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毒的蛇,一次毒液就可殺死20萬隻老鼠,成蛇僅為2米左右!

蛇有什麼品種

第一、內陸太攀蛇

細鱗太攀蛇,俗稱內陸太攀蛇,以前叫做內陸盾尖吻蛇,還有沙漠猛蛇、兇猛太攀蛇、大斑蛇等別名。 是全世界最強毒性的陸棲蛇種,一次毒液就可殺死20萬隻老鼠,形體比普通太攀蛇要小,成蛇也僅為2米左右(合6。5英尺),分佈於澳洲中部的維多利亞沙漠及附近,細鱗太攀蛇生性害羞,當防禦時,身體會離開地面。

細鱗太攀蛇是陸地上最毒的蛇。細鱗太攀蛇的毒液的半數致死量(LD50)只有0。0021mg/kg,但排毒量達125mg~400mg,比響尾蛇毒性強300倍,約相當於

眼鏡王蛇

的20倍,但是眼鏡王蛇的注射量彌補了這點。細鱗太攀蛇與

鉤鼻海蛇

(Enhydrinaschistosa)的致死情況不相上下,在動物毒素學上足以排到前十位。其一次排出的毒液能在24小時內毒死20噸的獵物,這相當於25萬隻小白鼠、100個成年人或兩頭非洲大象的重量。殺死兩名成年人僅僅需要1毫克的毒液量。細鱗太攀蛇棲息於澳大利亞中部乾旱的平原與草地,潛伏於草叢中捕獲獵物。

世界之最之蛇篇

第二、黑曼巴蛇

黑曼巴蛇為

眼鏡蛇科

曼巴蛇屬

的蛇類,是非洲最長、最可怕的

毒蛇

,世界上爬行速度最快的蛇,速度可達16~20km/h,是全世界最致命的蛇。平均全長為2。4m,最大可達4。48m。黑曼巴蛇是世上毒蛇中體型最長、速度最快、攻擊性最強的殺手。黑曼巴蛇能以高達19km/h的時速追逐獵物,只需兩滴毒液就可以致人死亡。不管在任何時候,黑曼巴蛇的毒牙裡都有20滴毒液。人類一旦被黑曼巴蛇咬到,能迅速致人於死地,可在30~60分鐘內死亡。黑曼巴蛇的毒液裡主要含有神經毒素及心臟毒素,其毒液的LD50毒性資料為0。32mg/kg(皮下注射)、0。25mg/kg(靜脈注射)及0。941mg/kg(腹腔注射)。其平均毒液分泌量為50~120mg,而最大紀錄則為400mg。在有效血清面世之前,由黑曼巴蛇造成的死亡率接近100%,因為此蛇幾乎在每次攻擊都會注入足以致命的毒液分量。

被咬者的症狀通常為暈厥,呼吸困難,心跳不均等,嚴重者會有心跳呼吸衰竭的情況。另外,黑曼巴蛇的毒液也會造成麻痺。死亡通常因呼吸肌停止運作而發生。

世界之最之蛇篇

第三、巴布亞太攀蛇

巴布亞太攀蛇 分佈於:巴布亞紐幾內亞島 長度170-250cm 毒牙長度:7。0-13。0mm 巴布亞太攀蛇很害羞,但其危險性絲毫不亞於另外兩種太攀,在受到威脅時,它也會將前半身高高抬起,給對手致命的打擊。其咬噬時放出的毒液是三種太攀蛇中最多的 這3種太攀蛇,都是魔鬼級別的,都是世界前十的劇毒蛇,並且都分佈於澳洲大陸,不過性格都比較溫和,不會主動進攻人類

世界之最之蛇篇

第四、棕伊澳蛇

棕伊澳蛇體長為1。5~2。7米,身體為褐色或紅色,有平滑的鱗片、寬闊的頭部及大眼睛。以蛙、蟾蜍、小型哺乳動物和其它蛇類等為食,卵生,每次產下11-16枚卵;或卵胎生,每次產棕伊澳蛇(5張)18-22條幼蛇,日夜均會活動。一般的毒蛇只在受到驚嚇和攻擊的時候對人們發動襲擊,但澳大利亞的棕伊澳蛇卻不一樣,它們會趁人熟睡的時候進行偷襲。澳洲(不含南部)及新幾內亞南部。棲地範圍相當廣,從熱帶森林到沙漠均有分佈。

