蓁熙品論語|(五十二)孔子論好學:食無求飽

孔子論好學有什麼用

蓁熙品論語|(五十二)孔子論好學:食無求飽

子曰:

“君子食無求飽,

居無求安,

敏於事而慎於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謂好學也已。”

孔子說:“君子不以飽食、安居為人生目標,做事勤勉,言語謹慎,親近有道德的人,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了。”

—— 原典出處《論語 · 學而篇第一》

這一章,是孔子對好學之人的畫像,大家一定很想知道,作為至聖先師的孔子是如何定義“好學”的?我們也正好藉此比較一下自己與標準的距離。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飽食、安居本是人們所關注的事,為什麼君子可以無求呢?

這一句表面看似在說居和食,其實說的是立志。

不是“無求”,而是志不在此。君子所立的志向超越了對物質的追求,有比居和食更重要的事在吸引著他,以致在追逐的過程中無暇顧及居和食。

怎樣掙脫物質的束縛?定立高尚的志向。

敏於事而慎於言

除了居和食,一個人的日常行為,無非是做人做事。

這一句孔子給出做人做事的態度,做事要勤勉,說話要謹慎。即多做事少說話,敏事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就,接近;有道,有道德的人。正,修正自己。

一個人僅有志向,敏事慎言,還不夠,還需要親師擇友,向有道德的人學習,以人為鏡,不斷地修正自己的缺點。

這裡,令人想起蘧伯玉改過章的“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改過是一項很重要的修煉。

可謂好學也已

孔子對好學的定義,是不是和我們現在完全不一樣?

好學,並不是手不釋卷,而是在品德、行為上的不斷完善。

好學的目的不是成為一個求田問舍的人,而是實現超越物質的更高追求。

孔子的“好學”,學的不是文字知識,背誦記憶。而是和立志有關,和言行有關,和師友有關,和改過有關,無一不是針對品行的修養。

蓁熙品論語|(五十二)孔子論好學:食無求飽

圖片選自 蓁熙詩畫

這一章,畫出了孔子心中“好學者”的樣子:志向高尚,敏事慎言,親師擇友,勤於改過。一個改正了所有過錯的人,也就抵達了聖賢的境界。

“好學”的起點是什麼呢?是立志,而且是立高尚的志向。

儒家非常重視立志,一個人志向的設定很重要。

辛棄疾有一句詞叫“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說的就是志向的高與低。低的志向,止步於飽食、安居;高的志向,才能有更宏大的視野和追求。

好學,從立志開始,在實現志向的過程中,注重自己的言行,與良師益友同行,不斷修正錯誤,最後止於至善。

(參考閱讀:

蓁熙品論語|(三十六)孔子論省過:寡過未能

蓁熙品論語|(五十二)孔子論好學:食無求飽

精彩回顧

玄而又玄的語感到底是什麼?

看見詩詞歌賦,聽見繽紛畫卷

孩子學古詩詞,最好的方法是它

被古詩詞滋養的孩子 盡顯靈秀聰慧

讓孩子品讀詩詞,雅文化隨風潛入夜

文章來源:【蓁熙文化】公眾號,更多內容敬請關注公眾號

版權

申明

文中音影片作品及圖片版權歸【蓁熙文化】所有,未經正式許可或授權,不得用於其他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