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不急著爭辯,是一個人最頂級的情商

悠悠之言什麼意思

這兩天,話題“張慶總懟人像極了我的老闆”被推上了微博熱搜。

遇事不急著爭辯,是一個人最頂級的情商

在最近一期青春職場類綜藝節目《閃閃發光的你》中,導師張慶對實習生的交易表現進行了點評。

談到謝真時,張慶直言不諱:“你的交易特別少,但你的話特別多。”

遇事不急著爭辯,是一個人最頂級的情商

點評本是就事論事,並沒有半點針對的意思。

但謝真卻反應很大,先解釋自己對債券交易還不適應,因此交易數量少是情有可原的。

隨後,又花很大篇幅來說明自己平時如何如何,暗示張慶是從其他老師那裡獲取了一些關於自己的固有印象。

遇事不急著爭辯,是一個人最頂級的情商

殊不知她滔滔不絕爭辯時,一旁老師早已暗暗搖頭,陳銘更是直接說:

“這種解釋都是減分的。”

果然,張慶沒有因此對謝真有所改觀,反而更嚴肅地說:

“遇到批評,你該先想一想合不合理。如果只會找理由搪塞過去,你還會反思嗎?”

其實,稍有職場閱歷的人都明白,領導看的是結果,不是理由。

當結果不如人意,爭辯只會留下不負責任的印象,最正確的做法是把精力用在改善結果上。

職場如此,人生亦如是。

有句話說得好:“我們花了兩年時間學說話,卻要花一生時間學會閉嘴。”

為人處世,多做事,少爭辯,才是最高階的活法。

遇事不急著爭辯,是一個人最頂級的情商

爭辯,只是無意義的自我消耗

知乎上曾有個問題:“成熟最明顯的標誌是什麼?”

高贊回答如是說:

“知道不管在什麼情況下,爭論都沒有意義。你沒道理,你沒資格爭;你有道理,你沒必要爭。”

誠然如是。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彼此立場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會不同。

若要事事爭個明白,到頭來往往不明不白,還會把生活捲入消耗的漩渦。

美劇《老友記》裡,羅斯是一位考古學教授,朋友菲比是一位按摩師。

一次閒聊中,菲比說她不相信進化論,立刻把羅斯給惹急了。

羅斯搬出許多他認為的權威證據,一定要菲比相信進化論。

因為還有其他朋友在場,菲比不想讓場面太難看,便讓羅斯別再爭了,她相信進化論就是了。

羅斯卻仍不依不饒,覺得菲比是在敷衍。

為了讓菲比全心全意接受進化論,他特意向學校請假,拿著各個地質時期的化石來找菲比。

遇事不急著爭辯,是一個人最頂級的情商

兩人又爭論了許久,菲比終於不耐煩:

“你有時間和一個按摩師爭論,還不如在相信進化論的考古界多發幾篇論文!”

遇事不急著爭辯,是一個人最頂級的情商

羅斯這才醒悟過來,和一個不是考古專業的人爭辯進化論,對方接受了如何,不接受又如何。

到頭來爭不出所以然,反而耽誤了工作,疏遠了朋友。

卡耐基曾說:“在爭論中獲勝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爭論。”

你想做的事,不會因別人贊成便得以成就,更不會因別人反對就宣告破產。

不如將爭論的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才會成就真正值得的人生。

遇事不急著爭辯,是一個人最頂級的情商

做人最大的智慧,

是在合適的時間沉默

胡適剛到北大時,和陳獨秀、錢玄同等人一起創辦《新青年》雜誌。

有時為了確定選題和排版,胡適能跟他們討論一整天。

可遇到復古派文人拼命抹黑自己的文章和人品時,哪怕罵得再過分,胡適也是不置一詞。

有人對他說,放任這些負面聲音持續叫囂,會誤導那些不明就裡的讀者。

不如刊登一些反擊的文章,把復古派們駁得啞口無言,《新青年》自然會被更多人認可。

胡適卻搖了搖頭:

“如此非但不可如願,反而會將推廣新文化的雜誌辦成吵鬧的罵街文學。”