棕伊澳蛇是澳洲分佈最廣的毒蛇。本種在新幾內亞南部也曾有發現紀錄,但據最近的研究顯示,這些蛇有可能是另一個新品種。棕伊澳蛇毒性很強,位列世界毒蛇前三名之內。棕伊澳蛇一旦受到威脅,在發動攻擊前會先撐平窄窄的頸部皮摺及抬高身體前部。

世界之最之蛇篇

第五、杜氏劍尾海蛇

杜氏劍尾海蛇是一種劇毒的劍尾海蛇屬,主要分佈在包括巴布亞紐幾內亞,新喀里多尼亞和澳大利亞的北部,東部和西部沿海地區,向西延伸至珊瑚海,阿拉弗拉海,帝汶海和印度洋一帶。它們具有中性攻擊性,只在外界因素的威脅下才會發起進攻。杜氏劍尾海蛇是毒性最強大的海蛇,並且是世界上最毒的三種毒蛇之一。成年杜氏劍尾海蛇最長約有150cm長,但一般情況下只有80cm。它們的頭比身體的寬度稍寬,頭的上部

鼻孔

鼻骨

彼此接觸。

世界之最之蛇篇

第六、裂頦海蛇

裂頦海蛇屬於脊索動物門爬行綱有鱗目海蛇科裂頦海蛇屬,全長100cm——-140cm,分佈在紅海,印度洋北部,西太平洋,澳洲北部。海蛇科與眼鏡蛇科同屬前溝牙類毒蛇。具有較短的前溝牙的毒蛇,目前發現的所有海蛇都有劇毒。

海蛇毒液為無色或淡黃色粘稠液體,與陸地蛇毒性質相似,但毒性遠遠強於一般陸地蛇毒,屬於最強的動物毒。有的種類的毒性強度是響尾蛇的十倍以上,鉤嘴海蛇毒液則是眼鏡蛇毒液毒性的兩倍,是氰化鈉毒性的80倍。海蛇毒性為神經毒,目前尚無血清可以解毒。世界上最毒的海蛇是貝爾徹海蛇,生活在澳大利亞西北部的阿什莫爾群島的暗礁周圍,按照單位容量毒液毒性來講,其毒性是眼鏡王蛇的200倍。

世界之最之蛇篇

第七、貝爾徹海蛇

貝爾徹海蛇(學名:Hydrophis belcheri)是蛇亞目眼鏡蛇科海蛇屬下的一種有毒海蛇,一度是全球毒性最強的蛇類之一,生活在澳大利亞西北部的阿什莫爾群島的暗礁周圍。貝爾徹海蛇學名Hydrophis belcheri,貝爾徹就是它的學名音譯,英文名就是belcheri sea snake。

其毒液與陸地蛇毒類似,也是多種蛋白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神經毒素(約佔粗毒的52。3%)、肌肉毒素(約佔粗毒的32。2%)和各種酶類。它的毒性較穩定,經100℃,5 min處理後仍能保持毒性,在酸、鹼環境下也同樣穩定。其性情卻頗為溫和,除非受到包含強烈敵意的對待才會進行咬擊。這些咬擊事件,通常發生於漁民捕魚收網的時候。再者,貝爾徹海蛇的毒牙功效不大,所能分泌的毒液量也不多。基於各種因素,它並沒被認為是高度危險的蛇類。 但是,在處理此蛇時,仍需要小心。

