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長安“三大內”如何上演政治接力?

飛觀迥凌虛的飛觀什麼意思

我們都知道,唐初的很多政治建構、文化建構都沿襲了隋制,而在城市的規劃與佈局上,初唐的統治者們同樣也選擇了“拿來”。存在了僅僅三十八年的隋王朝,儘管只經歷了兩代皇帝,但其在諸多方面的設計,卻是按照千秋基業打造的,隋的官僚體系,直接影響了唐代的三省六部制,由隋而興的科舉制,則成為此後一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世代沿用的選拔人才的重要通道,而同樣,在最初的城市佈局尤其是帝都的佈局上,隋朝更是為它的接棒者——唐帝國建立起了科學而慎密的規劃設計方案,正是在此基礎上,唐帝國的統治者們最終將長安城的周長拓展到35。56公里,面積約87。27平方公里,是如今西安城牆內面積的9。7倍,西漢長安城的2。4倍,元大都的1。7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公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巴格達的6.2倍,古代羅馬城的7倍,當仁不讓地成為了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也是最繁華的城市。

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長安“三大內”如何上演政治接力?

“北內”太極宮:奢華初現的大唐氣派

在這裡,我要說的是長安城“三大內”的建築接力和政治接力。可以說,宇文愷高超的規劃設計智慧,彰顯和延宕開隋文帝延續千秋帝業的治世雄心,而最終享受這一成果並使之愈加繁華的,卻是在烽煙中挑起旗幟的李唐王朝。隋都大興城的總體格局徹底打造完成,是在隋煬帝大業九年(613年),就在這一年,隋煬帝楊廣動用10萬餘人修築大興城外郭城,然而,僅僅時隔五年,這個窮奢極欲的皇帝就在巡遊江都時被宇文化及所殺,而留守大興都城的楊廣之孫——代王楊侑,在面對兵臨城下的李淵部眾時早已魂飛魄散,再加之城中守備不足,很快便被迫獻城投降。當兵不血刃的李淵將水一樣的馬蹄聲衝進這座歷經三十多年精心營造的帝王之都,這位曾經的隋朝重臣,走向丹陛,撫摸著雕金刻玉的皇座,登上城牆,俯視著星羅棋佈的皇城裡坊,他並沒有喜形於色,而是在心裡為這座帝國之都慶幸,畢竟,宏偉壯觀的大興城沒有經過殺伐屠戮,兵燹火劫,而他,大唐帝國的開國皇帝,則可以在將大興城重新更名為長安城的同時,將這座規劃細密、佈局完美的都城打造得更加完美,建設得更加長治久安。

秦川雄帝宅,函谷壯皇居。

綺殿千尋起,離宮百雉餘。

連薨遙接漢,飛觀迥凌虛。

雲日隱層闕,風煙出綺疏。

——李世民《帝京篇·其一》

這首《帝京篇》,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之手,這位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皇帝,一共寫了十首《帝京篇》,此為其一。在詩前的小序中,唐太宗飽含激情地寫道:“溝洫可悅,何必江海之濱乎!麟閣可玩,何必兩陵之間乎!忠良可接,何必海上神仙乎!豐鎬可遊,何必瑤池之上乎!釋實求華,以人縱慾亂於大道,君子恥之。故述帝京篇,以明雅志云爾。”正因如此,他在盛讚長安京都的雄偉壯麗的同時,也沒有忘記借鑑前蹤、撫躬自勉,表達自已雖貴為帝王之尊,生活嗜好卻“皆之節於中和,不繫之於淫放”的“雅志”。

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長安“三大內”如何上演政治接力?

然而,唐太宗李世民真的一直節儉了嗎?回答當然是否定的,他所歌詠的“帝京”,正是在他執政期間,進行了大規模的營建和改造。這位在長安宮城北門——玄武門上演血腥的奪嫡之戰的貞觀天子,在執位之初,尚能抑止自已的慾望,而當他進入執政後期,營造宮室 ,興建別館,已經成為他彰顯皇權的重要呈現。彼時,在隋朝留下的宮城之中,被作為皇帝議政和居住的大興宮已被崇通道教的李唐王朝更名為太極宮,而隨著唐太宗的貞觀之治漸入佳境,物阜民豐的帝國畫卷全面鋪開,太極宮堂皇宏偉的宮殿群也開始以更加壯觀的氣勢矗立在整座長安城中軸線的最北端。在這片區域,自南向北依次排列著太極殿、兩儀殿、甘露殿、延嘉殿、承香殿五座大殿,加上週圍的配殿,共計二十餘間,唐太宗正是在這片壯麗的宮殿群中,接受著文武百官的朝覲,享受著“天可汗”的尊號,馳騁著“貞觀之治”的帝國馬車。據說當年剛入長安城時,李淵曾有意拆除了一些宮室已示節儉,但是隨著這些層樓廣殿被重新修復得有過之而無不及,並在大唐的歷史上以煌煌“北內”著稱,大唐帝國的奢華與氣派已初現端倪。

