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孩子鬥蛐蛐玩的年代——鬥蛐蛐也是一種快樂

以前農村娛樂活動非常少,孩子們也沒有什麼玩具,夏末到中秋或更晚一些時日,蛐蛐是比較多的,大家就會自己去抓,然後讓蛐蛐鬥咬來賭輸贏。家庭經濟條件普遍比較差,雖然叫賭,但決不會同經濟掛上鉤,只是一種娛樂活動,從中享受一下兩個小昆蟲撕咬的快樂過程,如果自己的蛐蛐贏了,那麼會高興一陣子;輸了的話就會重新去尋找新的更大、更好、更厲害的蛐蛐。

農村孩子鬥蛐蛐玩的年代——鬥蛐蛐也是一種快樂

咬蛐蛐

蛐蛐是對那一類昆蟲的總稱,真正能夠逗著玩的叫蟋蟀,蟋蟀的叫聲是很特別的,透過聲音是很容易辨別的,在抓的過程中根據聲音判斷其所在位置,然後採取不同的方式將其抓住。

蟋蟀藏身地的特點,蟋蟀喜歡比較潮溼的地方,以前農村家家戶戶雜物比較多,房子大多數都是土木結構的。莊稼地、菜地、棉花地、澇池邊、瓦渣灘等地方,在雨後或澆地灌溉後是比較潮溼的,這就為蟋蟀藏身和繁衍提供了較好的場所。

當聽到蟋蟀叫聲時,首先根據聲音判斷其大概位置,然後輕手輕腳地慢慢靠近,略有驚動蟋蟀就有可能就會停止叫聲,這個時候大多數會選擇靜心等待,在等待的時候兩隻腳是一點都不能挪動的,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環境比較安靜後,蟋蟀有可能重新發出叫聲,這樣經過幾次之後基本上就可以確定其具體位置了。根據位置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抓捕方法,如果能夠順利將其抓捕的話那是非常高興的。

農村孩子鬥蛐蛐玩的年代——鬥蛐蛐也是一種快樂

逗蛐蛐

蟋蟀抓到之後是要養起來的,關於養蟋蟀講究和學問還是非常多的,最好的器具是瓦罐,以前有專門製作養蟋蟀瓦罐的。蟋蟀在和配偶交配的時候是容不得干擾的,所以在瓦罐裡還要放一個叫“過籠”的小器物。農村孩子是不可能弄到專用瓦罐的,只能用一些廢舊的搪瓷茶缸去養蟋蟀。給裡邊墊一層溼土,壓實弄平,然後把蟋蟀放在裡邊,蓋上蓋子,蓋子一定要有通氣孔。把蟋蟀罐一定要放陰涼潮溼的地方,同時還要給它們放上食物。

蟋蟀屬於雌性,它們發出聲音實際上是在尋找配偶,當人們把它圈在罐子裡時它們還是會繼續發出叫聲的,這樣實際上表示一切正常,它們互相鬥咬實際上是為了爭奪異性。所以每一個罐子裡平時只能放一隻蟋蟀,只有需要它們鬥咬時再給裡邊放進另一隻蟋蟀。

蟋蟀有兩根尾翼,尾翼是非常敏感的,需要兩隻進行鬥咬時可以輕輕地觸動尾翼,一方面可以改變其活動軌跡,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其對另一隻的仇視,從而使兩隻蟋蟀撕咬在一起。通過幾個回合的撕咬,有可能會出現尾翼或肢體被咬斷的殘酷局面,敗下陣來的情況就會發生,一個窮追不捨,一個拚命逃跑,這個時候一場精彩的鬥咬大戰就宣告結束了。

農村孩子鬥蛐蛐玩的年代——鬥蛐蛐也是一種快樂

一邊咬一邊叫

吃敗仗的蟋蟀基本上就再也沒有繼續餵養的必要了,從此之後基本上可以說是每戰必敗;勝出的也可能會越戰越勇,會成為小朋友的最愛的。隨著天氣一天天變涼,這些昆蟲的活動能力會越來越差,也就沒有繼續餵養的意義了,一年中的這個快樂時段也就宣告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