利益,便會淪為利益的奴隸,這樣,失去的不僅僅是自由,還有人格,這就是魚鷹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