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朔餼羊”,是春秋時期的禮儀,孔子說“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告朔餼羊意思是什麼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

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子貢想把每月初一告祭祖廟的羊廢去不用。孔子說:“賜呀!你愛惜那隻羊,我則愛惜那種禮。”

本章孔子講禮的形式。

“告朔餼羊”,是春秋時期的禮儀,孔子說“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

“子貢”,孔子的弟子;“欲”,想要、打算的意思;“去”,去掉、廢除的意思;“告”,通告、告知;

“朔”,農曆每月初一稱之為“朔”,此時夜間天黑如墨,而不見月之蹤跡,農曆每月十五稱之為“望”,這一天月圓如盤,天空明若白晝

;“餼”,即宰殺之後而不被烹飪便用來祭祀的牲畜,與之相對的還有“牢”(即圈養的、準備用於祭祀的牲畜)和“饗”(即宰殺後又被烹飪過的、用來祭祀的牲畜)。

“告朔餼羊”,是春秋時期的一種禮儀。

周天子在臘月時把第二年有無閏年、每月(此處指農曆)每月朔日佈告天下諸侯,而諸侯則將其收藏於太廟之中

,每逢初一,便殺一隻活羊祭於廟,然後回到朝廷聽政。

“告朔餼羊”,是春秋時期的禮儀,孔子說“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然而,到了子貢的時候,諸侯循禮之意漸弱、崇禮之心漸失。

在魯國,到了朔日這天,魯君不但不親臨太廟進行祭祀,甚至也不去聽政,只是殺了一隻活羊應付了事。

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子貢便覺得“告朔”之禮已經徒有其名,而無其實,與其這樣還不如不做,所以才有“欲去”之心。

“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賜”,即子貢;“爾”,“你”的意思,這裡指的是子貢;“愛”,愛惜;“禮”,指的是周禮。

孔子這句話,是為了表明自己對於子貢所提之事的意見。顯然,孔子是不贊成子貢的說法的。因為子貢的主張,

無論是出於經濟上的節省考慮,還是出於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懇,“欲去”告朔餼羊的做法都不足為贊。

在孔子看來,告朔餼羊看似已經可有可無,但他卻是確確實實地代表著一種精神,一種周禮依舊存在和延續的象徵。

“告朔餼羊”,是春秋時期的禮儀,孔子說“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如果此時按子貢的說法,將這項禮節給去掉了,那麼就代表著這一種精神徹底地消失了。

這樣的現象對於那些心誠之人來說,顯然是不公平的,更是不能接受的。

再加上孔子歷來提倡克己復禮,即便心中的誠意再盛,都必須要有一定的儀式,即使儀式再簡陋,至少也體現出了其中的精神和內涵,所以絕不能輕易廢止。

對於我們現代之人來說,古代的禮節,就好像如今的制度規定一樣,都是需要我們用心去遵守的。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大體上,便是這麼樣的道理。所以,

在實際之中,即便有一些制度在常人看來,有些不近人情,甚至不符合潮流,也需要努力做到。

切不可因為那些制度老舊、時間太長,便隨意廢止或是拋棄,最終導致規矩漸失、秩序漸亂,不利於單位的建設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