“東內”大明宮:龍首原上高昂的“鳳首”

與“北內”形成接力的,是以大明宮為核心的“東內”。大明宮原名永安宮,是唐太宗給其父李淵修建的一座夏宮。當初宇文愷修建宮城的時候,按照《周易》的乾卦理論,將象徵北極星的皇宮太極宮安排在長安城北部中央的位置。然而長於規劃設計的宇文愷還是百密一疏,忽略了地形的缺陷,由於太極宮處於地勢的最低點,使得這裡夏季潮溼而燥熱。正因如此,貞觀八年(634年),監察御史馬週上奏請為太上皇新建一座“以備清暑”的新宮時,太宗也深以為然,認為此舉“稱萬方之望則大,孝昭乎天下”,遂命人勘尋宮址,擇定龍首原之後,便迅速啟動新宮永安宮的建設,開工不久,又將新宮更名為大明宮。然而,退居深宮的李淵並沒有等到這座可以避暑的離宮落成的那一天,就在大明宮大興土木的第二年,李淵駕崩於長安大安宮寢殿內,大明宮建設隨即中止。

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長安“三大內”如何上演政治接力?

大明宮成為大唐權力中心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是龍朔二年(662)年,就在這一年,唐高宗李治開始對大明宮大興土木,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大規模擴建。那麼,在時隔近三十年後,唐高宗為何要對處於太極宮東北隅的大明宮再起營建之聲呢?其說法有三,首先在因為太極宮地勢低溼,而高宗患有風痺之疾,急於住在高敞之所,而位於“瑞雲深處見樓臺”的龍首原上的大明宮舊基,“北據高原,南望爽塏”,正合高宗之意;其次是彼時的太極宮從隋朝算起,已歷八十載,“屋宇擁蔽”,已經沒有太多的營造空間;而第三種說法最怪誕也最有可能,那就是據說武后除掉王皇后和蕭妃之後,常感太極宮有鬼魅出沒,“頻見王、蕭二庶人披髮瀝血,如死之狀,武后惡之”,加之彼時武后又將臨盆,她便極力勸說高宗移居新宮。歷史的煙靄升騰在史書與傳說之中,我們姑且不去管它,但我要說的是,大明宮這座依龍首原形狀而成的佔地3。2平方公里的梯形宮殿群,在以嶄新之姿迎迓高宗和武后之後,大唐的權力中心也完成了“東移”,昔日的太極宮自此成為失勢的太上皇們的養老之所,唐睿宗在完成“禪位”之後,在太極宮百福殿走過人生的最後幾年,而歷經安史之亂被以太上皇身份迎回長安的唐玄宗,同樣也是在太極宮的神龍殿最終油盡燈枯。

而在龍首原上以昂首之姿矗立的大明宮,卻以“東內”的標籤,張揚起一個新帝王的赫赫皇權,當然,更確切地說,是張揚起一個女人問鼎皇權的政治野心。這座居高臨下的新宮的修建,僅用了十個半月的時間,可謂神速。建成之後,“街廣一百三十步,南北盡二坊之地,南抵永興坊北門之東”,共設11座宮門,穿越高大的丹鳳門,在大明宮的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排列開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處在制高點上的這三座大殿,成為大明宮舉行朝儀的所在,用《劇談錄》的說法,“羅列文武,纓佩序立,仰視玉座若在宵漢”,而與含元殿相連的翔鸞閣、棲鳳閣,則有如鳳凰的雙翼,振翅欲飛。事實上,“東內”與“北內”的最大區別,已不是地理方位的變化,而是李唐王朝權力的轉移,當大明宮上演二聖臨朝的故事,當一系列宮闕樓宇的構建均以棲鳳翔鸞命名,“龍首原”上這片恢宏的建築群,真正昂起的已是“鳳首”,而不是“龍頭”,而大明宮最終讓人記住的真正主人,也不是唐高宗李治,而是後來登基稱帝的女皇武則天。

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長安“三大內”如何上演政治接力?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金闕曉鍾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

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岑參《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岑參寫這首詩時,已是唐肅宗乾元元年(758)春天。彼時,剛剛平息安史之亂收復兩京的唐肅宗,已重回長安大明宮,當時岑參任右補闕,和詩人賈至、杜甫、王維為同僚。時為中書舍人的賈至先作了一首《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杜甫和王維、岑參都作了和詩,“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這是杜甫眼中的大明宮;“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這是王維眼中的大明宮;而以意象奇險的邊塞詩見長的岑參,則用“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金闕曉鍾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這樣嘹亮的詩行,在這組唱和詩中拔得了頭籌。“拋磚引玉”的中書舍人賈至,當然會被這三位響噹噹的詩人壓得聲名不顯,但他們四人在早朝之上對大明宮的這番謳歌,卻共同折射出了經歷喪亂的臣子們的共同心境,他們與其說是在描摹現狀,不如說在緬想繁華,緬想大明宮在經歷“安史之亂”之前的那段輝煌歲月。

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長安“三大內”如何上演政治接力?

