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死後竟與年世蘭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為何從未被盜

能讓雍正這個工作狂連續放了十幾天大假的,也只有他最愛的年妃了,而正是因為這份深沉的感情,才會讓雍正留下遺願,死後要與年妃葬在一起。

雍正死後竟與年世蘭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為何從未被盜

提到大清朝的雍正皇帝,很多人的印象中,他都是一個相當勤勉的帝王,在他執政期間,正是他的勤於政事,玩了命的工作,才會一改康熙朝那種吏治腐敗的景象,從而將清朝帶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而除了勤勉這個特點之外,若是問雍正帝最愛的妃子是誰,很多人都會一臉懵,一向以冷酷無情,並且工作起來不要命而著稱的雍正帝,怎麼會有最愛的妃子?

事實上,在雍正帝堪稱“天煞孤星”的一生中,在他堅硬的外殼之下,他也曾經展現出過柔軟的一面,而這份柔軟的物件,正是他最愛的妃子年妃。

愛到什麼程度呢?甘願違反宗法制度,不管妃子不能與皇帝合葬的規定,強硬地留下遺詔,把年妃和自己葬在一起,這種“死了都要愛”的舉動,正是雍正對年妃深沉感情的最好證明。

生則同衾,死亦同穴,因為遇見了你,所以我知道了什麼叫做愛情。

雍正死後竟與年世蘭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為何從未被盜

年妃這個人物,在相關影視劇中都曾經出現過。

《雍正王朝》裡,年妃名叫年秋月,原本是雍正還是皇子時,家裡的一個使喚丫頭,是在雍正繼位前才嫁給了他,但由於故事情節的需要,因此,她在這其中的戲份並不是太多。

而在《甄嬛傳》中,年妃的名字則變成了年世蘭,並且,其在劇中也有不少演繹,只不過,她在這其中,是一個心狠手辣,恃寵而驕,並且心胸相當狹隘,同時也十分囂張跋扈的一個人。

但實際上,歷史上的年妃,還真不是這樣的一個人。

真實的年妃,名字不叫年秋月,也不叫年世蘭,史料中也沒有記載她的名字,只是用年氏來進行代替,這與古代“男尊女卑”有很大關係,哪怕是貴為皇后,也只能以姓氏來表明其人。

年妃的家族原屬漢軍鑲白旗,其父為已經退休的湖廣巡撫年遐齡,而她的哥哥,則是在赫赫有名的年羹堯。

因為電視劇的演繹,讓不少人認為雍正之所以寵愛年妃,是為了穩住和拉攏手握軍權的年羹堯,但實際上,這種想法,錯得十分離譜。

歷史上真實的情況,是年羹堯與他的妹妹年氏,兄妹之情比陌生人強不到哪兒去。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根據史料記載,年羹堯比年氏大了將近二十歲,而在年氏出生時,年羹堯正在京城參加科考,而到了年氏到了京城時,年羹堯則開始了外放為官的日子。

也就是說,這對兄妹自始至終就沒怎麼見過面,如此一來,也就談不上有太過深厚的兄妹之情了。

另外,雍正皇帝是何許人?妥妥的“人精”一個,他怎麼會幹出那種討好女人的事情?況且,年家本身就是雍正還是親王的時候一個屬下而已,雍正更不可能會為了討好下人,而喪失了自己當主子的尊嚴。

更重要的是,按照年羹堯的秉性來講,他也不會因為雍正對自己這個不太親近的妹妹很好,就變得更加忠心,同時在史料記載裡,年羹堯在謀反之前,最擔心的就是他的父親年遐齡以及他的家族子孫,而妹妹年氏,完全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換句話說,就是年羹堯根本沒把年氏當回事兒,因此也就談不上雍正為了拉攏年羹堯,而刻意的對年氏很好了。

沒有政治成分的摻雜,那麼為何雍正會很寵年氏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因為愛情。

雍正死後竟與年世蘭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為何從未被盜

如果不是因為愛情的話,雍正不會在登基之後,一直到他駕崩的這十幾年時間裡,只和年氏一個人生孩子。

要知道,雍正是一個皇帝,他的後宮之中,可不僅僅有年氏一個人,還有皇后烏拉那拉氏以及其他妃子,但自打康熙六十年,年氏為雍正生下了第一個孩子,也就是皇八子福惠開始,雍正後宮的其他女人,就如同是一個擺設,再也沒有給雍正誕下一個子嗣。