他深知,自己和朋友討論,是以文會友。

哪怕再激烈也是對事不對人,自可暢所欲言。

然而那些復古派卻是有意刁難,你越是想駁得他們啞口無言,他們就越是會爭得起勁。

唯一的方法就是保持沉默,時間久了,他們自覺沒趣,自然會偃旗息鼓。

《論語》中說:“不可言而與之言,為失言。”

人這一生,懂得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很重要;懂得見一些人,不說話,更重要。

在公平開放的氛圍裡,各抒己見,相互交流,能促進彼此成長。

可對於那些不在相同頻道的人,你的道理永遠撼動不了他們的偏見。

哪怕爭出高下,也往往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俗話說得好:“常與君子爭高下,莫同小人論短長。”

遇見爛人爛事,不爭不是妥協,而是止損。

人這一生,會說話是藝術,而適時地沉默,更是雲淡風輕的智慧。

遇事不急著爭辯,是一個人最頂級的情商

比起爭辯,

行動才是最有力的反擊

《原則》裡有句話:“要知道一個人的本質,不是看他說什麼,而是看他做什麼。”

遇到質疑時也是同樣的道理。

與其費盡口舌為自己辯白,用行動反擊,拿結果說話,才讓人心服口服。

姚明剛進入NBA時,因為還不熟悉比賽節奏,連續好幾場都拿了零分。

籃球評論員巴克利嘲笑姚明是有史以來最差勁的中鋒,甚至大放厥詞:

“如果姚明今年有一場比賽的得分能超過19分,那我就去親驢的屁股!”

面對這種人身攻擊,姚明本可以向聯盟提出申訴,要求巴克利當眾道歉。

而他卻表現得很為巴克利考慮,微笑著說:

“這太為難他了,我還是爭取每場只拿18分吧。”

他清楚,自己目前的表現確實不盡如人意。

哪怕最後鬧得滿城風雨,巴克利迫於壓力道歉,大家對他表現差勁的印象不會改變。

因此,為了能證明自己,姚明一聲不吭地加班加點,拼命訓練。

很快在一場比賽裡,姚明面對聯盟第一中鋒奧尼爾,越戰越勇,全場拿下20分。

賽後,巴克利牽著一頭驢來到直播間,當著全美觀眾兌現了他的承諾。

從始至終,姚明沒有爭辯什麼,卻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肯定。

心理學中有一個“缺失自證效應”,意思是說一個人越是希望外界承認他有什麼,往往就是越缺什麼。

換言之,你越是爭辯,別人就越覺得你心虛。

因為心虛,才會迫切地希望透過語言上的勝利,來營造出煞有介事的樣子。

真正厲害的人,永遠不會在意外界的聲音,更不屑與之爭辯。

他們明白,事實勝於雄辯,行動是最有力的迴應。

為人處世,少發出些聲音,多做出些成績。

曾經的質疑和嘲笑,終有一天會變成鮮花與掌聲。

中唐時期,文人們就哪種詩風更佳,吵得不可開交。

眾人莫衷一是,便寫文相互攻訐嘲諷,詩壇一時烏煙瘴氣。

這時,杜甫揮手一句詩,頓時澄清玉宇:

爾曹身與名俱滅,

不廢江河萬古流。

古往今來,任何事物的發展,總伴隨著各種各樣的聲音。

電氣革命時,人們爭論是該沿用蒸汽機,還是發展電氣化;

新文化運動時,人們爭論是堅持文言文,還是改說白話文;

網際網路萌芽時,又在爭論該不該用電子商務取代傳統商鋪。

然時過境遷,最終留下來的從不是爭論的聲音。

而是那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人和事,如江河一般,萬古不廢。

人生海海,歲月悠悠,不爭地被記住了,爭得全被淡忘了。

因此,又何必沉迷沒有結果的爭辯?

你所堅持的,時間會給你答案;你所不解的,歲月會讓你釋然。

願你我少些喧囂,多些思考,往後餘生,自然一片靜好。