“南內”興慶宮:開元盛世的核心策源地

如果說“北內”太極宮喧響著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東內”大明宮張揚著武則天的威儀,那麼,“南內”興慶宮,則與盛唐天子唐玄宗李隆基發生著不可切分的聯絡。因在大明宮南部而得名“南內”的興慶宮,原為唐玄宗作臨淄王時的所在地——興慶坊。在平滅諸韋,剷除太平公主之後,唐玄宗開始將帝國的馬車聲勢浩大地駛向開元盛世。他並沒有在自已的祖母——武則天處理政務的大明宮住上多久,而是在開元二年,便將自已的“龍潛舊邸”——興慶坊全部改建成了一座豪華富麗的皇宮。興慶宮是在玄宗開元二年(714)開始興建的,它的形制是南北長、東西窄的長方形,佔地面積約114。5公頃,超過了現在故宮面積的近一倍。事實上,興慶宮的前身興慶坊,在過去並不單住著時為臨淄王的李隆基,還有寧王、薛王、岐王、申王這四個李隆基的兄弟,是為“五王宅”。李隆基即位後,這四王紛紛獻宅,將自已舊宅共同納入興慶宮的擴建範圍之中,而即位的玄宗也感念兄弟獻宅之恩,不僅給四王在興慶宮周圍重新賜宅,而且還在興慶宮裡修建了一座花萼相輝樓,此名出自《詩經·小雅》“棠棣之華,鄂不韡韡”,以花萼相托喻兄弟手足之情,在這座恢宏壯觀的花萼相輝樓上,玄宗不僅經常宴請眾兄弟,以示兄弟和睦,更成為他與民同樂的一處高臺,宰相張說曾有一首《踏歌詞》,記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花萼相輝樓前人潮湧動火樹銀花的盛況。

花萼樓前雨露新,長安城裡太平人。

龍銜火樹千燈豔,雞踏蓮花萬歲春。

帝宮三五戲春臺,行雨流風莫妒來。

西域燈輪千影合,東華金闕萬重開。

——張說《踏歌詞》

如果說興慶宮的花萼相輝樓是一處宴樂之所,那麼,真正將興慶宮賦予“南內”意義的,則是勤政務本樓。這座佔地面積約500平方米的高樓,被唐玄宗作為了處理政務、完成典儀、接受朝賀的重要場所,雖然在名稱上不再稱“殿”,但在建築的高度和豪華度上,卻絲毫不遜色於大明宮和太極宮的任何宮殿,正是以這座樓為基點,唐玄宗將大唐的權力中心由大明宮南移,在整座長安城的規劃格局中,與北內太極宮、東內大明宮形成鼎足之勢,當一次次朝會在這裡展開,一道道御旨從這裡傳出,興慶宮,已然成為開元盛世的核心策源之地。

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長安“三大內”如何上演政治接力?

當然,頗具藝術氣質的唐玄宗在營建“南內”興慶宮的同時,也沒有忘記以園林之美讓其和大明宮和太極宮迥然有別。在這裡,他建了一個僅次於曲江池的龍池,接天蓮葉和滿池的荷花,和周邊的亭臺樓閣相映成趣,而他專為楊貴妃營建的沉香亭,則以遍佈亭周的牡丹花,彰顯著皇家的富貴雍榮。正是這座富麗堂皇的沉香亭,帶動起了長安豪門貴胄廣植牡丹的風尚,並直接拉高了牡丹的身價,《唐國史補》載,當時牡丹花的價值最高的竟“一本有價值數萬者。”而當興慶軒、大同軒、南燻閣、長慶軒等一系列高標綺麗的建築群最終構成興慶宮的豪華陣容,當看似並不莊嚴規整的規劃格局掩映於綠樹紅花之中,作為大唐權力中心的興慶宮,已經以其特有的富麗奢華,不無驕傲地平攤開唐玄宗時代海晏河清的盛世氣象。

是的,這就是“北內”“東內”和“南內”的建築接力和政治接力,而在大唐長安“三大內”的更替迭代背後,折射的正是這個帝國在“安史之亂”前的驕傲與榮光!

本頭條號"唐詩宋詞有風雲”已簽約維權騎士,嚴禁盜用,違者必究;圖片源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