什麼叫做“專寵之愛”?雍正對年氏,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之所以雍正會這麼愛年氏,用他自己話來說,就是年氏是一個“秉性柔嘉,持躬淑慎”的人,具體點就是她性情溫和,並很懂規矩,更重要的是,對上小心恭謹,對下則寬厚平和,人前身後,都是讚譽頗佳。

這樣一位賢內助般的女子,如何能不讓雍正去愛?

正是因為愛得極深,因此雍正才會在剛剛登基的時候,就馬不停蹄地冊封年氏為貴妃,而在三年後,因為年氏生病,為了哄她開心,又晉封年氏為皇貴妃。

當時,正值康熙去世三週年之際,身為兒子的雍正皇帝,必須前往景陵謁祭,因此就不得不與在圓明園養病的年氏暫時分開,但雖說雍正人在景陵的齋宮,但他的心早就飛到了年氏身邊,當祭祀剛一結束,雍正就快馬加鞭的趕回圓明園,為了能多陪年氏,他乾脆把第二天的百官冬至大朝賀都給取消了。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一直到當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年妃病逝,期間有六天的時間裡,史料中沒有雍正任何處理政事的記載,而到了年妃病逝後,雍正又下令輟朝五日,專心為年妃籌辦喪禮。

眾所周知,雍正的一生可謂是典型的工作狂,他為了處理政事,一天也就睡個三四個小時,哪怕是自己生病,他也沒有捨得給自己放個假,依然堅持在處理政務,但就是因為年妃,雍正居然給自己放了一個大假,年妃對於雍正有多重要,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正是出於這種極為深厚的感情,讓雍正在籌辦年妃的喪禮時,前所未有的重視。

雍正死後竟與年世蘭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為何從未被盜

首先,雍正為年妃上了一個極其特殊的諡號。

據史料記載,年妃在病逝後,其諡號為“敦肅”,全稱“敦肅皇貴妃”,這裡面的特殊之處,就在於這個“敦”字。

在古代,能有資格在死後享有諡號的后妃並不多,歷史上第一個擁有獨立諡號的后妃,是漢武帝的皇后衛子夫,她的諡號為“思”,不過,這個諡號也是在她去世多年後,被其曾孫漢宣帝追贈的。

而在衛子夫之後,皇后或者貴妃在去世後有諡號的現象就逐漸多了起來,尤其是在經歷了唐朝時武則天登基稱帝這個特殊階段後,皇后以及后妃享有諡號,已經成為了一個十分普遍的傳統。

但不管在哪一個朝代,不論是哪一個后妃,雖說諡號皆不盡相同,但沒有一個人敢用“敦”這個字。

為什麼呢?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個“敦”在古代代表著什麼意思,根據《禮記·明堂位》中的解釋,“敦”代表的是祭祀太廟的青銅器,換句話說就是古代的“國器”,另外,“敦”字還有豐厚、親睦之意。

正是因為這個字意義特殊,因此在古代“敦”這個字,一般是歷代諡法中作為男子諡號使用的。

而在滿清入關後,出於對儒家禮法的不甚瞭解,因此就出現了部分后妃的封號使用這個字,比如著名的孝莊太后,她在升級為太皇太后時,其封號中,就有這個字。

但這也僅限於她生前的封號,要將這個字用以諡號,即使是孝莊都沒敢。

而雍正卻不管不顧,將這個特殊的諡號給了他最愛的年妃,要知道雍正可要比他之前的幾個帝王漢化程度要高得多,這個字的意義想必他也十分清楚,但卻並不妨礙他把這個諡號給了年妃。

由此可見,他是真的想盡一切可能,把最好的東西都給他最愛的人。

雍正死後竟與年世蘭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為何從未被盜

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不僅僅是諡號,包括在年氏病逝後,雍正帝更是在治喪過程中,逾越前制的地方不勝列舉。

