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五位文臣出自今濰坊市一帶,你都知道嗎?

箕山之志什麼意思

濰坊,古稱濰州、濰縣,別稱鳶都,是山東省地級市。濰坊市位於山東半島中部,地跨北緯35°32‘至37°26,東經118°10至120°01。南依泰沂山脈,北瀕渤海萊州灣,東與青島、煙臺兩市相接,西與東營、淄博兩市為鄰,地扼山東內陸腹地通往半島地區的咽喉,膠濟鐵路橫貫市境東西。直線距離西至省會濟南183千米。在漢末三國時期,今山東省濰坊市一帶是人才輩出之地。其中,就以下五位文臣來說,就出自該地區。那麼,問題來了,這五個人分別是誰呢?

三國時期,五位文臣出自今濰坊市一帶,你都知道嗎?

一、孫乾

孫乾(?-約215年),字公祐。北海郡(治今山東省濰坊市昌樂西)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幕僚。最初被大儒鄭玄推薦於州里。劉備領徐州,以孫乾為從事。自徐州跟隨劉備,多次作為劉備的使臣。劉備定益州後,拜孫乾為秉忠將軍,其待遇僅次於麋竺,與簡雍相同。不久後便病逝。

今四川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出劉備殿西偏殿的西廊中,塑有十四尊塑像,以紀念蜀漢一朝的武將,稱武將廊。孫乾塑像在其中排第二,塑於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四武將塑像排名依次是趙雲、孫乾、張翼、馬超、王平、姜維、黃忠、廖化、向寵、傅僉、馬忠、張嶷、張南、馮習。

三國時期,五位文臣出自今濰坊市一帶,你都知道嗎?

二、管寧

管寧(158年-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虛縣(今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東南)人。管寧是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的後代,在漢末三國時期,管寧與華歆、邴原齊名。漢末天下大亂時,與邴原及王烈等人避於遼。在當地只談經典而不問世事,做講解《詩經》、《書經》,談祭禮、整治威儀、陳明禮讓等教化工作,人們都很樂於接受他的教導。直到魏文帝黃初四年(223年)才返鄉,遼東太守公孫恭親自送別。此後曹魏幾代帝王數次徵召管寧,他都沒有應命。正始二年(241年),太僕陶丘一、永寧衛尉孟觀、侍中孫邕、中書侍郎王基等人向曹芳舉薦管寧,曹芳下詔,以“安車蒲輪,束帛加璽”的禮節去聘請他,適逢管寧去世,享年八十四歲。

三國時期,五位文臣出自今濰坊市一帶,你都知道嗎?

三、邴原

邴原(生卒年不詳),字根矩,北海朱虛(今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東)人。東漢末年名士、大臣。東漢末年,邴原初為北海相孔融所推舉。公元196年,曹操為司空時,任邴原為東閣祭酒。建安十五年(210年),邴原擔任丞相徵事,後又代涼茂為五官將長史,閉門自守,非公事不出。曹操出征時,經常留下邴原與張範,與曹丕一同居守。曹操對曹丕說:“有什麼事情要多向這二人討教。”後來,曹操征討孫權時,邴原隨軍出發,不幸於途中病逝。

三國時期,五位文臣出自今濰坊市一帶,你都知道嗎?

四、徐幹

徐幹(170-217年),字偉長,北海郡劇縣(今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朱裡鎮會泉莊)人。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建安七子”之一。對於徐幹來說,自幼勤奮好學,博聞強識。曹操平定北方後,擔任司空(曹操)軍謀祭酒掾屬,轉任五官中郎將(曹丕)文學。建安二十二年(217)春天,徐幹染疾去世,時年四十八歲。作為建安七子之一,徐幹的才華獲得了曹操、曹丕父子的認可。比如曹丕論及徐幹時說:“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鮮能以名節自立,而偉長獨懷文抱質,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矣!”

三國時期,五位文臣出自今濰坊市一帶,你都知道嗎?

五、滕胤

滕胤(?-256年),字承嗣,三國時期吳國重臣,北海郡劇縣(今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人。滕胤儀表堂堂,後娶公主為妻,也即滕胤成為孫權的女婿。到了黃初二年(221年),孫權稱王后,滕胤被封都亭侯。其後歷任丹楊太守、吳郡太守、會稽太守。孫亮繼位後,出任太常、衛將軍。諸葛恪被殺後,群臣推舉滕胤為司徒,但遭權臣孫峻阻撓,滕胤也有意避嫌,最終只晉爵高密侯。孫峻死後,由其堂弟孫綝執掌東吳大權。滕胤的連襟、驃騎將軍呂據聯絡北伐前線諸將推舉滕胤為相,希望分割孫綝權力,但並未成功,滕胤被改任大司馬,鎮守武昌。不久,滕胤與呂據密謀推翻孫綝,因計劃洩露而被殺,慘遭滅族。孫綝被殺後,孫休這位皇帝為滕胤平反。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