世界之最之蛇篇

第八、西部擬眼鏡蛇

西部擬眼鏡蛇,體長約1。5公尺,屬中大型毒蛇。體色為黃褐色至

西部擬眼鏡蛇

深灰黑色,頭部為橢圓形,當其興奮或發怒時,頭會昂起且頸部擴張呈扁平狀(狀似飯匙),背部會呈現一對美麗的黑白斑,看似眼鏡狀花紋,因此而得名。

擬眼鏡蛇是容易因被趨近、接觸或受威脅而發動咬擊的蛇類。不過擬眼鏡蛇的咬擊只有一半帶有毒素,對於傷口而言威力較其它毒蛇稍為輕微。被咬後傷者可能會出現即時的突發性虛脫,而且此毒素最顯著的效果是令傷者出現凝血異常,產生“蛇毒引致凝血功能損耗症(Venom-induced consumption coagulopathy)”,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在極少數例子中也可發現,擬眼鏡蛇毒素亦可能引致腎功能損壞。

東部擬眼鏡蛇除上述情況外,擬眼鏡蛇毒素還可能引發其它徵狀,包括腹部疼痛、呼吸障礙、吞嚥困難、痙攣、眼瞼下垂、溶血反應、心肌緊縮與及腎功能衰竭等。不過,這種毒素並不會導致橫紋肌溶解症。在各種擬眼鏡蛇中,以東部擬眼鏡蛇毒性最烈。

毒素為:

毒蛋白

- Cobrotoxin(分子量為6949),

心臟

毒素(Cardiotoxin),磷酯酵素A 。

毒蛋白

- Cobrotoxin作用於運動神經支配的橫紋肌,使其痙攣而麻痺,與箭毒素作用相同。

心臟

毒素(Cardiotoxin)為

細胞毒性

,動物實驗上可以使

平滑肌

及心肌停止收縮,使血壓下降,也會破壞區域性組織引起

細胞壞死

及區域性紅腫痛。磷酯酵素A可分解磷酯質,而引起間接

溶血

作用。

世界之最之蛇篇

第九、東部擬眼鏡蛇

蝙蝠蛇科(Elapidae),劇毒,分佈在澳大利亞中部、東部、北部以及新幾內亞地區;棲居在乾燥的森林、林地、稀樹大草原及乾燥的灌叢林中;成蛇的體色或為淺褐色或深褐色,有時甚至是黑色。東部擬眼鏡蛇十分危險,澳大利亞大多數的蛇吻致死事件幾乎都與本種脫不了關係。一旦受到威脅,就會積極反擊,首先會將身體前端抬高並彎繞成S型、撐平頸部、張開嘴巴,然後迅速猛烈攻擊。

以其他

爬蟲類

兩棲

類、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本種蛇,在世界最毒

蛇毒

排名,位居第二,被激怒後,極具攻擊性,而且會進行多次攻擊,也是在

澳大利亞大陸

,殺人最多的一種蛇。它毒液中的凝血劑,會引起血液凝結,被咬中的生物,會因

腎衰竭

而死。

世界之最之蛇篇

第十、眼鏡王蛇

眼鏡王蛇又稱山萬蛇、過山峰、大扁頸蛇、大眼鏡蛇、大扁頭風、扁頸蛇、大膨頸、吹風蛇、過山標等。 雖稱為“眼鏡王蛇”,但此物種與真正的眼鏡蛇不同,它並不是眼鏡蛇屬的一員,而是屬於獨立的眼鏡王蛇屬。 相比其他眼鏡蛇性情更兇猛,反應也極其敏捷,頭頸轉動靈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蛇類之一。 在中國西南與華南地區常有出沒,通常棲息在草地、空曠坡地及樹林裡。 它的主要食物就是與之相近的同類──其他蛇類,所以在眼鏡王蛇的領地,很難見到其他種類的蛇。眼鏡王蛇毒性極強。

眼鏡王蛇行動敏捷,頭部可靈活轉動,不但可向前後左右方向攻擊,還可以垂直竄起來攻擊頭頂上方的物體。咬住東西后常不會輕易撒口,毒液中幹毒約100毫克,而平均致死量為12毫克,被咬者會在數分鐘內引發腫脹、反胃、腹痛、呼吸麻痺,出現言語障礙,昏迷等症狀,人在被咬後的半小時內如沒有及時的藥物治療必定死亡。

世界之最之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