先是花費極為巨大,從年氏去世當天到五天後第一次祭奠,僅金銀錠一項,就足足花了九萬七千五百個,其他金帛牛羊之物,更是不計其數。

歷來勤儉的雍正帝,在這一刻,再也不說節約這兩個字了。

另外,雍正帝還要求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以及民公侯伯以下,四品官以上,在每天的早中晚三次進行設奠,以此來對年妃“追思”。

也就是說,雍正帝的要求就是舉國都要進行哀悼。

而由於雍正帝在對年妃的喪禮上要求極高,因此導致下面的官員手忙腳亂,每一個都戰戰兢兢,打著十二分的精神來操辦這件事,但即便如此,雍正帝還是不滿意,在年妃剛去世的幾天裡,為了葬禮一事,雍正更是當著大臣們的面,對負責此事的八弟廉親王胤禩兩次破口大罵。

雍正死後竟與年世蘭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為何從未被盜

更誇張的,是雍正的三哥誠親王允祉就因為沒有按時參加哀悼,被雍正自此記恨,在數年後,雍正舊事重提,開始找老三算賬。

至於在後續幾年對年妃的祭祀中,雍正帝更是不厭其煩,並且要求文武百官以及親王貝勒等皇族成員進行多次弔唁,比如中元節、冬至、祭日等,但凡是任何節日,這些人最大的使命,就是祭祀雍正最愛的年妃。

同樣的,由於年妃對雍正太過重要,因此即使是年妃的哥哥年羹堯事發後,雍正也沒有過多的難為年妃的家人。

雍正死後竟與年世蘭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為何從未被盜

雍正四年,年羹堯事發,時任工部侍郎的年羹堯大哥年希堯,因此事被免官罷職,但僅僅一個月之後,就被雍正啟用,還升為內務府總管。

要知道,清朝的內務府總管,用皇帝的心腹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並且,這個總管也是一個油水很大的差事,當初在康熙朝時,還是皇子的雍正都沒當上這個職位。

而在年希堯當了內務府總管後,有不少大臣彈劾他從中撈油水,但對於這些奏摺,雍正要麼留中不發,要麼就是私下裡點一下年希堯,總之不追究不查辦,用國家的錢來一直養著自己的大舅哥。

另外,就是年妃的父親年遐齡,本來在年羹堯的供詞中,是牽涉到年遐齡的,但為了保全岳父,雍正更是親自進行開脫,把罪責都推到了年羹堯一個人身上,說年羹堯“視父兄如草芥”,不聽教導,才釀成大禍。

若不是年羹堯太過分,恐怕雍正真的會饒他不死,並在關一段時間後,找個理由放他出來。

而這一切的背後,正是因為雍正對年妃的感情,才會讓他愛屋及烏,儘量的去寬恕年妃的家人,也只有這麼做,才會告慰年妃在天之靈。

除了對年妃的家人好之外,雍正對年妃為他生的孩子福慧,那更是好到沒邊了。

年妃去世時,福慧剛滿四歲,為了照顧福慧,雍正將他帶在自己身邊親自進行撫養教育,不管去哪裡,總會看到年幼的福慧跟著雍正,這種情形,當時朝鮮使臣以及部分外國傳教士都曾見過。

甚至在當時,有很多大臣都認為將來繼承皇位的,肯定是福慧。

雍正死後竟與年世蘭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為何從未被盜

而雍正確實也是這麼想的,在當時雍正辦公的養心殿裡,隨處可見的都是福慧的玩具和文具,為了培養福慧,雍正更是每天即使再忙,都要抽出時間來對他進行教導。

福慧從小就很聰明,但同時也繼承他母親年妃的“羸弱”,在六七歲時,便染病在身,為了給福慧看病,雍正不惜派人到朝鮮尋醫問藥,為此還免去了朝鮮的貢賦。

但最終福慧還是在雍正六年病故,極度悲傷的雍正下令以親王禮對其進行安葬,而在當時,比福慧大幾歲的乾隆帝弘曆,還只是一個光頭阿哥。

數年後,乾隆登基為帝,在回憶起往事的時候,他還不無感慨地對當年父親雍正寵愛弟弟福慧發出一聲羨慕。

而在福慧病故兩年後,受到巨大打擊的雍正,對三哥在福慧病故時“面有喜色”這件事久久不能釋懷,因此才算的總賬,定了老三一個“惡逆之罪”。

也正是因為先後遭受了最親之人去世的兩次打擊後,加上日夜操勞,在雍正十三年,時年五十八歲的雍正帝再也堅持不住,在當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駕崩,並被葬於清西陵中的泰陵,按照他的遺願,繼位的乾隆皇帝將年妃與雍正合葬在了一起。

正所謂“死了都要愛”,大概說的就是雍正和年妃吧。

雍正死後竟與年世蘭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為何從未被盜

那麼說,為什麼在被嚴重盜掘的清皇陵中,埋葬雍正帝的泰陵卻能倖免於難,並儲存十分完好呢?這背後,其實有很大的“運氣”成分。

首先,在清政府沒有倒臺之前,對埋葬著自己先祖的皇陵肯定是十分重視,也就會安排有專門的守陵人,尤其是在康雍乾時期,由於國力相對強盛,因此守陵人的隊伍十分龐大。

在這種嚴密的看管下,作為皇陵的泰陵自然是沒有被盜掘的可能。

而到了清朝中後期,雖說清政府相當腐敗,再加上列強入侵,導致國力大降,但對於皇陵的守衛工作,也沒有太過放鬆,只不過相對之前的嚴密守衛,在規模上上小了一些。

但皇陵畢竟還是有專人看管,因此一些盜墓賊也就不敢打這裡的主意。

之後,清政府倒臺,民國政府成立,按理說這清皇陵就應該無人看管了,但根據民國政府與與清皇室達成的優待條例,清皇陵扔可以享受祭祀,並且,為了保護清皇陵,民國政府也派了一支專門對其進行保護的隊伍。

也就是說,在清政府倒臺後,保護清皇陵的,有兩部分力量,一部分是先前的守陵人,另一部分則是民國政府計程車兵。

雍正死後竟與年世蘭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為何從未被盜

所以,這個階段的清皇陵,雖說稱不上戒備森嚴,但也同樣有人看管,這也就避免了被盜墓賊光顧的可能。

當然,監守自盜是不可避免的,但對於皇陵內部,還是沒人敢挖開盜掘。

到了孫殿英盜挖的時候,他的第一個目標,是以奢侈著稱的慈禧墓和乾隆墓,而這兩座墓,位置在清東陵,並不在埋葬雍正的清西陵。

之後,由於孫殿英盜掘皇陵的事情被捅了出來,並且越鬧越大,導致清朝的遺老遺少紛紛要求嚴懲孫殿英,因此,清皇陵就被無數人關注,而處在風暴中心的孫殿英也就失去了繼續盜挖清皇陵的機會。

但這並不代表沒人盯上雍正的泰陵,不知是在哪一年開始,有人就發現了泰陵上有一個盜洞,但何人所為無從知曉,而因為這個盜洞,讓後世紛紛猜測泰陵已經遭遇盜掘。

因此,在1980年時,國家開始對泰陵進行保護性發掘,但是在發掘之處,經過文物專家鑑定,這個盜洞僅僅只有兩米深,兩米之下,依然是泰陵的原封土。

這就意味著,泰陵並沒有被盜掘,裡面的一切都依然如初,因此,出於保護遺蹟,開發泰陵的工作被緊急叫停。

時至今日,泰陵已經成為一處文物古蹟,也就更不可能被盜挖了。

雍正死後竟與年世蘭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為何從未被盜

總而言之,在以“勤勉”著稱的雍正帝一生中,曾有也有過最愛的人,這個人就是年妃,因為對她極其深厚的感情,讓雍正帝不僅在年妃生前大加恩寵,還在其病逝後舉辦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葬禮,同時也是因為年妃的存在,讓雍正帝沒有在年羹堯事發後,將年家一網打盡,正是有了這份感情,才會讓年妃與雍正帝葬在一起,並在特殊的“運氣”下,躲過了被盜掘的可能,靜靜的享受著永遠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